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慢性病,用健脾四大穴位就对了

▼

每晚9点与你聊艾灸| 与你说晚

网友提问:

冯名雨老师,请问调理慢性病用什么穴位最好?

这个朋友没有明确指出到底是哪个慢性病,所以,想要针对性给你推荐几个穴位也是很难的。但是,慢性病特点就是人体内正邪双方一直处于激烈的战斗,所以,对于人体的正气和气血是消耗巨大的。所以,大多数的慢性病都带有虚损的特征

虚损,我们可以理解为不足,正气不足,气血不足。而中医认为:「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功能健全,一方面生成大量的气血,气血充盈,我们人体的五脏六腑可以得到充足的气血濡养。另一方面气血在体内循行,也可以随时随地的带走五脏六腑产生的垃圾和废物,保持我们身体水液代谢的正常。

综上所述,我们调节慢性病一般都是先从健脾入手的,健脾我们肯定优先选择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居多。毕竟「本经穴位,调节本经病症」,具体用脾经的哪个穴位呢?今天我把脾经上面,功能最强大,用处最广泛,对于慢性病效果最佳的四个穴位,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下

1

太白穴

「位置」:当足大趾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即大拇指后方高骨的凹陷处

「释义」: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脾经原动力发源于此。所以,艾灸针对脾的功能衰弱,增强脾的动力,首选太白穴。

基本上凡是你的病症情况和脾相关的,都是艾灸太白穴。其实,太白穴也有一些特殊的作用,我举个例子

一些朋友,尤其是上学的孩子,午睡的时候趴在桌子上休息,睡醒后发现桌子上有一滩口水,或者是一些小孩子睡觉的过程中经常流口水打湿被子,这个情况,中医称之为「脾不摄津」。

因为「脾有统摄的作用」,一旦脾气虚弱,脾气无法统摄口水,口水就不由自主的流出来了。

脾的统摄作用,也体现在血液上面,比如一些女性月经周期比较长,月经过了7天之后,依旧淋漓不尽,这个情况多半和脾气固涩作用下降,脾气亏虚有关系。此类问题,也可以艾灸太白穴

2

血海穴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释义」:血海穴,顾名思义就是血液的海洋。因为脾可以生血,血海穴是调控脾血分配的一个大穴位。也是解决和血液相关问题的重要穴位。

比如日常生活中,身体的贫血,磕碰的淤青,出血都可以艾灸此穴。

在这里我也说一个血海穴的妙用,就是祛风止痒。

风邪入体容易导致皮肤类的病症,比如荨麻疹,湿疹等。此类病症多半比较痒,而止痒就需要去风邪。

中医对于去风邪,有这样一个认知,就是:「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艾灸血海穴,可以让气血流动充盈起来,气血充盈了,赶走体内的风邪了,自然皮肤瘙痒就缓解了。

3

阴陵泉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释义」:有道是「千寒易除,一湿难去」,现在很多朋友经常出现头发出油,面部出油,腰腹肥胖,大便不成型等问题,这些情况归根结底和湿气过重有关系。

而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运化什么呢?可以运化食物,也可以运化湿气。脾气亏虚则脾运化湿气能力下降,湿气无法有效代谢出去,就沉积在体内,形成了上述湿气过重的问题。

脾五行属土,阴陵泉穴五行属水,艾灸此穴就相当于是土里面开通了一条水道一样,可以促进湿气的外排,起到祛湿的效果

4

三阴交穴

「位置」: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释义」:三阴交穴的作用实在是太多了,因为这个穴位是下肢肝经,脾经和肾经的交会穴,对于肝脏,脾脏和肾脏都要调节效果。

而人体十二经脉对应十二脏器,这一个穴位对应了1/4的脏器,也就是说我们遇到的病症有1/4都会用到此穴。

既然三阴交穴的作用这么多,对于此穴,我们只强调一个点,就是此穴是「女性不老穴」,女性想要容颜好,必灸此穴。

同时,此穴也是女性妇科的必灸穴位,和妇科相关的病症,大家无需考虑,直接艾灸此穴,肯定不会错,比如痛经,月经周期紊乱,经少,月经过多,子宫囊肿,结节,等

·END·

冯名雨艾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