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巴西利卡,还有一座在特里尔

特里尔的停车不是那么困难,但热门景点附近的地面车位也不是很好找。还是地下车库最方便。

紧邻巴西利卡的地下车库出入口,牌子上写着“Basilika”。

君士坦丁巴西利卡(Basilica of Constantine),也称帕拉提娜大殿(Aula Palatina)或君士坦丁大殿。

说到君士坦丁巴西利卡,多数人首先会想到罗马遗址广场上的那座著名的君士坦丁-马克森提乌斯巴西利卡。但与君士坦丁关系密切的却是特里尔的这座巴西利卡。

公元312年10月28日著名的米尔维安大桥之战(其实是一场混战),君士坦丁打败妄自称帝的马克森提乌斯,攻入罗马,那是君士坦丁第一次到罗马。君士坦丁宣布支持马克森提乌斯的元老们无罪,于是罗马元老院为了表忠心,拼凑了一座君士坦丁凯旋门献给大帝,并将刚刚竣工的马克森提乌斯大会堂,改名为君士坦丁大会堂,也称君士坦丁巴西利卡。原本那座大会堂跟君士坦丁还真没什么关系。巴西利卡就是拉丁语大会堂的意思,至于被基督教会用来表示天主教堂的级别,那是后来的事了,这里不解释。

而特里尔的这座君士坦丁巴西利卡则是由君士坦丁的父亲,罗马帝国西部副皇帝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开始修建的,大致完工于君士坦丁执政期。当时特里尔是罗马帝国(四帝共治)的首都之一,西部副帝(凯撒)的驻地,西部正皇帝(奥古斯都)的首都是米兰。

特里尔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很大可能就是君士坦丁的皇宫。当时还有很多附属的配套建筑,不过1700多年后还能看到这座建筑主体,已经是相当了不得了。

312年,马克森提乌斯死后,罗马皇帝只剩下君士坦丁和李锡尼两位了,325年李锡尼被杀,君士坦丁可以说重新统一了罗马帝国。从324年开始,君士坦丁决定迁都东部小城拜占庭,历时六年再造一座“新罗马城”。330年,迁都君士坦丁堡后,特里尔不再是帝国首都,但依旧是一座重要的城市。

中世纪时,这座建筑被改做特里尔大主教的宫殿,并为巴西利卡加装了教堂特有的尖顶。17世纪修建的特里尔选帝侯宫(左边白色部分)还与巴西利卡修在了一起。

19世纪,也许是出于对罗马帝国的钟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下令将建筑恢复成罗马时期的原样,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了。

这就是与巴西利卡连成一体的特里尔选帝侯宫,下篇将单独介绍。

二战中,巴西利卡因轰炸造成了严重损坏,后被修复。部分外墙依旧保留着罗马时期的砖和灰浆。

原始的罗马混凝土红砖墙技艺,罗马早期的砖和土的厚度比例非常接近。

铜制模型。

德文:KIRCHE ZUM ERLOSER是救世主教堂的意思,Konstantin basilika就是君士坦丁巴西利卡,也有少数音译作康斯坦丁巴西利卡的。

现在进入巴西利卡内,当时墙壁内和地板下还建有地热供暖系统。我武断地推定,欧洲的壁炉一定是继承于罗马的建筑供暖技术。

很难知道旧的和新的比例是多少了。也许大部分都是被修复过的吧。

屋顶高度有33米。

木制的屋顶,看上去很新。

从1856年开始到现在,建筑被用作新教福音派的教堂。这也是特里尔唯一的一座新教教堂。很多中国人喜欢把新教说成是基督教,好像天主教和东正教等就不是基督教了。

所以这座建筑也称得上是德国最古老的教堂建筑

通常,新教教堂内是看不到圣像的,这个有点奇怪。

中间的耶稣,两侧是四福音书的四位作者。

1856年制作的最大的管风琴曾毁于二战,现在看到的是2014年制作的。

墙壁内还嵌入一架1962年的管风琴,可见墙体的厚度(平均厚度约3米)。

讲经台

下方残存的1700多年前的砖墙,还能让人触摸到历史。

建筑外立面的三角山墙,都是后修复过的。

巴西利卡的窗户和紧邻的选帝侯宫。

巴西利卡东侧的小广场,维利.勃兰特广场(Willy-Brandt-Platz),以前西德总理命名,就是那位在波兰下跪的德国总理。

巴西利卡西侧的广场,君士坦丁广场(Konstantingplatz)。

还有中国国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