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员风采|《宋代水晶之美》馆内分享
主讲人:陈二讯
今天下午,馆内小哥哥陈二讯继续为我们带来《无瑕胜玉美,至洁过冰清--宋代水晶之美》精品分享会,为我们讲述宋代精美水晶的传奇故事及映物随颜色的艺术美学。
水晶是什么
水晶是一种无色透明或半透明的硅酸盐矿物晶体,其成分为二氧化硅等,其硬度不低于摩氏硬度七级,雕琢难度较高。
水晶矿体
水晶使用历史
水晶文化历史悠久,古人曾赋予它一串极富美感的雅称:水玉、水精、水碧等。“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水晶得名水玉,得益于其清澈玲珑,兼有玉石相亲之雅。
水晶杯 战国 杭州博物馆
《山海经》《述异记》将水晶神化;《韩非子》《太真外传》将水晶灵化。《山海经》言:“又南三百里,日耿山,无草木,多水碧”,郭璞注:“亦水玉类”。《璞江赋》道:“瑰,水碧潜”。《符瑞图》载:“美石似玉,水精谓之玉瑛也。
水晶兽 东汉 临沂市博物馆
长4cm、高2.3cm
它蕴藏着天地间的灵秀之气,流泻着宇宙里的雄浑之韵,凝聚着文明古国的文化情结。水晶,成为《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歌吟不息的对象,吟哦出中国文学史上许多不朽诗篇。
宋代的水晶
两宋时期的水晶制品的大量使用是作为玉器的补充,即使硬度较高,工艺精湛的玉匠也力求造型美观、纹饰吉祥,虽技法简单粗犷但仍较好地将水晶的透亮质地表现出来。
北宋·水晶舍利瓶
1994年山东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地宫出土
宋代水晶过瘾看?
去江西吧
目前来看主要出土于江西各地,在全国首屈一指。宋代洪迈《夷坚志·灵山水晶》:“水精出于信州(今江西省上饶市)灵山之下,惟以大为贵。”这就说明宋代江西大量出产水晶,故而水晶制品遗存较多。
北宋政区图·江南东路·信州
江西省博物馆
关于上饶出产水晶还有两则故事,宋·洪迈《夷坚支志·丁卷·灵山水精》记载:
水精出于信州灵山之下,唯以大为贵,及其中现花竹象者。朱彦才家在彼,旧颇赡足,十余年来,浸浸衰落。尝因寒食拜扫先墓,小民百十为群,入山寻采水精,且斗百草为戏。朱独行院径间,忽见一石块,光辉射人。就视之,真宝石也,髙阔如大瓮,喜甚。惧为众所见,取乱叶蔽之。既还舍,呼集田仆二十辈,乗夜舁归。已而市侩皆传闻,相率来观,共酬价六千贯,朱犹未许。临安内苑匠闻之,请于院珰,求假至信,视已立价复増三千贯。朱付之,赖以小康。
《夷坚支志·丁卷·灵山水精》
丽水人盛庶字复之,名士也,曾仕于信。得二片,髙四寸许,阔称之。中有青叶成行,全如萱芽初抽之状。盛君宝藏之,遇好事君子,乃始出示。右二事皆张思顺说。
水晶项链 北宋 波阳县宋墓出土
长10.5、宽6.9、大珠径1.4、小珠径0.9cm
海棠形水晶环 南宋 江西吉水南宋墓出土
上饶市博物馆
余江县博物馆
海棠形水晶环
樟树市博物馆
鄱阳县博物馆
简介:北宋,盛于青白釉盒中
士人所用水晶
宋代文人士大夫除了书画香茶雅事,最钟情的就是佩玉赏玉。除了和田白玉青玉外,还有“水玉”之称的水晶。质地坚硬、通彻透亮的水晶在玉匠手中变成镇纸、笔架、绦环、发簪、杯碗进入雅士们的生活日常。
龙游县博物馆
馆藏来源:浙江省龙游县寺底袁村南宋墓出土
南宋·水晶狮子
南宋·水晶山形笔架
诸暨市博物馆
东阳市博物馆
馆藏来源:浙江东阳湖溪镇罗青甲南宋墓
南宋·海棠孔水晶环
永康市博物馆
南宋·海棠孔水晶环
衢州市博物馆
宜兴市博物馆
南京市博物馆
馆藏来源:江苏南京江宁建中墓秦桧家族墓出土
南宋·蟠虺纹水晶璧
南宋·凤鸟纹水晶佩
安徽省博物馆
馆藏来源:安徽省青阳县光荣村宋代滕子京家族墓出土
北宋·水晶珠子
北宋 ·水晶兔
长2.2\2.23cm、宽1.2\1.3cm、高1.7cm
常州市博物馆
馆藏来源:1978年江苏常州武进区村前蒋塘南宋墓出土
南宋·水晶海棠孔饰件
镇江博物馆
馆藏来源:1977年丹徒蒋乔宋墓出土
宋·水晶坠仕女形金耳环
水晶坠高3-3.2cm、宽2.2-2cm
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
浙江黄岩南宋赵伯澐墓出土的这枚水晶璧实在惊艳。很难想象在没有高精度设备下,竟能够研磨出如此平整、光亮、剔透,弧线规整流畅的水晶物件。墓主视这件水晶璧为心爱之物,专配有一根直径0.55mm,长270mm的带有精美穗头的编织绳带,置于头部右侧入殓。
南宋·水晶璧
佛教所用水晶
水晶为佛家七宝之一,宋代佛寺大量使用水晶制品。如阿育王塔塔身就用大量水晶珠镶嵌,众佛塔地宫出土有水晶球、水晶葫芦、水晶念珠等,晶莹剔透,以示供养虔诚。
定州市博物馆
馆藏来源:1969河北省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出土
水晶孔雀 北宋
雄孔雀长7cm、雌孔雀长6cm
北宋·水晶鱼 玉龟、水晶龟
北宋·水晶项链
南京市博物馆
馆藏来源:2008年南京市秦淮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长干寺地宫出土
北宋·蕉叶纹水晶杯
北宋·水晶球
北宋·水晶念珠
上海博物馆
馆藏来源:北宋隆平寺塔基出土
北宋·水晶佛珠及舍利(三颗)
海宁市博物馆
无瑕胜玉美,至洁过冰清。宋代水晶的发展离不开当时百工竞巧、手工业兴盛的社会背景,玉雕技艺也始终进行着传承、碰撞、融合、创新,故当时的水晶器物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审美巅峰,至今仍赏心悦目、难以超越。
排版 | 宣 瑾
图片 | 见 水 印
主讲 | 陈 二 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