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读且思系列其三:教学中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编者按: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杜拉斯曾说过“每一本书都是漫漫长夜”。书籍贯通了个体与群体,当代与未来,让人的双脚还不够坚实时,眼光便能深邃至整个世界。这些字中所传达的思想,描绘的历史,奔涌的情愫为我们在信息化洪流裹挟下的灵魂提供了一丝以思想对抗“存在的荒芜”的可能。阅读能让我们在直面作者的同时,也直面自己的心灵与精神。聆听、对话与倾诉似乎是阅读时最好的状态,也是让自己的精神与心灵在时空隧道里的一次次游走与放纵!下边是本工作室的成员们心灵游走与放纵,呈现于此,以飨大伙。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读《给教师的101条建议》有感
近期看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建议》,其中第八条“关于获取知识”这一建议,让我对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些思考。在教学中,教学要遵循的一条最基本的规律就是“教是为了学”,这是教学的要义所在,也是教学的根本大法。我们该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呢,这里简单阐述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教要基于学。教授新课前,我们一定要知道学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哪些地方存在困难,哪些地方容易出问题。这样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提高效率。学生不知道的详讲,学生易出错的提醒,学生有困难的疏通。总之,针对学生的“学情”施教,学生方能有所进展,有所突破,这才是真正地“学”了。
其次,教要适应学。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盲目的拔高学生,要适应学生的发展区。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的水平很难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这时,我们就不能盲目的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标继续教学,而应该适当的做一些调整。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优秀,但有的时候教学的效益并不只取决于老师或只取决于学生,它更多的体现在教师和学生是否能够互相配合而使教学效益最大化。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能受教师的预期目标的影响,而盲目的拔高学生。我们要做的是在学生现有的条件下,让他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这样才算是有效的教学。
最后,教要发展学。教学最终要达成的是学生的发展,是学生能独立于老师的自我操作。叶圣陶先生所言“教是为了不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安奈特.L.布鲁肖也说过“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得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起引导作用,应该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且要吃透文本,做好预设,不管学生如何反应,都能引导学生回到课本,在应对的过程中生成课堂,这样学生自能获得发展。但这还不够,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文本蕴含的知识,还要将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自己吃透文本的方法总结出来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学会处理学生看不见也总结不出来的东西,这样才能将学生发展落到实处,使学生的发展看得见、摸得着。如此,教师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成为学生前行的助力者。让学生“学会”,是教师的使命。真正优秀的老师不只是自己会,更要让学生学会。
教学,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学。教师应该确定自己的身份,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教师只是背后的导演,真正的演员是学生,老师应该把表演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演绎、去操作,最终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操作,从而独立于老师,完成学生的蜕变,实现教学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