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RM的沸沸扬扬,这是讲得最全的一篇!
ARM是家从诞生以来就非常低调的科技公司,在软银抛出将以243亿英镑收购ARM的重磅消息后,成功缔造了英国科技界最大笔并购案。不过,这软银还未抱得美人归,却因过高的聘礼,导致自身股价跌幅超10%。而且,听说已经有几家巨头企业密谋半路抢亲。如此受欢迎的ARM,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
ARM与苹果的渊源
1978年12月5日,物理学家赫尔曼·豪瑟和工程师克里斯·柯里在英国剑桥创办了CPU公司(79年改名为Acorn计算机公司),主要为英国供应电子设备。
Acorn很幸运,也非常不幸。幸运的是,Acorn正好赶上个人电脑这波潮流。尤其是1982年,由于BBC《强大的微处理》纪录片的造势,公司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BBC与Acorn合作的BBCMicro一炮而红,一下子盈利860万英镑,Acorn因此有了“英国的苹果电脑”这一称号。在此之后,Acorn迈上悲惨之旅。
"一台售价500英镑的机器,不可能使用100英镑的CPU!"开发新机型时,又慢又贵的摩托罗拉处理器让Acorn望而却步,掉头申请和英特尔合作,又被拒绝,只能赶鸭子上架自己研发。
花了18个月才做出来的ARM1,和同年英特尔发布的386处理器相比,显得毫无可取之处。于是公司遭遇财务危机,直接结果就是被收购。
被收购后,母公司安排给Acorn的任务是“各种五花八门的应用研究”,其本质上如同被打入了冷宫,看不到希望的Acorn决定分拆出来。因为太穷,养不起豪华的开发团队,管理层两次试图卖掉芯片设计部门无果。就在这个时候,英国的苹果遇上了真正的苹果,他们拉来苹果公司合资成立了ARM。
事实上,ARM并没有因为抱上大腿,就一下子走上人生巅峰。还是因为太穷,总部办公室只能设在一个18世纪的谷仓。第一张会议桌都是CEO和家具销售员抛硬币赢来的。CEO还想在酒吧打台球赢一套有抽屉的桌子,但失败了。ARM的工程师们只能在没有抽屉的桌子上工作。
如此艰难的办公环境,并没有产生故事中的转折。苹果投资这个毫无存在感的小公司,是看中了ARM功耗小又便宜的芯片,但很遗憾,双方合作的掌上电脑又以失败告终。
逆流而上,ARM开始寻求独立
和打不死的小强一样,越战越勇的ARM从始至终充溢着突破重围的决心。被收购后意识到前景无望,就时不时找母公司谈心,找机会分拆出去。
“我们强迫他们表态,这个挑衅性的举动很可能会解雇我们。但无论什么时候,一项技术可能在实验室中出现,母公司都有权首先得到它,然而,如果母公司无所作为,就会失去这种权利。”
ARM开始像一个独立的商业化公司那样去运作。在产品研发上,深知胳膊拗不过大腿,避开在电脑领域大行其道的英特尔CISC指令,转而开发不被市场看好的RISC精简指令。
因为太穷,并没有资金做芯片的后续生产,ARM又做了一个决定:既不生产芯片,也不设计芯片,只设计中央处理器,授权给半导体公司使用,对方可以在ARM技术的基础上添加自己的设计DIY。
这种被逼无奈的产品定位和商业模式,在个人电脑和高性能处理器统治的年代,反响平平。直到1993年,ARM才通过和诺基亚合作的6110手机首次实现盈利,摆脱财务危机。再加之德州仪器的强势加入,这时候厂商们才发现,ARM原来是颗蒙尘遗珠。
1997年ARM9的发布,正式标志着ARM处理器进入了微处理器领域。百转千回,ARM最终于1998年4月17日,在英国伦敦证交所和美国纳斯达克同步上市,同年基于ARM架构的芯片出货达5000万片。
进入2000年后,受益于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兴起,ARM系列芯片呈爆炸性增长。2001年11月出货量累积突破十亿片,2011年基于ARM系列芯片单年出货79亿片,年营收4.92亿英镑(合7.85亿美元),净利润1.13亿英镑。
移动领域的王者
由于功耗低、成本低的设计特点,使得ARM设计芯片的架构与技术已经成为产业的标准。根据统计,目前全球有超过95%的智能手机均采用ARM设计架构的处理器。其中,包括苹果(Apple)iPhone、三星、HTC、华为、小米等旗下无数机种。而高通、联发科、德州仪器等处理器生产公司,也都是ARM的合作伙伴。
作为Intel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ARM一直是英国科技业的骄傲。与在互联网默默无闻的英国一样,ARM的知名度几乎被淹没在Intel的浪潮里。与Intel专注于传统的PC及服务器市场不同,ARM可谓是移动终端芯片领域毫无疑问的王者。
截止到2015年,全球有1384家移动芯片制造商都采用了ARM的架构,全球有超过8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芯片都采用的是ARM架构的处理器,超过70%的智能电视也在使用ARM的处理器。
站在价值链的顶端
