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坑中出土的秦砖
【秦俑百问微讲堂】秦兵马俑坑中出土的秦砖陕西学习平台2020-12-29订阅
砖,作为建筑材料,早在我国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方形和长形砖。而到了秦汉时期制砖的技术和生产规模、质量和花式品种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在秦兵马俑坑中就发现了大量的秦砖,它们主要是用来铺地的。铺地的方法也很特别,为平铺法,即砖与砖之间不错缝,排列整齐。粗略计算,三个俑坑共用砖25万余块。大多数的砖颜色都为青灰色,个别为橘红色。砖的表面装饰有细绳纹,制作精细、质地坚硬、外形规整、棱角分明。在形制上大体分为四种:大型条砖、小型条砖、窄长条砖和近似方形大砖。其中小型条砖的数量最多,近似方形大砖的数量最少。考古发现,在秦始皇陵园附近有多处大面积的窑址区,说明兵马俑坑内使用的砖是在附近烧造的,这样做也避免了运输的劳苦。说到秦砖,人们常常会想到“秦砖汉瓦”,主要是指秦汉时期砖瓦烧制的工艺相当高超。据说,秦砖质地细腻坚硬,可以刻印章,也可做砚台。《续陕西通志稿》中就有记载:“秦始皇陵西南三里,大水冲击成渠,当地人在渠里得砖数十块,细致可做砚。”那为什么秦砖的质地会如此优良呢?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秦代执行了严格的生产责任制度。考古工作者在一些砖块上发现了数十种印文,这些印文都是制作秦砖的工匠名字。大体分为两种格式:一种是只有人名,如“安米”。另外一种是在人名前加官署名,如“宫章”,“宫”是中央官署机构的制陶作坊,“章”为陶工名。这是秦代“物勒工名”制度的反映。《吕氏春秋·孟冬纪》中有云“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大意是说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便质量检验和日后的追查,若制作的产品有质量问题,则要追查其责任。在制作的器物上刻名,是责任制度的体现。秦代以前的砖,主要有花纹方砖、长方形板砖和花纹空心砖三类,其中花纹方砖和长方形板砖用于铺设宫殿的地面,花纹空心砖则用作宫殿内墙的墙裙装饰砖。秦俑坑中的铺地砖以长方形条砖为主,砖的厚度较之前的长方形板砖显著增加,砖的形制和规格也呈现出多样化。这种现象为我们考察秦代的建筑用材提供了新资料。兵马俑坑中的砖块虽埋在地下两千余年,仍质地坚硬、棱角分明、敲击有铿锵之声。也正应了那句话:“秦砖汉瓦,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