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怎么用?国医大师张志远教授
在经方中,涉及柴胡的方剂有9首,共涉及《伤寒论》6个篇章24条原文,《金匮要略》6个篇章6条原文,是临床常用药物。
柴胡,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于上品,“味苦平。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在《名医别录》指出柴胡能“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
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
张景岳从柴胡性味入手,以其凉散之性,平肝之热的特点,
根据患者体质强弱、邪势微甚、病性寒热等,酌情用药组方,
创制柴胡饮系列方剂,分为平散、凉散、温散等剂。
张山雷将柴胡主治分为三个方面:
- 除邪实,外寒居于半表半里间,可引邪外出,使还于表,而寒邪自散;
- 扶正气,清气陷于阴分者,举而升之,使返其宅,而中气自振;
- 疏理肝络不通,实为阳气不宣、木失条达,于药中以柴胡少许为佐使,奏效甚捷。
张教授临床应用柴胡用量多在15~24g,在面对不同病症时常常配伍不同的药物
清热配伍黄芩;疏肝配伍白芍;
举陷配伍升麻;解郁配伍香附;
开结配伍枳壳;宣散配伍荆芥;
活血配伍桃仁、红花;
利肠配伍大黄;宽胸配伍瓜蒌;
健脾配伍白术;提气配伍人参;
醒胃配伍半夏曲;消胀配伍木香;
化滞配伍橘叶;
退热配伍大青叶、青蒿、板蓝根、浮萍、连翘、金银花、紫草。
参古酌今创“三论”
柴胡升降论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宣散升发少阳之气,用小柴胡汤;
“呕不止,心下急”,沉降逆气,“下之可愈”,用大柴胡汤。
两方中同用一药,而效果截然不同。
对此,张教授认为,柴胡当具有升、降二向性,固然同他药配伍有关,而柴胡亦是当升则升、当降则降之品。
张教授根据前人经验,结合临床体会,创制“通阳解蔽升气化痰蠲饮汤”,
药物组成:
黄芪30g、紫油桂9g、苍术6g、
茯苓12g、薤白9g、北柴胡3g、
升麻2g,
以治疗大气不足、痰饮结聚、胸闷泻下者,其中柴胡少量应用,引诸药上行。
张教授指出,小柴胡汤既无利水药,也无活血药,但能利小便、调月经,其中的关键就是柴胡。
而其中用量为关键,当柴胡用量达到30g以上时便兼具通降特性。
张教授临证运用大剂量(30g以上)柴胡治疗闭经。
柴胡升降二性共存,是发挥其疏肝解郁、退热降温功效的基础,
故而临床应用既是宣散外邪、治疗少阳往来寒热的专用之品,亦是疏泄肝火、解除气郁的必用之药。
退热降温论
张教授认为,柴胡在宣散热邪方面有独特功用。
其解表发汗效用缓和,既无伤阴也无亡阳之弊,降温效果缓慢而持久,
可与青蒿、葛根、黄芩、石膏等配伍,乃退热降温的一味良药。
使用时不以往来寒热为唯一标准,凡春、夏、秋三季外感风、热时邪,症见头痛、发热、无汗者均可应用。饮后喝热粥一碗、温覆,疗效更好。
张教授曾以柴胡为主药创制降温退热饮,
药物组成:
北柴胡25g、清半夏10g、
青蒿30g、浮萍15g,
用于清少阳之邪、化内外之热,降温退热之效显著。
柴胡选药论
关于柴胡用药争论较多,在《药典》中规定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北柴胡)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的干燥根。
张教授认为,北柴胡副作用少,优于南柴胡。
并且北柴胡药效与《伤寒论》所言上焦得通、津液得下、外开皮毛、汗出而解的论述一致,
其疏肝解郁、宣散外邪、降温退热,治疗伤寒邪入少阳、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口苦头痛的功效显著。
因此,张教授通过大量临证运用,主张入药均以北柴胡为正品,并提倡推行此标准。
柴胡在经方中的应用
小柴胡汤中柴胡应用
小柴胡汤记载于《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
或不渴、身有微热,或欬者,小柴胡汤主之。
张教授承前贤之论,结合己身临证经验,指出运用小柴胡汤要注意三点。
01 小柴胡汤并非少阳病专方,其使用依据重在“胸胁苦满、往来寒热”,
