青岛故事 青岛卷烟厂的今生前世
说起青岛烟草,绕不开青岛卷烟厂,卷烟厂前身是“大英烟草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成立于1919年,至今已有99年的历史。卷烟厂从初建时年产量1997箱发展到年产量百万余箱,为国家上缴了巨额税金,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891年,青岛建置后,人口增多。随着青岛开埠,港口、铁路、道路的兴建和商业的繁荣,英美日俄等国的商人也先后在青岛开办洋行、创建工厂。侨民的增加,拓开了 “洋烟”的销路;色香味俱佳、包装精美、便于携带的“洋烟”,也渐受青岛烟民的青睐。
20世纪初,青岛进口的卷烟量渐增,进口卷烟十之八九属英美烟草股份有限公司( 1902年设于伦敦)和广东南洋烟草公司( 1905年设于香港,1907年易名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所制造。
英美烟公司为了降低原料和卷烟制品的运销成本,排挤其他烟厂赚取巨额利润,开始在山东建烟叶基地。1919年驻华英美烟草公司成立后,当年在商贸发达、交通便捷的青岛设立大英烟草股份有限公司驻青岛办事处,使青岛逐渐成为国内烟叶加工整理、外销转运的重要集散地。其后,又在青岛创设山东省内第一家大型机制卷烟厂。
解放前,青岛是英美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在华生产和经营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山东省现代民族卷烟工业的主要发源地。青岛工业在中国工业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青岛卷烟是青岛工业中大宗产品,卷烟工业的生产能力在全国位居前列。当时有大中型卷烟工业企业(20台卷烟机以上的企业)4家,小型卷烟企业(5台卷烟机 以下的企业)19家,其中大英(后改称颐中)烟草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厂)居垄断地位。
英美烟公司为垄断卷烟生产的原辅材料,1913年在山东坊子建立美烟种子实验站,试植烤烟叶成功后,迅速在潍县推广并扩大种烟面积。1919年在二十里堡建成国内最早的烟叶复烤厂,并设烟叶经营中心,就地将收购的烟叶复烤后,由青岛输出。
1919年,大英烟草股份公司在青岛市商河路设驻青岛办事处(下称办事处),从事烟叶加工整理、海陆运转和输入卷烟业务。
1923年,扩充资本、在办事处院内建800平方米临时厂房生产卷烟。1924年,该办事处更名为大英烟草股份有限公公司,年产量1997大箱。 这年,该厂在青岛市孟庄路一带建新厂房。1925年,新厂落成并投入生产。1926年,有卷烟机56台,占山东省内各烟厂总机台数的73%; 雇工渐增至2000人,占省内各烟厂总人数的60%,年产烟46728大箱。厂址设在孟庄路7号。厂房面积 23348平方米,仓栈12951平方米。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英烟草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管理机构设“七部一厂一室”。大板(经理)1人,副经理3人(全系外籍人)。改称颐中烟公司青岛分公司,“七部”中的烟叶部、印刷部、营业部隶属关系变更。 企业管理权集中在英美外籍人手中,按资本剥夺方式强化管理。公司规模宏大,设备完善,从烟叶种植,收购,熏烤,储运,到制造销售卷烟,是一个全能的经济实体。公司各级负责人职责分明,管理制度严格。对中国工人采用高压手段加有限的物质引诱,加重对工人剥削和压迫。那时工人中间流传有一首歌谣“一口凉窝头,一口干咸菜,但凡有活路,不到大英来”。生动地描绘出当时烟厂工人凄凉的生活。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资本家对工人的剝削和压迫,激起了烟厂工人一次又一次的罢工斗争。1929年,中共青岛市委派陈少敏同志到大英烟公司组织发动工人运动。1929年至1931年烟厂工人先后举行了三次罢工斗争,迫使资本家做了让步,答应了工人提出的部分条件。
20世纪30年代中叶,山东境内的烤烟种植面 积产量达到高峰。1937年种烟面积46万亩,年烤烟产量占全国烤烟产量的三分之二,各烤烟种植地设有严密的收购网站,以强化烤烟叶的经营垄断。大英烟草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厂),卷烟生产使用的烤烟叶主要依靠二十里堡供应,少量从国外进口以满足配方需要。其他辅助材料大多从国外进口。
(烟叶广告)
1934年12月,为逃避税款和缓和民族矛盾引起的抵制洋货运动,驻华英美烟公司将大英烟草股份有限公司改制更名为“英商颐中烟草股份有限公司”。1935年4月,更名为“颐中烟草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颐中烟公司)。由于英商锐意经营,生产日益发展,1936至1938年间,颐中烟公司青岛分公司步入鼎盛时期,其中1937年雇工3193人(正式 职工1647人),卷烟机更新后仍为56台,二班生产,创最高年产13.8万箱卷烟记录。
