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功效需要专门学习才能灵活应用【一点资讯】

有不少人认为,中药没有太多东西可以学习,只要手上有一本《中药学》,按图索骥就可以了。再把中药的功效背一下,基本上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如果是按这种方法学习,平常的应用应该是可以应付的,但复杂一点的情况,可能就没有办法灵活处理了。

现在的中药书,大多数都是写得干巴巴的,看起来很全面严谨,也能看懂,只是看完之后不会灵活应用。

遇秋认为,学中药,除了要看医家的总结,还要看医家的医案,这样才能在大脑里形成有血有肉的鲜活中药,而不是枯燥乏味文字描述。

有一些零散的中药应用经验,也非常的宝贵,能开阔视野,打开思维,让自己应用更加得心应手。

下面以防风为例,遇秋简要讲解一下。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功效总结成几个词,一般书上就是这样写的,大多数人也是按这个记的。这样当然也是没错的。但是学完之后呢,一般也就只会用来祛风了。

比如它的胜湿功效,一般人只会用在风湿方面,但是,我们来看一个医案:

程X,女,38岁,农民。1991年3月5日初诊。因腹泻10日始求医,经治疗证减,唯遗留触风寒即腹泻。历2年余。近2个月病情加重,终日卧床避触风寒免腹泻之苦。检验:血、大便均为正常。患者,体胖,面色白,纳食正常,触及风寒即腹胀,肠鸣,泄利窘迫,大便呈粥状,舌苔白腻,脉缓。证属:风寒湿杂至,大肠传导失司。治以祛风、散寒、除湿。方药:防风18克,水煎服,日1剂。服3剂药后,周身汗出而粘,腹部舒适,腹泻症减。效不更法,继服5剂,诸证悉除,随访未见复发。

看到这个医案之后,你再去看痛泻要方,是不是感觉对方子的理解和之前有所不同?

如果看到有人用理中丸加防风来治腹泻,是否还会觉得奇怪?

防风有解毒的功效,一般的中药书都不讲这个。但是,我们来看一个医案:

1981年夏季,农民王某下田劳动,不慎被斑蝥叮伤了右手,整个手肿得像馒头,痛痒难忍,求我想办法治疗,我先用“风油精”“氟轻松”为其治疗,毫无疗效,第二天反倒肿得更加厉害。我想防风能够解诸药毒,解野菌毒,是否也能解虫毒呢?即予防风2两,让其煎成浓汤,熏洗患处,第三天他又来我处说:熏洗后患处基本上不肿了,痛痒感也基本上没有了。我让他再取防风2两回去煎汤继续熏洗,右手红肿痒痛随之消失。以后在临床凡遇到蚊虫叮伤的患者,皆以此法调治,无不应手而效。

这个医案就非常的精妙,不仅解毒,而且解表!

经方里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就是附子防风一起使用的,张仲景是否考虑到防风可以解附子的毒呢?这个没办法搞清楚了,但方子里实实在在就使用了解表、祛湿、解毒的功效!

虽然我只是举了两个小医案,但我相信,只要你看完了这篇文章,你脑海中的防风,突然就鲜活起来了,而不是只有在祛风的时候才想起它来。

所以,如果中药的功效,只是记住了中药书上的几个词语,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除非有天赋,要不基本上不可能把中药运用自由的。

而要看到以上两个这样的医案,除了博览群书,似乎没有其他的办法。

当然,如果有人帮你把这种医案搜集起来,那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遇秋的中药学课程,就是在做这样一件事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