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我的工业街16号!
将工业街16号儿和唐宁街10号、查理十字街84号、阿胶街78号儿相提并论,我们一点儿都不觉得过分,在实验中学人的眼里,工业街16号就相当于英国唐宁街10号,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韩国的青瓦台---
1996年9月1日,工业街16号——实验中学交付使用。偏于县城一隅,周边还有不少庄稼地的实中,两个教学楼完工,办公楼暂未入住。所以,校长的办公室,安在后教学楼二楼中间。威严的校长,每天在楼里上上下下,和少年们走在一起。正式校门也未建好,学生上学、放学,要和北边的家属区走同一个门。教学区、家属区连在一起,经典的家校一体。学校大概16个班级,初一10个班,初二6个班,而初三的8个班,还在城关中学老校区。16个教学班是实验中学1996年的样子。1997年9月,办公楼交付使用,大门大概一个月后才真正使用。学生依然走北边家属区大门一小段时间。当时已经有三个年级,每到放学,窄窄的大门总是拥挤着推着自行车的学生,出大门后的两侧是摆摊卖文具的商户,一手攥着钱,一手拿东西招呼学生。那一年,新学校的操场还不够完善,风天,漫天飞土;雨天,一地泥泞,很是闹心。后来终于种植上草皮,铺上了煤渣跑道,情况一天天得到改善。
那些年,和学校厮守的时间特别长。白天上课,晚上晚自习,周六是工作日,周日呢,四个星期休息一天。春秋冬夏,暑假,寒假,长相厮守。一年里放假的时间很有数,在学校和同事相处的时间比家人都长。寒假补课一周,暑假补课一个月。暑天上课,那叫一个大汗淋漓,仿佛从水里捞出来一般,浑身都湿透了,教室里没有风扇,大家摇着纸片临时充当扇子,也无法扇干汗水,解除酷热,所有师生都被蒸煮其中。那个时代,一切都是那么火热。两周或三周一次的考试,任课老师要手改所有试题,更辛苦的是班主任,除了改自己的试卷,还要抄分、加分、排名次。计算器还不普及,主要依靠列竖式或者打算盘,当时感觉很新奇,除见过银行职员和小队、大队会计打算盘算钱,班主任打算盘算分,应该是实验中学首创吧?一个念分,一个拨打着算盘珠,七八科分数,还有的分数带有小数点,有时,还要算平均分,那叫一个真正的辛苦!一张成绩单的诞生,不知道要列多少个竖式,用掉多少张草稿纸,要花掉多长的时间!最繁琐的是排名次。第一名好排,集中在一个分数段,差别极小的那些人不好排,往往排好之后又发现还有一个高分,于是常常推倒几次重来。一张纸,涂抹到面目全非,也不一定排好。如此五次三番,终于大功告成,最后再手抄一遍。这时,还会发现纰漏,那一刻,真让人崩溃!到了深夜,心想着快点结束,偏偏又出错了,明天还要做出成绩单,是让人暴怒、懊恼至极!那些年算过的加法,除法,几乎相当于做了几遍小学全六册习题。那些年,老师们熬过的夜,没有打游戏、没有刷剧,没有玩手机,有的只是改卷子、算成绩、排名次。现在想来,还能够浮现出当年那些班主任手写体复印的成绩单,可惜都未能留存。直到有了电脑,有了表格,有了公式。输入公式,按下几个键就自动排名,就能打印,才彻底把班主任从打算盘和列竖式中解放出来,从抄写名单和排名次中解放出来。老教师一遍两遍的学,找年轻教师帮忙,千难万难学会了,也到了退休的年龄。“流光容易把人抛”,我们打算紧跟时代,但依然常被时代远抛。如今人手一个手提电脑办公,几乎到了无纸化时代,各种计算精细化到不可想象,而这些再也跟算盘、竖式、熬夜无关,分分钟搞定,瞬间打印出来。