六经病发生类似情况均能应用,切勿拘泥于少阳之病。
02 方中以柴胡、黄芩为君臣之药,柴胡升阳散火、解表里少阳之邪,宣发郁热;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除心、肝、肺、胃之热邪。
二味相伍有多项作用,既可清化热邪,又能疏肝解郁,还可治疗外感热性病。
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量。
配伍所用剂量不同,可以治疗不同的病症。
例如:
清化热邪:北柴胡10~15g、黄芩15~25g;
开表透汗:北柴胡15~25g、黄芩10~15g;
退高热:北柴胡25~40g、黄芩20~25g。
03 小柴胡汤可以通过化裁适用于多种病症。
外感高热持续不降:加青蒿20~30g、板蓝根20~30g、重楼10~15g;
脂肪肝、慢性肝炎出现肝功能受损:加当归10g、枸杞子30g、豨莶草30g、灵芝30g、龙胆15g;
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症见腹痛、高热:加桃仁10g、红花10g,并针刺期门穴;
肝气横逆出现烦躁、易怒、呃逆、背胀、噫气频发:加赭石30g、旋覆花15g。
四逆散中柴胡应用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中记载:少阴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
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张教授,四逆散虽仅有四味,但升、降、出、入兼备,
在疏利肝胆、开郁行滞方面的功效比小柴胡汤更胜一筹。
张教授善以柴胡、白芍治疗多种疾病。
胆胀肝胆湿热证:北柴胡15g、白芍15g,
加茵陈蒿10g、枳壳10g、郁金15g、黄芩10g、香附10g、大黄3g、鸡骨草15g;
黄疸湿热证:北柴胡15g、白芍15g,
加茵陈蒿20g、田基黄30g、栀子10g、蒲公英20g、垂盆草20g、大黄2g、升麻10g。
张教授强调,柴胡、白芍两药配伍,一般用量相同,
若取其宣散、升发、行气、清泄、利滞之效,以柴胡为主,超过白芍1/3用量;
取其护阴、补血、平热、镇静、和缓、止痛之效,则以白芍为主,超过柴胡1/3用量。
医案
初诊日期:2013年4月12日。男,33岁。
主诉:发热3天。患者平素体弱,4天前因琐事与家人口角后感受时邪。
刻诊:体温38℃,恶寒无汗,阵发性如疟状,口苦,咽干。纳呆,寐差,二便调。
查体: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西医诊断:普通感冒;
中医诊断:少阳证;宜和解少阳
治:小柴胡汤
处方:
北柴胡30g,黄芩15g
人参10g,清半夏10g
甘草6g,生姜10片
大枣12枚(擘开)。
5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口服。
2013年4月17日二诊:
患者药后体温恢复正常,无口苦咽干,诸症全消,病已痊愈。
按语:
郁,乃滞而不通。
或因情志不遂、忧愁思虑过度,导致阴阳气血失调而致郁,
亦有因外邪袭扰导致脏腑气机不利而成郁,或二者兼有,共致郁而发病。
此患者属于郁火发热,病机重点在郁、热、虚上。患者与家人口角,精神受到刺激,导致肝经气机郁滞,枢机运转不利,升降出入失常,三焦失通,此为郁。
而热由郁致,相火蒸腾,胆火上炎,郁而不得宣泄,正如《医碥·发热》所说:“恚怒不发,止血摧抑,则肝气不宣,郁而成热”。
虚则是指正气不足,易受外邪入侵,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对此患者可按少阳证治疗,疏肝解郁而热退。
选用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意在和里解表,扶正祛邪,而重用柴胡则是取法《黄帝内经》“木郁达之”之意,
破除“结聚而不得发越,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的病状,而且增强宣散表邪与疏泄内郁之效,缩短病程的同时,能避免患者体虚,久用不已之下伤津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