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晋的门阀政治及其衰落的原因

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曾出现过很多特殊的政治群体,他们甚至成为一个时代的重要代表,比如魏晋时期的门阀。所谓“门阀”指的就是门第和阀阅,而其中的门第代表着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阀阅则是指有功勋的世家,两者的意思比较接近。早在东汉时期,士人主要是通过察举和征辟步入仕途,这一类人往往会成为举主或府主的门生故吏。东汉中后期政治腐败,大官僚开始与门生故吏结成政治集团,而后形成了累世公卿的家族。东汉末年的世家大族影响极大,他们甚至成为了各州郡的实际统治者。

魏晋时期虽然实行“九品中正制”,但选官的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上,他们操控官员的选拔流程,导致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由于官爵世代承袭,世家大族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拥有极高的地位,逐渐形成了门阀士族。西晋和东晋两朝都是在门阀士族的拥戴下建立起来的,统治阶级内部权力的斗争非常激烈,门阀士族直接操控皇位的继承,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东晋时期,门阀士族的势力直接达到顶峰,主要表现在对军政大权的控制,以至于出现门阀士族与司马家族共天下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的出现标志着门阀制度的形成,而使得门阀士族登上权力顶峰的,则是东晋的建立。东晋在门阀士族的扶持下建立起来,直接导致东晋的皇帝不能触碰到权力的中心,国家的军政大权都掌握在门阀势力的手上,皇帝直接成为了傀儡。东晋时期的门阀士族实力如此强大,他们能够直接控制朝政,为何最终还是走向灭亡了?

门阀势力自身的局限性

门阀势力之所以非常强大,主要还是他们懂得将权力集中在一家,简单来说就是家族势力在官场的蔓延,然后将家族势力统一起来,形成强大的政治集团。当时的门阀掌握选拔官员的权力,在科举制还未诞生前,官员的选拔都是通过举荐的方式完成的。因此,门阀通过选拔官员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政治势力,这也导致国家重要的官职都被少数姓氏家族所垄断。东晋时期的门阀望族把持朝廷和地方大权,占据着大量的土地,掌控各族的宗族,并且聚族而居,还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从表面上来看,东晋时期的门阀势力与地方割据势力非常相似,他们唯一的不同点就是,门阀势力不仅是地方割据,还控制着中央。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在东晋只不过是空谈,门阀家族成为了实际的“皇帝”。正因如此,东晋的门阀势力开始愈发膨胀,他们任人唯亲,阻断了庶民入仕途的通道,导致门阀势力无法得到实质性的实力补充。这些门阀士族世代为官,过得无忧无虑,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竞争压力,导致他们中间很多人都是腐败不堪,成为门阀家族的累赘。

门阀政治长期来看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短期内他们能够形成非常庞大的政治集团,成为当时权势滔天的政治势力,可长期来看却不足以维持门阀士族的发展。门阀势力内部只存在上层阶级的流动,堵塞了精英循环的渠道。这是门阀士族后来衰落的原因之一。

皇权的打压及门阀势力之间的斗争

东晋是在门阀士族的扶持下建立起来的,所以东晋的皇帝处处受到门阀势力的制约,但并不意味着司马家族会一味妥协,成为门阀势力的傀儡。在门阀政治的格局下,士族专权、皇帝垂拱,皇权一直处于不振的状态。直到东晋后期,这种政治格局才出现变化。东晋孝武帝时期,陈郡谢氏为取代桓氏,不得不依靠皇室的力量。各门阀世家之间斗争不断,因此皇权有了喘息的机会。桓氏被取代以后,皇帝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开始掌握部分权力,并借此机会开始打压谢氏。最终谢氏在皇权的压力下由盛转衰,这便是皇权对门阀势力的削弱。

门阀势力内部的斗争也非常严重,东晋时期主要有四大门阀家族,分别是王、庚、桓、谢四个家族。东晋的门阀势力虽然与皇权并立,还掌握军政大权,但权力并非由一家掌握,而是由多个门阀主导,再辅一些二流门阀士族为主干,最后加上众多三流门阀为基础。经过层层分配,必然会导致内部的权力争夺,各门阀势力不甘示弱,都希望能够掌握更多权益,所以内部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比如上面所提到的谢氏与桓氏的斗争。由于几大门阀家族都掌握军权,有时候的斗争还可能上升到军事对峙,门阀势力内部的斗争使其逐渐走向衰落。

门阀势力之间严重的内耗导致他们的实力不断减弱,与此同时皇权不断加强,此消彼长,最终使得门阀政治由盛转衰。

农民起义对门阀士族的打击

东晋末年统治危机不断加深,各地的百姓一直饱受门阀士族的压榨,最终揭竿而起。其中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影响最大,沉重打击了东晋的门阀士族。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孙恩是琅琊孙氏,他原本也是士族出身,只不过层级最低,仍然受到上层阶级的压榨,于是创立“五斗米教”,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起义军还得到了部分不满朝廷的地主阶级的响应,他们无情地打击了南北士族,当时的吴兴太守、永嘉太守、嘉兴公、南康公等人全被起义军杀害。

