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仅活29岁,却惊艳世界200多年,有颗小行星都以她名字命名
说到女科学家,大家都会想到谁呢?居里夫人、海蒂拉玛、珍妮·古道尔,还有颜宁、屠呦呦?实际上,我们中国在清朝时期已经诞生过一位闻名世界的女科学家,她叫王贞仪。
虽然这位才女只活了短短29年,但她却书写了灿烂而传奇的一生。
01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江宁上元(今南京)的一户人家里,一个女婴呱呱落地,那就是王贞仪。
虽然江宁王家不是什么富庶之家,但也是非常具有文化气息的士大夫家庭,祖父在朝当官,虽然只是一个小小官吏,却十分喜欢研究星象和算术。父亲亦是如此,对文学和医学颇有涉猎。
祖母和母亲也是文化造诣极深的名门闺秀,诗书棋画样样精通。正是家庭环境如此开明,注定了王贞仪不必当个三步不出闺门的娇小姐。
王贞仪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在家人身边学习基础的数学、医学、诗词歌赋,还有天文地理知识。不仅涉猎广泛,还“成绩”优秀,哪门科目都没落下。
在她11岁时,祖父被贬到北方为官,不久后却突然去世,举家奔丧迁到塞北,一住就是5年。祖父留下了很多藏书,在那五年里,王贞仪竟将近75柜藏书一览而尽。
然而,身居塞北的王贞仪也没有每天呆在家里当书虫,而是有空就到苍茫的草原上骑马射箭。
有位蒙古将军的夫人非常擅长骑射,王贞仪便向她请教学习箭术和马术。或许是天资聪颖,王贞仪很快就达到了“发必中的,齐射如飞”的水平。
在那个时代,如果王贞仪是个男生,必定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16岁时,王贞仪和家人回到南京定居,但是安稳日子没过多久,父亲就带上她到处游学行医。浙江、安徽、北京、陕西、湖北、广东......几乎大半个中国都遍布了父女俩的足迹。
而这丰富的阅历,更使王贞仪的眼界和格局,超越了大多数的同龄女子。
王贞仪非常具有批判精神。时人封建迷信,笃信风水,王贞仪却大胆站出来提出风水是无稽之谈,后人的贫富贵贱,与先祖墓葬根本毫无关系。
有人说那是古代先贤所倡导,她读那么多圣贤书,为何却不听圣贤之言。而王贞仪则反驳道,尽管先贤也不是完人,不是完人就有缺点,我们应该以批判的态度去向古人学习。
王贞仪的性格就是如此直率,有不对的地方,就坦白地说出来,不仅对待外人如此,对待朋友也不会毫无底线地纵容。
王贞仪有位好友方夫人,平日里常吃斋念佛,某年闹饥荒,方夫人则打算刊印一部修订精美的《心经》,请王贞仪作序。
王贞仪丝毫不留情面就拒绝了,她向方夫人直言,如果真心行善,不如将修书的银钱捐给灾民,总比做些表面工夫来得强。
也是因着这样的性格,以及聪明的头脑,王贞仪总是显得不那么合群。可她并不在意,她在意的是探索真知。
02
从小就跟着祖父学习数学,王贞仪认为,数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科目,应该普及大众。王贞仪看过不少数学家的理论著作,但觉得过于繁杂,不适合直接给大众科普。
于是,王贞仪就将这些复杂深奥的数学原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所描述出来,让普通的老百姓也能轻松看懂。她作了《速算简存》、《筹算易知》等著作,将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理论都归纳其中,为老百姓们打开数学世界的大门。
康乾盛世,西学东渐之风甚盛,王贞仪除了学习不少中国的学术,对西方学术也兼容并包。例如天文学,王贞仪便有很深的造诣。
王贞仪经常夜观天象,画下了行星轨迹图,准确推导出五大行星的运行方向。她还写了《地圆说》,指出前人“天圆地方”理论的错误,并证明了地球的确是个球体。