Intel集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而ARM则是把技术授权给其他半导体制造商,再从中获取部分授权费用。由于制造芯片的工厂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使得全球许多领先的芯片厂商均采用这种“无工厂化(Fabless)”的方式运营,这意味着它们并不经营任何工厂,ARM旗下约4,000名的员工都专注于设计芯片架构上,然后授权给客户,客户再请代工厂生产,亦或自己生产。
以下为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进程,形成IP、设计、晶圆、封装等上下游体系,ARM则处于价值链顶端:
作为以技术创新和技术授权为主的ARM,售卖知识产权的经营模式让ARM一直处于整个半导体产业链顶端,所有授权企业都自负盈亏,收益如何与ARM无关。
庞大的全球阵营
近年来,ARM联合了无数多间的Fabless和Foundry公司在这一块围攻英特尔。随着ARM阵营地不断壮大,Intel一边要面对AMD在桌面和服务器上面的较量,一边还要严防ARM火烧后院。
可以说,在移动市场几乎是ARM一家独大,如Google,苹果,高通,IBM,AMD,TI,NXP,ST,Infienon,TSMC,Xilinx,三星,英伟达,联发科,华为,小米等一大批厂商都是ARM阵营里的佼佼者。
从以下的ARM构建生态图可以看出,ARM通过研发开发模式将OEMs/芯片设计/工程师/消费者涵盖在自己的生态范围内:
ARM处理器从设计到授权周期
ARM主要做的是高效率、低功耗芯片(微处理器)架构研究开发,通常2-3年的周期,这也是ARM成本产生阶段,然后选择ARM为合作伙伴的公司支付一笔入门的授权费获得设计方案,并基于ARM方案开发自己的产品,通常周期为3-4年。当合作伙伴的芯片开始出货时,ARM能够从每一片基于其架构的芯片获得1-2%的版税,而每一款ARM设计方案都适应于多种终端应用,每一种应用又能获得多年的版税现金流,规模效应显著。
软银宣布以243亿英镑收购ARM
2016年7月18日,日本软银(SoftBank)集团宣布斥资243亿英镑(约320亿美元)收购英国半导体芯片制造商(ARM)。此桩收购公告对苹果来说如鲠在喉,为了不让软银掐住自己的脖子,据说苹果已对此做了相应的举措,拥有足够现金资源的苹果,预计将加入到最后的竞购中来。早在2010年,苹果就曾表示有意以80亿美元收购ARM,但遭到ARM方面的拒绝。
那么,对于苹果而言,软银收购ARM对其有着怎样的影响?
据业内人士分析:“首先,这笔交易已经确认了。苹果不是白痴,他们会控制自家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一切。如果苹果认为软银收购ARM将为自己带来麻烦,苹果将会发出竞购要约,苹果当然有资源收购ARM。苹果可能有备用计划,苹果最新的iPhoneCPU使用Twister内核,该内核基于一种从ARM授权而来、与ARMv8-A兼容的架构,但是苹果自己设计内部,而且由两家竞争性的代工厂(三星和台积电)生产。”。
倘若软银成功收购ARM,会拒绝向苹果授权技术?
要想知道软银会否拒绝向苹果授权,就得先了解ARM业务模式是怎样的。ARM的整个业务模式是IP授权,ARM还有一种名为‘永久授权’的业务模式,并且所有授权的制造权都是永久的。即使软银拒绝向外授权,这也需要好几年才会在产品层面实现,这段时间足够苹果计划另一个转变。更不用说苹果可能获得了ARMv8的永久授权,因此除非ARM推出v9,但这没有10到20年时间是不可能出现的。软银也不会拒绝授权技术,因为苹果跟软银有着长期合作的关系,一旦拒绝授权苹果的话,对他们自身的业务会有很大影响。
ARM未来将致力于物联网领域的开发
一直以来,ARM对于物联网(IOT)的投资始终没停歇。2016年5月,ARM斥资3.5亿美元,收购了英国智能摄影头公司Apical。未来希望透过Apical的技术,能让电子设备学习周围的环境,使得未来的物联网设备更加的自动化。据悉,找了个“富爸爸”的ARM,将在接下来五年新增至少1,500位工程师职位,用于研发物联网(IoT)及自动驾驶车辆等高成长性技术领域。
软银董事长孙正义:继续站在前头的欲望
据悉,软银董事长孙正义在接受共同社采访时表示,他之所以突然收回卸任社长的决定是因为收购英国芯片巨头ARM控股一事已经被纳入考虑范围。这使他产生了在IT技术更为发达的下一个时代“继续站在前头的欲望”,因此才突然更改接班方案决定留任。可以说,收购ARM,是年近60岁的孙正义职业生涯最大的一场豪赌!
无独有偶,ARM创始人赫尔曼·豪瑟则以另一种悲观姿态表示:“ARM即将卖给日本科技巨头软银,是英国科技业的悲哀”。至于被软银收购的ARM,经后会在业内扮演何种角色,和苹果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各位且作壁上观!
以上部分信息引用:电子互动社区、TechNews科技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