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选登二十三】路志宽:窗户的变化
路志宽
我不敢想象没有窗户的房子,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不可否认,我们的生活需要光明和温暖,需要阳光的注入,而房子外面的那些风景,就更需要一扇窗,来为我们打开视野。现在居住在城市里,我总是喜欢一个人独立窗前,静静地观赏着城市的夜色,一座座的高楼大厦,在闪闪烁烁的霓虹里,显得异常的高大伟岸,也显示着这座城市的繁华,而那些一扇扇的窗户里,就是一户户的人家啊,这就是最真实的万家灯火,是这座城市最温柔最温馨的部分。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乡下人,在上大学之前,我的人生几乎一直都是在乡下度过的,曾清楚地记得,那时每次从外面放假归来时,由于交通不便,走到村里时,已是夜幕降临了,于是那一阵阵昏黄的灯光,闪烁在千家万户的窗户里,那时的窗户,多是些土墙上的木窗,上面护着一层塑料布或者白窗纸,于是那原本就不怎么明亮的灯光,透过它们照射出来,就显得更加的不亮了,但就是这样的灯光,也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巨大的温暖,我们知道,灯光闪烁的地方,就是我们日思夜想的家园啊!
(本次活动赞助商)
更贫穷一些的人家,连这样的窗户也没有,他们只是将几根木棍插在土墙上,之后,再用那塑料布糊严实,这就算是他们的窗户了,这样的窗户是不能随便开关的,于是,不仅仅不能通风透气,整个屋子里,还是异常的黑暗,光线一点儿都不好,如果再遇到阴雨天气,那就更别提了,屋子里就是一片黑咕隆咚。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在乡下,一座座的砖瓦房,就如同那雨后春笋一般地出现了,同时和这砖瓦房搭配的就是那最耀眼的窗户了,这时的窗户变得很大,而且全是木质的木窗,窗户上安装的全是清一水的玻璃,这样外面的风景,外面的阳光,外面的一切,就都可以站在屋内,就能尽收眼底了。
进入本世纪之后,乡村的发展,更是十分迅速,一座座两三层的小楼,那是拔地而起,那时仅仅作为透光透风用的窗户,又多了一个功能,那就是美观,各种样式的窗户,在这些小洋楼上出现,不仅仅给房间里带来了光明,还给这些小洋楼增添了几分美观的气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不再仅仅满足于温饱了,就连这为了遮风挡雨的住房,也多了几分诗情画意出来。于是,原本传统的木质窗户被取代了,取而代之的是铝合金的窗户和塑钢窗户,这样的窗户,不仅更加美观,而且开关方便,一大块的玻璃,就是一扇窗,而不像那时的窗户那样,必须得把一扇窗分割成若干个小格子。
现在的窗户, 不仅仅是样式和材质的变化,还有就是这样的窗户,其密闭性隔音性隔热保温性能更加的好,外观美丽,易于收拾,同时变化的还有那些玻璃,不再只是那些简简单单的白玻璃,什么蓝色的绿色的,就像是一件件新式的外衣,装扮着一座座的房屋,好看极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七十年的光阴,就一闪而逝了,而这七十年,在中华大地上,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这一扇扇小小窗户的变化上,折射出来的是,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人们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我们伟大祖国的飞速发展。这一扇扇窗户的变化,只是祖国发展变化的一个印证与缩影,透过它们,我们则可以清楚地看见我们国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小小的窗户上,有着祖国大大的变迁!
(编审:丁松 编辑:夏显亮)
路志宽,在《诗刊》《作品》《星星》《扬子江》《散文诗》《橄榄绿》《星火》《奔流》《骏马》《中国铁路文艺》《中国诗人》《诗潮》《葡萄园》《山东文学》《佛山文艺》《北方作家》《小说月刊》《小小说月刊》《文苑·经典美文》《中华文学》《大地文学》《散文诗世界》《工人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千余家报纸杂志发表作品3000余篇,共计200余万字,获征文奖500余次,作品入选100余种年度官民选本
长按关注
”孔雀文化“在等你
链接:
(征文本微刊不支付稿酬,奖赏款100%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