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有6例,这会不会成为又一场全球流行病?

2021年以来,我国共发生11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01
一月发生5起,已出现人感染的病例

6月20日,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银川市和吴忠市交界处南湖地区发生野禽H5N8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而这已经是6月发生的第5起H5N8禽流感疫情,也是2021年的第6了。

据农业农村部、OIE发布的信息显示,2021年以来,我国共发生11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按病毒类型分类,其中有H5N8禽流感疫情6起,H5N2禽流感疫情3起,H5N5、H5N6禽流感疫情各1起。

尽管在我国,H5N8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目前仅在禽类之间传播,但国际上却早已出现了人感染的病例!

2020年12月,俄罗斯南部一养殖场暴发禽流感疫情,随后俄“矢量”病毒学与生物技术国家科学中心专家从该养殖场的7名员工身上分离出了该病毒的遗传物质,这也是全球首次发现人感染H5N8型禽流感病毒。

万幸的是7名感染者症状较轻,目前尚未发现人传人现象,但俄方表示不排除今后病毒发生变异导致人传人。

02

禽流感或将成为又一场全球流行病

新冠病毒造成的灾难引发了全球对各种流行病的高度警觉,而禽流感正是其中之一。

2021年5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史卫峰教授和疾控中心高福院士于SCIENCE perspective板块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候鸟在长途迁徙过程中对H5N8大流行的促进作用,并且呼吁全球重视H5N8的流行潜力。

自2010年高致病性禽流感H5N8病毒首次在中国家禽中检测到,并于 2014年初在韩国以及日本引起了家禽和野禽的暴发后,受影响的地理位置一直在不断扩大,至少有46个国家报告了高致病性的H5N8 AIV暴发。

通常来说,禽流感高度针对禽类,并不会感染人。这是因为流感病毒存在物种特异性,人身上没有禽流感结合的受体。然而H5N8禽流感病毒克服了中间障碍,已经能够从禽鸟类传给人。

H5N8 AIV的HA蛋白具有几个令人关注的氨基酸取代,包括Thr160→Ala,据报道该蛋白可增强与唾液酸受体的结合能力,这极有可能就是俄罗斯首例人类感染H5N8流感病毒的病例出现的原因。

因此,禽流感病毒,特别是H5N8亚型的全球传播已成为家禽养殖和野生动植物安全的重要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历史的教训,也在告诫我们务必重视人感染禽流感的问题:

H7N9型禽流感它于2013年首次被发现有人感染病例,截至2017年累计导致600多人死亡。

H5N1禽流感亚型作为一种高致病性毒株,是迄今为止最可怕的禽流感,自1997年发现人类感染病例后,至2014年感染者超过600人,其中378人死亡,死亡率为59%。

03

卫健委发布:禽流感防控技术指南

截至目前,我国已发现并报告包括H5N1、H5N6、H7N9、H7N4、H9N2、H10N8、H10N3在内的七种亚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但除H5N1与H7N9有着相应的应急预案、防控方案等文件以外,对于其他禽流感都尚未出台防控技术指导文件。

对此,8月12日,国家卫健委制定出台了《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指南》主要规范了以下4点内容:

报告流程更加规范

在常规的病例发现和报告途径外,明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独立医学实验室、检验检疫等机构在开展人类相关标本检测时,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信息报告、样本报送等工作。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独立医学实验室、检验检疫等机构在开展人类相关标本检测时,检测到动物源性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病毒,应在24小时内向辖区疾控中心报告,且将标本送辖区流感网络实验室进行复核检测。在经辖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对病例进行会诊后,明确诊断的病例应由辖区疾控中心在24 小时内行网络直报。

明确各省首例人感染某型动物源性流感病毒病例

各省(区、市)首例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病毒病例由发现地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省级专家组,结合病例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省级疾控中心检测结果,作出疑似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病毒病例的诊断,待中国疾控中心实验室复核后,再作出确诊病例的诊断,并由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国家卫生健康委。需国家级诊断专家组进行确认诊断的病例,待国家级专家组作出确诊或排除诊断后,由病例报告单位进行网络报告订正。

各省(区、市)后续病例的诊断程序和规则,由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决定。病例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可不需要提交中国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复核。既往在我国未曾发现过的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首例病例,需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组,结合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省级疾控中心检测结果及中国疾控中心实验室复核检测结果等,进行诊断确认。

首次明确可疑暴露者概念

可疑暴露指暴露于动物源性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的动物、环境,且暴露时未采取有效防护的养殖、屠宰、贩卖、运输、加工等人员。同时要求可疑暴露者在脱离阳性动物、环境暴露后,应进行自我医学观察10天,并针对不同观察结果的处置进行了规范。

明确了针对病例开展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的策略

在标本采集方面,医疗机构应尽早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上呼吸道标本(如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咽漱液和鼻洗液)、下呼吸道标本(如气管吸取物、肺洗液、肺组织标本)、发病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间隔2-4周的恢复期血清等标本。如病例死亡,应当尽可能说服家属同意尸检,及时进行尸体解剖,采集组织(如肺组织、气管、支气管组织等)标本。医疗机构采集的呼吸道标本每份不少于 3ml;血清标本每份分为 2 管,每管不少于 0.5ml。

在环境标本采集方面,《指南》表示,病例确诊后,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信息,辖区疾控中心应在病例发病前可能暴露的动物饲养或交易等场所,采集动物粪便、笼具、食槽、宰杀用具涂拭标本等环境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以进一步明确病例的感染来源。环境标本的采集需在开展清洁消杀工作前进行。

此篇文章属于转载文章,来源:医学检验沙龙。订阅号若有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或在公众号下方留言),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并进行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