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的终极秘密: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商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戈
上海博物馆藏
绿松石,
又称“松石”,
因其“形似松球,色近松绿”而得名。
在许多文明中,
绿松石被赋予神圣崇高的地位和美好的意象。
绿松石的使用地域,
涵盖整个新旧大陆,
是一种全球性的宝石品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绿松石的国家,
绿松石的使用历史非常悠久。
在中国的新疆地区,
发现了两处绿松石遗址,
其中一处是黑山岭遗址,
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绿松石矿业遗址。
本期推出的是,
刊载于《文物天地》2021年第7期的文章:
宝从何来——
新疆两处古代绿松石矿业遗址的发现与认识
▲战国 菱格纹剑
越式青铜剑,剑格镶绿松石,剑饰菱格纹
山西青铜博物馆藏
一
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绿松石的国家
绿松石的使用历史非常悠久,使用地域涵盖整个新旧大陆,是一种全球性的宝石品种。在许多文明中,绿松石被赋予神圣崇高的地位和美好的意象。
中国中原地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绿松石的地区,在贾湖遗址中出土了距今9000~8600年的绿松石饰品,自此之后,绿松石成为一种具有明显中原特色的玉石品种,成为早期中原文化的象征符号之一。
欧洲考古资料显示,7500年前埃及已经开始使用绿松石,并在3000年前开辟了通往地中海地区的绿松石交易路线;波斯大约从6000年前开始开釆和使用绿松石。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黄河中上游一带的先民大量使用绿松石,这一现象反映绿松石之于中国玉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绿松石的使用伴随着黄河流域文明的发展进程,与该地区文明的兴起、发展、发扬传播的步调一致。
裴李岗文化的中心区(豫中新郑、郏县等地)是最早使用绿松石的地区,从新石器中期至晚期,绿松石器的数量及使用范围呈现出以该地区为中心向周围文化区扩散的趋势,数量也逐渐增多,特别是位于河西走廊的黄河中上游一带的先民大量使用绿松石装饰。根据新疆考古资料的梳理,发现新疆绿松石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5世纪的东部地区,且数量较为集中(图一)。
▲图一 巴里坤西沟遗址1号墓出土绿松石串珠和金耳坠
图片采自《 新疆哈密巴里坤西沟遗址1号墓发掘简报》
新疆位于中国西陲,毗邻中亚,是历史上亚欧大陆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域,也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伴随新疆地区考古工作的进展,众多遗址出土绿松石器的现象引起学者们的关注,这些绿松石来自何处?是否像许多学者认为的那样来自遥远的西亚伊朗?中国西部地区有没有早期开釆的绿松石矿?
但目前新疆地区绿松石的产源研究工作较为薄弱,总结各方文献可以大体概括为四种说法,即西来说、本地说、中原说和多元说,争论的背后蕴含对新疆早期东西交流史相关内容的不同解读,但这些不同的推测基本都是基于文献考证和推测,实证研究较少。
二
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绿松石矿业遗址——黑山岭
1981年,新疆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开展重金属的找矿工作,首次在哈密戈壁滩黑山岭发现了绿松石古矿,揭开了黑山岭古代绿松石矿业遗址(以下简称黑山岭遗址)的冰山一角。
黑山岭遗址位于新疆哈密和巴州交界的黑山岭山脉东端,西邻罗布泊镇,北依库木塔格沙漠夏顺戈壁。黑山岭山脉是新疆北山山系的西段,地势总体北局南低,最局峰黑山岭海拔1789米,以中低山丘陵区和剥蚀戈壁为主,属干旱荒漠区。在这里举目四望,一片荒凉,气候极端恶劣,常年干旱炎热,动植物资源匮乏,不宜人居。每个抵达这里的人都不禁疑惑,古人是怎么发现这座位于戈壁深处的绿松石矿的?又是如何在这不毛之地开展生产的呢?