1938年日本军队侵入青岛后,对烟草实行军事统制,是年将日商业务合并,在青岛组成华北叶烟草株式会社青岛支店和东亚烟草株式会社,实行烟叶专卖。1942月3月,颐中烟公司青岛分公司 (厂)被日本侵略军接管改称,大日本军管理颐中烟草公司青岛事务所,实行军事管理,管理机构略有变动。设总监理官(所长)和厂长各1人,并聘一名华人任经理。时有卷烟机62台,雇工1832人,日产卷烟约360大箱,当年产烟仅36379大箱,比1937 年下降70%多,卷烟供军用。
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烟厂工人更是遭受了百倍凌辱:下班时必须排队等候搜身检查;厂里驻有日本宪兵,设有刑讯室,对工人动辄严型拷打;每天早上,日本人还要对工人进行“军事训练”,要求无论男女老少(当时厂里有不少童工)一律按时参加,若发现有动作不整齐的,就会肆意进行毒打、侮辱。
抗战胜利后,英商重新经营,将颐中烟草公司收回,恢复颐中烟草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厂)原名称、原机构编制。1945年底恢复生产,时有职工1200名,卷烟机62台。
1946至1949年,由于时政混乱,烟叶资源枯竭,二十里堡烤烟厂变成国民党军队的兵营。当时,无关税的美国军用卷烟充斥青岛市场,英商无意经营,大量资本外移,卷烟产销量锐减。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英商把库存资料运往上海、天津等地变卖,维持职工工资开支,直到1952年由人民政府接管。
1949年初,颐中烟公司青岛分公司职工数减为1077人,仅开卷烟机17台,每周开工3天,年产量锐减,青岛解放前夕,该公司己濒临崩溃边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颐中烟草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向青岛市人民政府申请转让被接受,此案开颐中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在华企业转让承让之先河。
1952年1月13日,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青岛卷烟厂工人热烈的欢呼声中缓缓升起。人民政府正式接管该厂,工人成为青岛卷烟厂真正的主人,并将该分公司更名为国营青岛颐中烟草公司,交青岛实业公司承办。同年5月改称国营青岛烟草公司。当时,该厂有卷烟机62台,职工1292 人,当年卷烟产量达5.7万箱,是接收该厂前1951年的14倍,产值2779万元。
1953年5月,改称国营青岛卷烟厂,由中央轻工业部管理,属国家重点卷烟厂。年底,该厂固定资产原值174347百万元,净值102899百万元(旧人民币)。有职工1604人,年产卷烟10万大箱。
生产关系的巨大变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民政府接管青岛卷烟厂以后,厂里首先成立了领导班子,并发动全厂工人出主意想办法,大搞技术革新。技术革新项目先后搞了207个,到1959年,卷烟产量比帝国主义控制市场时提高了10倍,劳动生产率也提高了10倍。
1958年,中央和省属卷烟企业下放地市管理。1959年,由于隶属关系的变化,国营青岛卷烟厂曾相继更名为国营青岛第一卷烟厂、山东第一卷烟厂。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及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调整过程中,其它中小卷烟企业或被淘汰、或被接管;后经改组合并,1962年山东第一卷烟厂成为青岛地区唯一的国营卷烟生产企业,改名山东青岛卷烟厂隶属山东省轻工业厅。年卷烟产量为16.6万大箱。
1964年,中国烟草工业公司统一管理烤烟和卷烟生产。同年2月,山东青岛卷烟厂重新定名为国营青岛卷烟厂,年产卷烟突破30万大箱。1969年达到41万大 箱,1978年达到约44万大箱。
1969年7月,轻工业部通知,自当年1月1日起,撤消中国烟草工业公司,企业下放省管理,省又将企业下放地市管理。
上世纪70年代,青岛卷烟厂增加了滤嘴卷烟的生产,并增加了混合型、香料型、薄荷型卷烟,提高了产值。1970年,生产车间淘汰了车间落后的“天轴”吊挂动力,全部改为单机驱动。1975年,青岛卷烟厂建成11400平米的滤嘴卷烟生产车间,促进了滤嘴卷烟的生产。
这一时期,青岛卷烟厂主要以生产烤烟型卷烟为主。在其生产的卷烟中,烤烟型有“大前门”、“宏图”等牌号;混合型有“双马”、“彩波”等牌号;异香型有“白金鹿”等牌号。以上产品多次荣获市优、省优、部优称号。后来又开发了“双马”系列产品,即内销硬盒全包装“双马”和简装、听装“双马”卷烟,深受消费者欢迎。
