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州礼学谱系的历史演进

明清徽州作为宗法家族制地域社会,素来“村无稗俗,里存俭让”,乡邦大儒的《朱子家礼》与乡间的村规民约,使其成为近世中国颇为典范的“礼仪之邦”。通过考察明清徽州学者、乡宦和士绅的经典礼书考证之作,以及部分民间日用礼仪类书,我们可以从中窥见自宋代以后礼学发展的世俗化和实用性,以及彰显在传统学术上由“理学”到“礼学”的思想嬗变与历史演进。

“新安理学”的“以理释礼”

作为朱熹的乡邦后学,元末明初的朱升与同郡学者郑玉、汪克宽、赵汸等,以《三礼》原典和朱熹《仪礼经传通解》为理论指导,以文公《家礼》为实践目标,在礼学研究与实践的旨趣上完全承续了程朱一脉。朱升《三礼旁注》、汪克宽《经礼补逸》,都是在承续朱子学的前提下,在新的历史时期所作的新的经典诠释。赵汸的《葬书问对》依据《家礼》,化民成俗,摈斥佛道,“酌古今之谊,以礼救俗”。祁门的汪褆,休宁的程敏政和汪循,歙县的吴士奇和汪道昆等,也都恪守朱子所定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仪秩序,对世俗礼乐的混乱无序给予批判和改进,以理学融入礼学诠释,维护儒家“天理人伦”的纯正性,体现出“以理代礼”的时代特征。在朱子“以理释礼”和“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覆盖下,明代徽州的礼学研究,缺乏对经典文本的深度诠释,而重在朝廷律令和乡村礼俗的践履,尤以“三纲五常”为礼用之核心,促进了礼学的形上化和思辨性,使“礼学的理学化”倾向变得十分明显。

明代中叶以后,因阳明心学的兴起及“大礼议”事件的触发,朝廷更为重视礼仪研究与礼乐教化。徽州诸儒或“皈依紫阳”,或“心仪良知”,皆存有传承儒家礼仪的职责和焦虑,也有对新社会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诉求。然而,他们的著作大多缺乏扎实的文献考证与阐释,在礼学文本的传承和思想理念的建构上并无多少发明,多是撮抄、节录或沿袭宋元旧说而已,故《明儒学案》中出现的徽州学者乏善可陈。也正是因为在学术与思想层面上了无建树,无法突破程朱理学之囿,于是就有学者另辟蹊径,倡言回归原典,“求真是,索本真”,已然“透露出古学复兴的曙光”,具体表现为上溯经典,考证礼经文本,“以古礼证今俗”,陆续出现了金瑶《周礼述注》、程明哲《考工记纂注》、姚应仁《檀弓原》等考证礼学的萌动。他们“考经以求礼”,“循器以明礼”,通过梳理经史典籍,追溯古礼之本源。特别是明末黄生《三礼会龠》《字诂》《义府》诸书,专注于古代制度秩序与人伦规范的考证,对《三礼》经义从文字声韵训诂方面探索幽微,“稽之度数,制之礼仪”,由此启导了百年之后如段玉裁《周礼汉读考》《仪礼汉读考》等考证礼学的全新风格,徽州礼学的研究也由此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皖派”朴学的“以礼代理”

明清之际的世道剧变,引发了整个社会痛感于“空谈心性”的“于世无补”,思想界更是“厌弃主观的冥想而倾向于客观的考察”。清初社会推崇实学,徽州学者能得风气之先,深知“圣人之道,惟礼存之”,于是有姚际恒、汪基、潘继善、江永等,通过对儒家经典文本的考证,从中汲取修齐治平的人伦道理,重新思考和探索礼秩重建问题。如姚际恒的《三礼通论》溯源古礼原本,剔除历代附会,既“崇古”又“疑古”,意欲回归原典,重建礼学正统;江永《礼书纲目》等,则以文字声训手段阐释名物,复原先王制度;从朱子“道问学”入手,“弃理言礼”,以此消解“天理人欲”之辨,开启了从“理学”到“礼学”的过渡和转型。其他如程廷祚《礼说》《禘祫辨误》博及乎经史,溯之于礼乐,“率天下以立人道”,上承颜李之“实学”,下开戴震的“新理学”;汪绂《读礼参志疑》《六礼或问》等,皆以礼经为本,礼仪为用;视《五经》为本源,《家礼》为门户,继承先贤,开拓新途。休宁士绅吴翟家族,以一族之力,历时百年而成《茗洲吴氏家典》一书,诠释和贯彻了朱子《家礼》的在地化进程。如果说《家礼》是朱子实践儒家人伦的制度章程,那么《家典》则是明清底层社会“礼下庶人”的真实生活的记录。

乾嘉时期徽州礼学研究的兴盛,江永当为居中执要的关键人物。其学意在矫正理学和心学的空疏之弊,而溯求于典章制度的礼学考证,由虚理转向实证,由宋学转向汉学,开创了“皖派”学术的一代新风。在江永的启示和引导下,徽州出现了一批杰出学者和礼学传世之作,如戴震、程瑶田、金榜、汪肇龙、洪榜、凌廷堪等,他们承前启后,显示出地域学术的厚积薄发。他们用“由词以通其道”的治学方略,建构起“理存于礼”和“以礼代理”的思想体系,深为后世学者所普遍接受和推崇。如戴震主张“为学须先读《礼》,读《礼》要知得圣人礼意”,其《学礼篇》“稽之于典籍,证之以器数”,上承江永的“弃理言礼”,下启凌廷堪的“以礼代理”,在清代礼学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里程碑意义。程瑶田的《宗法小记》《仪礼丧服文足征记》将义理之学与礼仪制度结合起来,发凡起例,释疑解惑,充分体现出淹博、识断与精审的“皖派”风格。金榜《礼笺》一书,“博稽而精思,慎求而能断”,既重视典制器物之考证,更以躬行践履,革除释道之侵蚀,实为“通人之用心,烈士之明志也”。尤其是凌廷堪的《礼经释例》一书,“以通例而明礼”,强调“舍礼而言道则空无所附,舍礼而复性则茫无所从”,证实了“礼之外,别无所谓学”;“圣人之道,一礼而已矣”,推进了乾嘉以后礼学研究在文本体例考证和思想探索上的历史进程。

