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裸辞,一幅画卖出5400万,这“傻笑哥”凭什么?

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出了大新闻。

在“年度风云人物”这份名单上,

有一个中国名字,

与普京,奥巴马和希拉里并驾齐驱,

他是唯一一个入选的中国人,

也是唯一一位艺术家。

他的名字,叫岳敏君。

或许你未曾听过他的名字,

但对于画中那些开口大笑的裸男,

一定早有耳闻。

他们有时独立出现;

有时又以集体的面目亮相。

他们开口大笑,紧闭双眼;

动作夸张,看起来盲目且自信。

其实,这些人物,

便是艺术家对自己人生,

与时代的注解。

1962年,岳敏君出生于黑龙江大庆。

从小跟着父亲在油田打杂,

短短几年时间,

他们从大庆走入湖北,

又从湖北迁入北京,生活居无定所。

这种变幻不定的带来的矛盾与困惑,

在几十年后,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

顺从命运到天津教书,

可画画的愿望深深浅浅,郁结心中。

”我想画画,真想画画。“

他回到石油企业担任美术教师。

可视野、理念与小镇的系统格格不入,

”心里的拧巴感挥之不去,我不得不逃离。“

他逃去北京,

在还没有“北漂”这个词的年代,

他笑称自己是“盲流”

从上学到教书,他对这一遭有了思考:

“整个经历给我的印象是束缚,

这很容易扼杀掉对事物的追求。

不过这一切在1989年后都改变了。

这年岳敏君参观了一个,

以艺术家耿建弈的画作为中心的展览,

这位艺术家拿自己的「笑脸」作画,

给了岳敏君启发。

“大笑人”的创作,

便是从那时开始的。

耿建弈的「笑脸」

最初开始探索“大笑人”符号,

只是为了让人物笑起来。

他清楚地记得自己画的第一幅“大笑人”,

是一个穿着泳装的女人和两个男人的故事。

在岳敏君的作品中,几乎不见女性。

理由是,他决定只画自己。

在个人风格逐渐形成后,

他不断提炼、改变,

慢慢地,他索性将画中所有形象换成自己。

每个人张大嘴巴,紧闭双眼,

似乎对任何事都满含空洞的激情。

他相继创作了一批又一批重复的”我“。

在“笑脸”之后,

岳敏君用了很多时间去思考“什么是艺术”?

”人在笑的时候,是最空洞的“。

对于傻笑,岳敏君每次给出的解释都不一样。

有时是丧失信仰,

有时是讽刺现实,

有时是饥寒交迫。

笑脸就像人生,

随时变幻,随时刷新。

他重复地画笑,

乐于揭露这个时代的精神空虚。

以一种调侃的方式接近人在现实中的状态。

他将这些笑脸不断复制,

并把他们放在不同的场景中。

他夸张、别具一格的风格早已深入人心。

“我有一个野心,

以后,所有人只要看到笑的东西,就想到我,

而且只能是我,不是别人。”

可以说,作为”符号化象征“,

岳敏君已经足够成功。

可现实,远不止如此。

2007年10月12日,

他的作品《处决》在伦敦苏富比,

以293万欧元(合4400万人民币)的价格被拍卖,

创下了中国当代艺术拍卖的最高纪录。

紧接着,岳敏君的《轰轰》,

以4813.8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创造了迄今为止其个人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

《时代周刊》给他的评价是:

”如果你认为,

中国与这个世界的现状与未来息息相关,

那这位艺术家就是描绘出中国的人。“

面对巨大的赞誉,

他异常冷静:

“当曾经为了100块的住处发愁的时候,

突然有了4800万的东西,

我会觉得是一种荒谬。”

艺术对他而言,

永远都存在着物质之外,

更广阔的东西。

“艺术对于人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事,

从远古到现在,艺术从未离开我们,

只是很多人浑然不觉。”

岳敏君觉得,艺术家的作用就是:

用自己的新方式来展现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

“艺术是开放的,

规定艺术范畴的行为是愚蠢的。”

时代的繁荣,

清晰地体现画中人的脸上。

他的笑容不仅仅是滑稽可笑,

也表达着在繁荣景象下,

他的思考。

岳敏君的作品,

解释应是多义而非单一。

或许这才是艺术家希望看到的“艺术景观”。

至于画中充满表现主义的荒诞人生,

它将永远被放大,也永远被缩小。

只因观赏者,永远在变。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