当然,研究天文需要有精密的设备,但王贞仪却连基础设备也没有,于是她自己动手做了一套简陋的设备。
她曾经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在屋梁上悬挂一盏灯以作太阳,以圆桌为地球,再拿一面镜子模拟月亮,通过不断改变三者之间的距离和位置,为其他人解释了日食和月食形成的原理。
在天文学上,王贞仪也有不少成就,除了《地圆论》,还有《岁差日至辩疑》、《月食解》等著作。
凭着学习过的天文知识,王贞仪还当起了邻居的天气预测员。
沉迷学术研究,王贞仪直到二十多岁都仍未出嫁。要知道在那个时代里,女子一般到了十七八岁的光景就该出嫁了,可王贞仪的眼中只有科学研究。
本来到了年龄不出嫁已经“奇葩”,女子做科学研究,更是为时代观念所不容。
幸运的是,王贞仪是个很有主见的女子,她毫不畏惧风言风语,坚持自己的热爱。而家人也对王贞仪表示支持,做其强大的后盾。
而且,在王贞仪的观念里,除了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社会里几乎充满了妇女的压迫,但王贞仪却敢于打破束缚。
王贞仪曾用一句话形容自己:“足行万里书万卷,尝拟雄心胜丈夫。”
她认为,男人和女人,除了性别不同以外,不存在其他差异,并不是男人就比女人优越,男人也不比女人聪明。关键是在于女人没有接受到教育,如果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样上学、读书、汲取知识,男人能做到的事,女人也可以。
03
王贞仪尽管没有在女人“该出嫁”的年纪嫁作人妇,也并不代表她是独身主义者。在25岁那年,她还是遇到了自己的知己爱人。
王贞仪嫁给了宣城一位叫詹枚的男子,虽然家境不是特别殷实,但也颇有才华,最重要的一点是,他非常理解和包容王贞仪的抱负,以及对学术科研的执著。
嫁给詹枚以后,王贞仪就随夫君回到宣城生活,日子过得安贫乐道。王贞仪和普通人家的妻子一样,将家里家外照料妥当,但也继续着对学术的研究。
而丈夫则在心理和行动上,都支持着王贞仪,在王贞仪做研究时,为她打打下手,当当助理。
社会风气提倡男女大防,但王贞仪却从不遮掩,大方地和其他男性来往,甚至收了一位男学生。尽管街坊四邻都有闲言碎语,可是王贞仪和詹枚都充耳不闻,因为王贞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
夫妻恩爱,本应携手白头,没想到却好景不长,成亲四年后,王贞仪就不幸身染重疾,开始缠绵病榻。
王贞仪在病中也不忘自己的毕生所成,她和丈夫一起整理自己的手稿,取名为《德风亭初集》。詹枚将王贞仪的手稿好好保管,将其中一部分出版刊行,还有一部分交给了王贞仪的好友蒯夫人。
可惜的是,王贞仪的学术著作、诗文手稿都未能在国内广泛传播。然而,机缘巧合之下,却传到了国外,在西方世界大放异彩,王贞仪的大名才逐渐为人所知。
在西方世界里,王贞仪被誉为“中国18世纪的非凡女性”,还成为了唯一一位金星陨石坑以其名字命名的中国女科学家。
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也将她的形象作为全世界女科学家的代表,在不少书籍中,她作为中国女科学家,和世界著名的女科学家齐名。
这位在西方人眼中无比璀璨的科学巨星,在国内竟鲜为人知,究其原因,不过于她是一位女性。
然而就是一位女性,可以集天文学家、数学界、地理学家、医学家、诗人、女性主义者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王贞仪无疑是女性世界里的传奇,更是中国女性中的翘楚。
她不该被世人遗忘,更不该被国人遗忘。我们应该记得,在她的时代里,虽然她的声音微弱,但她却用尽力量,默默地推动历史的发展。
王贞仪只活了29年,但她的这一生,过得比谁都漫长。因为她以自己的热爱和坚持,努力和智慧,走出了短暂却又厚重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