门阀士族惨遭起义军屠戮,他们的门下的奴婢和佃客也开始参加义军,尽管最终起义失败,但对东晋的门阀士族而言,可谓是毁灭性的打击。不仅如此,东晋政权也开始摇摇欲坠。在这场农民起义运动中,寒门出身的刘裕趁机掌握了东晋的军政大权,北府兵被出身寒门的人所掌握,门阀士族从此失去了军权。历朝历代,凡是毫无节制压榨农民的政权,最终全部都被推翻,当地方开始不断发生农民起义时,说明王朝内部已经腐败不堪,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小结

东晋的灭亡其实早在它建立之初已经埋下伏笔,国家依靠外族势力建立起来,最终也毁于外族势力。门阀政治是东晋时期的一大特色,他们曾登上权力的巅峰,却也因为自身的缺陷而淡出权力的中心。

东晋灭亡后,寒族地主阶层开始崛起,他们不断在军事上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门阀士族虽然还存在,但他们已经失去了政治主导权。自此之后,皇权不振且受制于士族的局面宣告终结。

(0)

相关推荐

  • 三个短命王朝三个大转折,历史为何如此相似

    人们往往被大一统盛世王朝所吸引,忽略了某些短命朝代,史书中,也一般把这些小王朝当做反面教材,甚至不列入正朔.事实上,就像人体的器官,没有一个是多余的,这些短明朝的存在,也有其历史必然性,甚至其存在的价 ...

  • 中国历史政治格局的变异:门阀制度从辉煌走向衰败

    门阀地主阶级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特殊的阶层,它曾经创造了一个属于门阀政治的辉煌时期,其门阀观念影响了长达六.七世纪的中国历史,对于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门阀制度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发展到一定历史 ...

  • 从高平陵之变,看门阀势力对曹魏政权的影响

    一.高平陵事情的发展和原因 高平陵之变,是一场彻底改变曹魏权力结构的夺权事件.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曹爽三兄弟和其大量亲信带着少帝曹芳离开洛阳,前往高平陵拜谒魏明帝之墓,司马懿趁机在洛阳城发动 ...

  • 两败俱伤的淝水之战——开启了南北朝的大门

    原创2021-07-14 08:00·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很奇怪,或者说是很尴尬.从规模和参战人员上看,这应该是南北政权的一场大决战,然而结局却是,战败的北方政权自我瓦解,并开始了长达五十年的分裂战乱 ...

  • 浅谈-东晋门阀政治

    这本书其实有点晦涩难懂,能坚持看完实属不易,我希望能用平实的语言来说明白什么是"门阀政治". 八王之乱后,晋室衰微,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入住中原,晋皇室与一部分士族被迫南迁,史称 衣冠 ...

  • 浅谈太极拳,发劲时腰部受伤的原因及建议

    太极拳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太极""阴阳"理念为核心思想,集强身健体.修心养性.技击对抗等功能为一体的运动.数百年来,它使子孙强壮,身心健康,让整个民族体 ...

  • 浅谈护士留取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方法讨论

    留取标本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一份检验标本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检验结果,最后可能会影响到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和诊治,甚至会成为医患纠纷的诱因! 在临床检验上,经常会遇到这样送来的检验标本不合格 ...

  • 浅谈企业被税务稽查的四个原因

    企业为什么会被税务稽查呢,主要还是因为这四个原因造成的. 一.被举报 举报一般分为内部员工举报或者竞争对手举报,企业被举报,税务部门必将上门进行稽查,否则就是不作为.被举报肯定是举报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 ...

  • 魏晋人物谈 | 王导之五:门阀政治的平稳过渡

    南开大学宁稼雨的雅雨书屋:青灯摊书.传道授业.以文会友.闲情雅致. 五.门阀政治的平稳过渡 除了身体力行,为门阀政治探路之外,王导还思考并成功实践了门阀政治的衔接问题. 随着以王导为代表的东晋门阀政治 ...

  • 浅谈司马光的政治操守

    今年11月17日是司马光诞辰1000周年纪念日.时光荏苒,沧海桑田.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感悟他作为北宋中期的政治人物,其政治操守,应该很好发掘.宣扬和传承.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 ...

  • 浅谈节度使制度,它见证了唐朝的兴盛和衰落

    说起节度使,我们一般都会想到唐朝,想到安禄山,想到安史之乱. 其实节度使并不是唐朝才有的,它起源于北周,后面的朝代一直延续使用. 但是在唐朝,它的职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当时国家.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

  • 东晋门阀政治下的'儒玄双修'产生了什么影响?

    东汉时期,世家大族的发展环境相对和平稳定,他们崇尚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沿着国家既定的选拔方式进入仕途,为臣为官,如果被罢官归家则回家乡私塾学堂当教书先生. 至于魏晋时期的士族,则是凭借着乱世时谋取 ...

  • 「四维中国通史」第四十一讲:东晋门阀政治是如何形成的?

    大家好,今天要讲一个问题,那就是东晋门阀政治是如何形成的? 东晋是个很独特的朝代,因为门阀政治占据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左右着朝局,皇帝的权威却影响有限. 唐朝刘禹锡有句非常经典的诗,&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