▲左:图二 石球 右:图三 石锤
通过西北大学、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连续三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黑山岭绿松石矿业遗址沿着黑山岭山脉呈东西向分布,东西长约10千米,南北宽约2.1千米,发现矿坑110余处,这些遗址可分为古代釆石区、釆矿工具加工区、釆矿区、选矿区、生活区,功能分区完善,能够充分反映古代釆矿业生计模式。在矿坑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铜器、石器(图二至图三)、骨器、纺织品、皮毛制品、木器、绿松石料(图四)、植物编制物、玉髓料以及丰富的动植物遗存。黑山岭遗址中发现的陶片多数为素面,制作较为粗糙,几乎全是夹砂陶器,口沿可以看出多是直口或敞口,器耳有带状耳和条状耳,器底显示为平底器,少数陶片有刻划纹,含有较多与骟马文化相似的陶片。
依据现场古代矿坑形制及出土器物组合、特征的不同,可初步分为两个不同的时代,从较早的商周周时期到战国,历经数百年的开釆。目前遗址釆集的兽骨、皮毛等样品的碳十四测年结果为距今2695~2390年。
▲图四 绿松石石料
这是新疆境内目前发现的唯—处早期宝玉石釆矿遗址,是中国西北地区最早的宝玉石矿业遗址,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绿松石釆矿遗址。
如此大规模的开釆,反映出当时绿松石庞大的需求量,消费人群对绿松石的渴求迫使釆矿者在荒漠中冒着生命危险艰辛开釆,这些来之不易的绿松石很可能作为古代复杂社会中表达身份与等级的物品。
三
发现的又一处绿松石采矿遗址——哈密天湖
新疆哈密市天湖东绿松石矿位于哈密市东南,从哈密市往天湖东遗址的交通较黑山岭遗址容易。该遗址位于天湖火车站东南约10千米的兰新线铁路东北侧,直线距离哈密市180余千米,东距星星峡镇60千米,南距甘新边界10千米,行政区划属新疆哈密市伊州区星星峡镇。矿区属剥蚀低山-戈壁丘陵地貌,但总的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矿区北部、东北部约4千米为相对比较高的山地,海拔在1680~1690米。
2019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在新疆哈密天湖地区开展考古调查,发现了包含墓葬、房址等遗迹在内的古代开釆绿松石的矿坑遗址(图五),其中矿坑遗迹10余处、墓葬5处、房址1处,釆集到少量陶器和大量石器标本。
通过调查,初步了解了此遗址的范围和布局。目前确定有釆矿区、防御设施区、墓葬区,与之相对应的遗迹主要为矿坑、防御性建筑遗存和墓葬,在地表上依次对应的有石锤、石饼形器等釆矿工具,小型石器等加工工具和陶器等生活用品。矿坑、防御性建筑遗存、墓葬在空间分布上共同组成了该工业聚落的内容,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遗址的生产和生活状态。
▲图五 天湖东遗址一绿松石采矿坑俯瞰图
在遗址的文化层断面处釆集碳样和骨头对其开展测年研究,其测年结果在距今3020~2380年。天湖绿松石矿所见陶片较少,主要是骟马类型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多素面,纹饰主要是附加堆纹且带有按压痕迹,应为实用器。发现最早的遗物属骟马文化时期,该矿应自青铜时代晚期开始开釆。
四
丝绸之路上罕见的早期工业遗址类型
绿松石矿,在古代应该是一种特殊的国家资源。二里头文化时期,绿松石作坊只存在于二里头文化核心聚落之中,反映绿松石成为了国家礼制的核心符号,是标榜贵族身份的宝玉石品种,绿松石矿的开釆和利用应掌握在统治者手中。绿松石矿业遗址的调查和研究,不仅可为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文明的形成提供重要的线索,更可以为探索古代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互动的驱动力提供重要指向性证据。因此,古代绿松石矿业遗存显得尤为重要。
黑山岭遗址距离著名的丝绸之路“大海道”仅仅10千米,可能将丝绸之路“大海道”的开通时间向前推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图六)。丝绸之路上的遗址类型多以古城、关隘、宗教遗存、墓葬或者宫殿遗址为主,目前尚未发现古代矿业遗址。绿松石釆矿遗址是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种新的类型。
▲图六 丝绸之路“大海道”与黑山岭遗址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片改动自新疆旅游
黑山岭和天湖两处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新疆早期绿松石器矿料的来源提供了重要依据,初步否定了中国新疆早期珠宝的西来说。
同时毗邻新疆东部的甘青地区是目前出土绿松石器最多的区域,出土的绿松石器的年代集中在公元前2500~前2000年这一时段,前人通过研究新疆东部地区与河西走廊公元前2千纪的考古遗存发现两地区文化交流密切,黑山岭和天湖两处遗址的发现对解决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绿松石料的来源和早期釆矿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对研究珍稀资源的利用、东西资源互动和中国社会复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