清季,以胡培翚、程恩泽和俞正燮为代表的徽州礼学家,通过对“理欲之辨”的学理考证和“敦品正俗”的躬行践履,从而将江、戴之学发扬光大。胡培翚出身于“绩溪金紫胡氏”礼学世家,涵濡先泽,博闻笃志,又承袭其师凌廷堪的治学旨趣,历数十年而成《仪礼正义》。在著书立说的同时,更倡导“立保甲以卫乡,建义仓以赡孤寡”,尊亲收族,恤党赒里,体现了“皖派”汉学通经致用的经世情怀。俞正燮长期坐馆入幕,热心于国计民生,其《癸巳类稿》和《癸巳存稿》以制度考证为切入,意在“存古”而志在“开新”,引领了周围学者把目光由对内在礼学思想和伦理道德的争论,转向于对外在社会制度和人性优劣的密切关注,为晚清的社会变革提供了积极的思想准备和理论支持。

总而言之,徽州礼学从宋明理学“以理代礼”的学术规模,历经时代的嬗变,逐步演进为乾嘉汉学“以礼代理”的思想体系,完成了从“新安理学”到“皖派礼学”的理论建构,但其礼学谱系仍不出朱子“尊德性”和“道问学”两途。明代礼学“少而空”,清代礼学“多而实”,究其原因在于礼学不擅空言玄谈,且与政治规范、社会秩序和民俗礼仪息息相关。

(作者:徐道彬,系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0)

相关推荐

  • 仪礼全文

    <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内容记载着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其中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秦代以前篇目不详,汉代初期高堂生传仪礼17篇.

  • 理性的浪漫 | 朱子理学的诗酒情怀

    在儒家文化思想史上,有两个集大成的人物.如果说孔子是上古文化集大成的代表,那么,宋代的朱子就可以说是近古文化集大成的代表. 朱子是中国思想史中最具理性精神的思想家之一.朱子理学不仅体大精思,而且条分缕 ...

  • 何谓“三礼”?

    ​古人的三礼有两种说法:一是指祭祀天.地.之礼:二是指<周礼><仪礼><礼记>.我们通常说的三礼是指后者. "三礼者,<周礼><仪礼&g ...

  • 【吉航*走进职教】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的历史演进与基本特征

    在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以廉价.便捷的社区学院为特色的美国高等职业教育,以技术与继续教育体系享誉世界的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以高效务实傲视全球的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以课程为核心. ...

  • 作曲家传记编纂的历史演进

    作曲家传记编纂的历史演进 ◈ 杜 琳  摘要 作曲家传记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研究的书写文体,在西方历史音乐学的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作曲家传记经历了近三百年的历史,其经典的书写样式已发生了转变:作曲 ...

  • 泰山诗歌的历史演进——读《全泰山诗》_周郢读泰山

    周  郢 (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山东泰安271021) 提要:本文以<全泰山诗>为中心,对泰山历代诗歌创作的兴衰.嬗变.演进作一考察,认为其创作重心经历了从崇山祀岳到范水模山.从怀古咏史到 ...

  • 魏冬、刘学智|在荀子与张载之间: 礼学的不同倾向及其现代价值

    魏冬,刘学智 魏冬,西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刘学智,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本文转载自<荀子研究>第一辑 摘要 基于儒家传统礼学,荀子和张载都注重"礼", ...

  • 观“影”学“史” 穿透历史表象

    来源:文汇报2021-05-01 09:59 X 作者:冯 立 1988年,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发表论文<书写史学与影视史学>,提出了一个史学理论新概念"Historiopho ...

  • 荀子:被逐出孔庙的礼学大师

    先秦三大儒,就影响来说,荀子不如孟子,孟子不如孔子. 如果你去过曲阜孔庙,稍加细心就会发现,在孔庙里特别讲究论资排辈:除了享受主祭的孔子外,他的亲传弟子颜回.曾参,第二代弟子子思,还有第四代弟子孟子, ...

  • 莎学中的历史考据:莎士比亚的真实身份是谁?

    当我们回顾西方文学的经典时,莎士比亚这一巨匠必赫然在列.他的贡献不仅仅只是创作出沈博绝丽的戏剧和诗歌,其作品中对英语的纯熟运用如长夜破晓般推动了中世纪英语向近现代英语的过渡.然而一位声名如此显赫的大文 ...

  • 《缁衣》中儒家礼学的“德”概念

    郭静云 来源:<齐鲁学刊>2021年第1期 摘要: 在出土版本<缁衣>第廿章孔子语录中,孔子所提的"德",乃是礼制国家长久运行的基础.统治者"公赐 ...

  • 历史上的今天,跟着萨沙每天学半分钟历史米...

    历史上的今天,跟着萨沙每天学半分钟历史 米洛舍维奇时代该国有5000亿面值钞票:1992年4月7日波黑内战爆发 米洛舍维奇的垮台,同国内经济崩溃也是有密切关系的. 在北约大规模轰炸之前,南联盟国内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