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追捧者的清代玉器
历代帝王的重要玺印都以玉制,足见玉器在皇 家与普世观念中尊贵崇高的地位。乾隆是中国历代帝王中“爱玉成痴”的少数几位之一,在对玉器的收藏、鉴玩及督造方面有很大贡献,玉器的雕刻技巧和工艺形制在乾隆朝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创新。乾隆朝所制玉器,更因工艺精细无比而被称为“乾隆工”,自然也成为收藏界的宠儿。
清代玉器用料主要是温润细腻的新疆和田玉和晶莹剔透的缅甸翡翠。清康熙年间吴三桂追击南明永历帝入交趾,开通了缅甸翡翠进入中原的路线,乾隆年间西域的分 裂割据和叛乱得到平定,又打通了新疆和田玉内运的道路,这两点都有效地解决了清代玉器制作的玉料来源问题。
满清入关以后,经顺治康熙帝励精图治,扫清叛乱,发展生产,雍正帝肃整吏治,繁荣经济,出现了“康乾盛世”。康熙时吴三桂追击南明永历帝入交趾,开通了缅甸翡翠进入中原的路线,开始大量使用翡翠制品,乾隆时期在西域用兵,又打通了和田玉内运的通路,使和田玉大量运进内陆,促进了玉器工艺迅速发展,出现了我国古代玉器史上最为昌盛的时代,也是我国玉文化的第三个高峰。
清代中期以后,玉器生产渐入衰落,不但规模减退,工艺制作上取巧偷工造成规格越益粗糙。如所琢树木花草枝梗,不再精到的琢出圆润的,符合生态的形象,仅以两面削琢的角形凸起代替。花卉图案也不再细致地琢出枝叶穿插、花叶翻卷的形态,太多取平面的浅浮雕处理。尤其是器皿轮廓线大多拖泥带水,转折含混。许多该作圆雕处理的玉陈设品、玉人、玉山,甚至小件玉佩、玉附的背面,也采取用工极少的粗处理方式 。
清代玉器依用途可分为以各式青铜器为祖型的仿古器物及如意、瑞兽等造型为代表的陈设类玉器;以盘、碗、杯、壶、烟壶、烟嘴等为代表的实用器皿;以发簪、翎管、带扣、手镯、扳指、牌佩等为代表的玉佩饰;以玉册、玉玺印、玉五供、玉净瓶、玉圭、玉璧为代表的礼、法类玉器;以笔筒、镇纸、水盂、笔山、瓶炉三事为代表的文房器物等。
传世清代玉器生成包浆很快,有二三十年变可显现。入土生成包浆就很慢,最快也得百年以上,不少的清代玉器在地下永远也不出包浆。玉生包浆,年代越久,包浆就越厚。
(1760-1812年)的玉器艺术犹如破堤之水,来势汹涌,至乾隆五十年前后,不仅是清代玉器的黄金时代,也是我国古代玉器史上的最 高 峰。从全局看,此时玉器艺术确实显现出璀璨绚丽、异彩纷呈的面貌。由于弘历提倡师古,在其影响所及范围内,仿古彝型玉器陆续问世,宫廷所制仿古彝玉器公开 题“大清乾隆仿古”或“乾隆仿古”隶书泥金款,再现了青铜彝器朴茂古雅的艺术韵味。这与民间伪古不同,它本身就是陈设用的艺术品。由于清代赏玉藏玉的人士 颇爱沁色,说沁有十三彩,把沁色之美说得洋洋洒洒,无可复加,促使作伪者特别在作人工沁上下了不少功夫,有的也很成功,几可乱真。可以这样说,伪古件件作 沁,无沁不成伪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