面对两处绿松石矿业遗址庞大的开釆规模,这些绿松石矿料的去向是一个具有多重研究价值的考古学问题,可以揭示远距离交流网的形成和相关线路,对了解古代先民的活动范围、采矿及运输能力和考古学文化之间的交流等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研究后期丝绸之路的形成提供助力。今后将为这两处难得的古代宝玉石矿业遗址制定详细的田野考古工作计划,厘清矿业遗址的规模、釆矿技术和工业聚落形态,科技考古工作也将深度参与,针对古代矿业遗址的生活保障体系、开釆矿料的流向展开研究,为全面认识早期先民的工业生产和流通状态,认识东西方珍稀资源的流通模式提供新的考古学证据。
考古出土的嵌绿松石文物
▲唐 李倕裙腰佩饰
2001年西安南郊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出土
其中的花形由金托镶绿松石、珍珠组成
首都博物馆藏
▲金 镶绿松石金刚杵
1986年沈阳大东区小北街金代墓葬出土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西汉 嵌宝石金牌饰
西安市雁塔区马腾空15号汉墓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唐 嵌松石连珠纹金手镯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藏
▲战国 嵌绿松石熊羊纹金饰件
河北易县燕下都辛庄头30号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三国·蜀 蒋琬带钩
此带钩错金镶绿松石,中间错金虎、凤纹
四川博物院藏
▲清 金镶宝石嘎乌盒
镶满了珊瑚、珍珠、天珠、绿松石等各类宝石
西藏博物馆藏
▲春秋 兽面纹镶绿松石金方泡
宝鸡益门村出土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藏
▲19~20世纪 绿松石耳饰
罗布林卡管理处藏
▲北周 金戒指
陕西省西安市北郊井上村北周史君墓出土
中间镶嵌了一颗精心打磨的绿松石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藏
▲商 嵌绿松石钺
国家博物馆藏
▲元 金累丝莲塘小景纹耳环
耳环周边一圈圆形金托,内嵌物均已无存,
中间三角形金托内镶嵌绿松石。
1985年武汉黄陂周家田元墓出土
武汉博物馆藏
▲西汉 金灶
金灶采用金片打制、焊接、炸珠制成,
镶绿松石,灶底有“日利”二字。
1966年西安市未央区卢家口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
▲辽 蟾蜍松石金戒指
通辽市吐尔基山辽墓出土
内蒙古考古研究所藏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嵌绿松石骨指环
山东博物馆藏
▲战国 镂空铜熏
燃烧香料,散发香气的陈设用具,
上部为镂空互相盘错的蟠螭纹,
下部器座镶一圈绿松石。
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清 银鎏金朵玛
整体为“朵玛”形制,器身錾刻各类花纹,
镶绿松石,做工精美
布林卡管理处藏
▲商 绿松石管串饰
北京平谷刘家河出土
▲春秋~战国早期 蟠螭纹铜剑
剑柄上镶嵌有圆形绿松石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访驾庄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唐 大云寺五重舍利宝函之金棺
上饰绿松石及珍珠
1964年甘肃省泾川县大云寺遗址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唐 水晶项链
项链上有两颗绿松石吊坠
2002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米氏墓出土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藏
▲清 嵌绿松石金茶壶
西藏博物馆藏
▲元 鸳鸯戏莲金簪
一对以金片锤揲的鸳鸯
被金丝穿系于绿松石制成的荷叶上
武汉市黄陂区周家田韩氏墓出土
武汉博物馆藏
▲商 嵌绿松石龙形铜器柄
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春秋 金柄铁剑
金柄花纹复杂,上镶绿松石
1992年陕西宝鸡益门堡出土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藏
▲商 嵌绿松石龙纹钺
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西汉 嵌绿松石透雕玉饰
1978年湖南省长沙市溁湾镇象鼻嘴1号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距今3800~3500年 二里头文化 嵌绿松石铜牌饰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
▲战国 镀金镶绿松石龙首带钩
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商 嵌绿松石铜戈
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新石器时代 大汶口文化 镶绿松石骨雕筒
山东博物馆藏
▲战国 嵌金丝骨筒
骨饰内嵌丝镶绿松石
临淄郎家庄出土
山东博物馆藏
▲战国 铜鎏金嵌绿松石龙形带钩
大英博物馆藏
▲战国 镶嵌绿松石错金带钩
上海博物馆藏
▲镶嵌十字纹方钺 夏代晚期
器物中心圆孔周围有两圈以绿松石镶嵌的十字纹
上海博物馆藏
▲战国 鹰顶金冠饰
此冠重1394克,
由绿松石鹰饰、半球形金冠顶和金冠带组成,
冠上浮雕虎、马、羊等动物纹饰。
1972年内蒙古杭锦旗阿鲁柴登匈奴墓出土
内蒙古博物馆藏
▲春秋 绿松石饰
1986年严山玉器窖藏出土
吴中博物馆藏
文|先怡衡 樊静怡 李延祥 于春 唐云鹏 段朝炜
原载于《文物天地》2021.7.1
本文标题为编者所加
图|动脉影 文物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