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国内删除细节,恰恰潜藏着好的教育方法!
《摔跤吧!爸爸》国内删除细节,恰恰潜藏着好的教育方法!
一部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国内以燎原之势火了起来。故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
整部电影总时长实际169分钟,而在国内电影院只有140分钟,被删减的这29分钟里,我们到底错过了哪些细节呢?这些细节,其实恰恰潜藏着好的教育方法。接下来,小编就来说说《摔跤吧!爸爸》给我们的5条教育启示。
1
理解学习的意义才能触发强烈的学习动机
影片中的两个女儿在最初的时候对于摔跤并无兴趣,甚至认为爸爸逼迫自己学习摔跤,是对自己打架的长期惩罚。对于爸爸制定的高强度训练,女儿只是出于害怕而照做,但之后是反抗的,反抗被镇压无效后开始投机取巧,消极怠工。
直到两个女儿去参加朋友婚礼时,遇见那个14岁的新娘,14岁新娘的话如醍醐灌顶,让姐妹俩恍然大悟:
这番话反过来也就是说:如果你们不去摔跤,就会在十几岁的时候嫁给一个不认识的男人,煮饭扫地,生儿育女,这便是你们的一生。
自此,她们明白了学习摔跤的意义,不单单是实现爸爸的梦想,更是给自己选择人生的自由。第二天清早父亲看到两个在训练场地上自觉训练的身影。
其实,没有哪种学习是始终有趣的,我们虽然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短暂的兴趣能否维持长期坚持不懈的学习,这一点却很难把握,有时候让孩子明白学习的意义,比好玩或是有趣刺激产生下的兴趣,来得更为长久。
2
伴随质疑与骄傲而来的叛逆,包容与信任比侦查与争吵更为有效
在小编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最让我觉得心酸的是女儿吉塔打败父亲的那一刻。父亲满脸泥土,颓丧的躺在地上,苍老的脸上,透露着英雄暮年的悲凉和被孩子轻视的痛心。
一次一次取得胜利的女儿,在进入国家体育学院学习后,胜利的骄傲和新鲜的生活,让女儿开始质疑父亲,开始觉得自己能够打败父亲,不再需要对父亲言听计从。
直到吉塔连续输了多场比赛,遭受打击的时候,她终于发现,其实父亲是对的,而且父亲才是那个最了解自己的那个人,懂得自己的天分、懂得自己的梦想。这一次的领悟,比年少时那次顿悟更加深刻。
吉塔担心父亲不会原谅自己,因为自己曾深深地伤害了这份父爱。然而当父亲接到女儿电话,听到女儿泣不成声时,他没有埋怨,没有指责,立马赶到女儿身边,想尽办法为她量身定制作战方案,终于帮助女儿稳定了状态,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
吉塔对父亲的质疑,与我们身边叛逆期的孩子多么相似。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熟,对父母的经验产生质疑,认为父母的观念陈旧而迂腐。然而,作为父母,我们却更需要控制好情绪。假如父亲马哈维尔,接到电话时,开始带着情绪说一句“还是我说的对吧,叫你听我的你不听,一连输了那么多次,现在还好意思哭……”那么孩子的内心很可能走向崩溃,对父母越发疏离。
有时候,能够换来孩子真诚沟通的不是侦查孩子的书包,翻阅孩子的手机,监控孩子的回家时间。往往是孩子从父母身上得到的理解与信任。
3
有心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
常常在网络上看到声讨父亲的网文或者段子,“丧偶式的婚姻,丧父式的育儿”。我们身边有太多为事业打拼忙碌着的父亲,他们即使回到家中,也多半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孩子面对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爸,我妈呢?”
而电影中的父亲,没有和朋友去喝酒,打牌。而是一直陪着女儿们训练,为女儿的每一场比赛想尽各种办法,观看女儿对手的视频,帮女儿制定战略,为了让女儿的身体更加强壮,亲自为女儿煮鸡肉。在小女儿看书读单词时,父亲也是亲切地在一旁陪伴、倾听。
影片中的女儿虽然训练艰苦,却是幸福的,他们拥有比芭比娃娃更加珍贵的东西——父亲的陪伴。
经调查研究显示,爸爸陪伴孩子,有助于孩子智商和情商的提高,即使是在婴儿时期,孩子们也会因为缺乏父爱,而出现焦躁不安、食欲减退、抑郁易怒等状况。尤其是随着孩子长大,当孩子到了叛逆期的时候,母亲往往更容易敏感,对孩子产生质疑。而此刻,长期陪伴孩子的父亲却更能给孩子安全感,信任感。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孩子往往需要的是贴心的陪伴,孩子出现敏感、叛逆等等一系列所谓“不听话”的行为,往往是缺乏关爱的表现。不要让双亲就在身边的孩子,却因为缺乏陪伴,成为“留守儿童”。
4
明确教育中的角色,才能有效教育
从对两个女儿训练开始,父亲变成了一个魔鬼教练,孩子过上了“起早贪黑”,极为严格辛苦的训练生活,然而父亲却并非仅仅只是做他的“严父”。半夜,爸爸轻身走进女儿房间,看着她们筋疲力尽地趴倒睡着,他坐下来给女儿按摩肌肉紧绷的小腿。眼神里,溢满了对女儿的不忍和心疼。这时,母亲也跟着进来,指责父亲说,(你这样训练女儿)我搞不懂你在做什么。父亲背对妻子,说出自己的内疚: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跟父亲马哈维很多时候很相似,即心疼孩子,想做一个慈父或者慈母,但又希望孩子有出息,不得不对他严格。然而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掌握好这之间的平衡却极为重要。在孩子学习知识,掌握能力时像教练一样严格,在孩子需要理解和关怀时,表现出耐心与慈爱,是家长要学习的必修课。
5
好的教学方法需要知己知彼,灵活运用
从女儿吉塔步入国家体育学院学习的第一天,父亲就对女儿教练的训练方式有一些担忧。吉塔在比赛中连连失败,正是因为没有得到教练有效的学习和训练方式指导,吉塔擅长进攻,而教练却要求吉塔防守。
父亲指导吉塔接受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训练后,吉塔又开始走上了连连胜利的道路,知晓自我,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有效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
而吉塔的教练,掌握不少教学方法,对教学理论了如指掌,方法论的储备够了,只是运用时在灵活度上还欠缺火候,同时欠缺了对孩子特性的分析,不能因材施教。
理论上,好的方法太多太多,成功的案例也不胜枚举。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使知识与能力的掌握事半功倍。
在摸索方法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个好老师,一个好课程指引,也许我们的学习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