当年的30个教学班,28个班主任都是男老师。女班主任带领的作业组,更不敢懈怠。看似柔弱女性,实则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的戏路场场上演。上晚自习最浪漫的事大概就是停电吧?那是个容易停电的时代,蜡烛是校门口必卖的东西。偶尔停电,烛光摇曳的教室里,都蒙上了一层轻柔。烛光有美颜作用,灯影的明暗搭配,让每一张脸都有一种含蓄之美。烛光的滤镜下,老师明察秋毫的眼神似乎也温柔了许多,而悄悄进行的小动作常被忽略。烛光的加入,让关系更加和谐。跳动的灯影里,书本、老师、学生都分外温柔,就连老师的批评,因为灯光,也温和了很多。2002年秋天,一个周四的傍晚,地处105国道的校门前,傍晚放学后,急着回家吃饭便于返校上晚自习初三学生,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从此实验中学就告别了晚自习时代。那些年,我们是喝着同一个锅里烧出的热水生活的。在学校操场的西南角,有学校自己打的一口井,我们看到的是涂着红油漆的高大压力罐,压力灌的南边就是锅炉房。最初是烧煤的锅炉,需要用独轮车将门外的煤炭推进屋去,煤铲铲煤送进炉膛,水开后,放热水,提水完毕,再进凉水,封炉子,等到下一个时间点,捅来炉子,清理炉渣,再走同样的流程。锅炉房里一年四季都很热,冬天是人们取暖的好去处。每每去提水,锅炉房是很受老师们欢迎的场所。
去锅炉房提水的,除了教师,还有很多教师家属,附近两个家属楼居住的教育系统内的人。提水人等水开的时间里,说笑闲聊,经常调侃,有些拆字笑话,至今被人们当作笑谈。
开水房,不止是提供教学楼上教职工喝热水,还保障两个家属楼、以及在校外住的老师们的家庭用的热水,现在想想,真是个很大的工作量!烧水的女工看上去身体纤弱,但是推独轮车的力量和水准胜过很多男老师。一车车的煤推进去,一车车的煤渣运出去,每天都得有很多次。忙碌归忙碌,她收拾得锅炉房里很干净,那是难得的好女性,能干、利落、还格外温柔。后来换成了电锅炉,也不允许家属区提水了,工作量就较为轻松了。但无论是那种情况,干净利落一直都是她的风格。那些年,拿着牛皮纸颜色的水票,拿着白铁皮砸成的可提、可挂在自行车上的大桶,放了学,急匆匆去锅炉房驮热水回家做饭的的老师们,有你,有我,也有他---还记得零几年在办公楼上办公的短暂时段,和学生在不同的楼,那是难得的安静。“超级玛丽”横行时,茶余饭后,歪着身子投入操作的时代,清晰得就在眼前。实验中学虽小,但是一年四季都有很美的景色,春天,冰清玉洁的白玉兰,在竞和路的东端南面最早开放,接着是袅娜多姿的紫玉兰、灿若黄金的金钟连翘、粉若朝霞的美人梅次第开放;紫叶李,重瓣樱花,紫荆、海棠也不甘示弱,竞相开放。初夏时节的木槿,多色紫薇,绯红如云的合欢,秋天的野菊花,还有一年四季不间断的月季花。秋色斑斓的法桐、青桐,冬天美爆的实中雾凇。一年四季,看不尽的实中美景,说不完的悠悠往事。
时光荏苒,一晃二十三年。二十三年,一个婴孩长成青年,一棵树苗长到参天,一个学校从雏形、成长、成熟到成为“窗口”。二十三年,当年实中的中流砥柱,如今都已经退休;而彼时的青年教师,如今已过壮年;眼下,更多年轻教师的加入,让实中大家庭愈加壮大。
二十三年,是整整一代人的年龄,我们用一个完整的青春,送走了二十三届毕业生,完成了实验中学旧址的使命。我们陪伴了一届届少年成长,一届届少年见证了学校的不断变化。来来去去走了二十三的校园,忽然要成为往事的一部分,心里真是千般留恋、万般不舍!
学校再小,设施再落后,但她曾是我们朝朝暮暮相伴的家。
绿荫如盖的法桐,枝叶繁茂的紫叶李,开得正好木槿花,就连主席台旁新挪移的几棵需要两人合抱的法桐也重新茂盛起来;刚刚树立好的荣誉牌,刚铺好的塑胶跑道,围好的足球场地,甚至我们还未来得及举办一次运动会,就要别她而去,离开这相处了二十三年的学校!
校园里那些野生的中草药:车前子、艾草、小蓟,蒲公英、苦菜花,那些野生的野雏菊、秫秫苗花,再也不会轻易看到了。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别了,我的工业街16号!别了,我的实验中学,我们永远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