1982年4月,山东省烟草公司(下简称省公司或省烟草公司)成立。9月,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山东烟草公司青岛分公司(下辖 青岛卷烟厂),和青岛卷烟厂一套机构、两块牌 子。青岛卷烟厂从单纯生产型企业转型为生产经型企业。青岛烟草行业逐步形成烟叶生产、卷烟工业、烟草贸易、烟草专卖有机结合的新体系,生产经营有了新发展。据有关数据统计,青岛卷烟厂为国家上缴的税金一直列青岛市第一位,被誉为青岛工业的排头兵。
1994年1月,以青岛烟草分公司、青岛卷烟厂为核心组建青岛烟草集团,同时成立青岛烟草集团公司,5月6日,青岛卷烟厂企业法人资格变为企业负责人经营。
广告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完整版)
作者:高铭著
当当
1995年6月23日,青岛烟草集团进行公司制改制,更为颐中烟草(集团)有限公司(下 称颐中公司),国营青岛卷烟厂改称为颐中烟草(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卷烟厂。11月18日,国营青岛卷烟厂建制取消,不具有法人资格。
以青岛卷烟厂为核心企业,以卷烟生产经营为主业,集工农商贸为一体的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界的大型烟草企业集团——颐中烟草(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后,青岛卷烟厂厚积薄发成为行业内第一家集经营信息化、物流自动化、管控一体化于一身的数字化大型企业;成为在全国烟草系统中具有较强竞争实力、年卷烟产销量在100万箱以上的中国卷烟强势工业企业之一。
1998年,全省烟草行业体制改革,青岛烟草专卖局和青岛烟草公司与颐中集团脱钩,实行工商分离,青岛卷烟厂成为单纯生产型企业。
2006年7月,青岛卷烟厂作为非法人企业上划山东中烟工业公司,更名为山东中烟工业公司青 岛卷烟厂.经“十五”易地技改,生产能力100.8 万箱,发展成为数字化、现代化的大型卷烟制造工厂。
解放前,青岛卷烟厂,卷烟牌号有100多个,配方依据英美烟公司规定比例标准。1952年人民政府接收,保留使用了 “玉叶”、“红锡包”、 “哈德门”,并将“前门”改为“大前门”4个牌 号,大体采用解放前颐中烟公司的配方比例。当年又自行设计出3个卷烟牌号,至1978年,在产的卷烟牌号有25个,均根据国家烟酒工业管理部门的规定进行配方。
青岛卷烟厂以生产烤烟型卷烟为主,也生产过混合型、雪茄型、外香型卷烟,曾注册和生产的卷烟牌号近百个。1985年进行牌号整顿,保留11个。1987 年,增为13个牌号。1990年实际生产8个牌号(10 个规格)的产品。1991年对卷烟产品结构进行3次大规格调整,将产品开发定位于追求新、 奇、特,在市场上有卖点,在技术上有专利,要求内在质量具有高香气、低焦油、低危害,注重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确定 了以“泰山”、“壹枝笔”、“红锡包”、“哈德 门”作为高中低档烟的旗舰品牌,品牌整合步伐进一步加快,重点品牌培育效果明显,经济运行态势稳健。2008年,按照省工 业公司统一部署,完成了高档卷烟“泰山”(儒风)、“泰山” (乐章)、“泰山”(华贵)、“泰山”(宏图)的开发和试制生产,顺利实现了卷烟商标的换版过渡。
青岛卷烟厂所产的卷烟多次被评为青岛市、山东省、全国的优质品。其中,2002年“壹枝笔”、“泰山”、“红锡包”、“哈德门” 被评为全国质量信得过食品、信得过产品、名牌产品等称号,2004年3月,在第22届巴拿马国际贸易博览会颁奖仪式上,“壹枝笔”揽得了最高奖一金奖。“哈德门”、“壹枝笔”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哈德门”被评为“中国 名牌”。
青岛卷烟厂1974年开始出口卷烟。 1974-1978年,出口卷烟总计21261万支,创汇171万美元。改革开放后出口卷烟量增大、出口国家增多、创汇额增加。出口国家含美国及中东、南美、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出口卷烟分别比改革开放前提高约11.5倍,创汇增加约14.7倍。2006年,该厂卷烟销售上划山东中烟工业公司。
(更名为山东中烟工业公司青岛卷烟厂)
2017年,青岛卷烟厂进一步抓好品牌培育。深化一二类核心产品为主、区域性规模销量规格为辅的核心规格架构,巩固百元价位段卷烟销售基础,提升高三类,突破一二类,实现“泰山”品牌结构有效提升。巩固老产品、培育新产品,做好细支烟及区域性规格的市场培育。推出鲁产中高档“定制卷烟”,开创了地产卷烟消费市场新局面。
悠悠岁月,百年沧桑。从1919年到2018年,特别是建国以来,青烟人锲而不舍、努力奋进、不懈追求,谱写了一曲壮丽发展的新篇章,青岛卷烟厂的历史,也是青岛百年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
(原创: 刘佩琳 本文借鉴青岛卷烟厂及网络有关资料,因年代较久,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处,请读者见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