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解惑】功夫不到终是迷:一语道破传统太极拳训练误区
闭着眼睛推手,更利于找到感觉吗?
多数武术的技法是基于眼睛的观察,但有时这种做法很难真正预料即将发生的事情。太极拳不只用眼,而且还用身体的感知,因此更加准确有效。这并不是说可以不用眼睛。有些人闭着眼推手,似乎是在集中精力感受对方,实际上这是不对的。在高层次的境界里,感知不只是形体上的接触与感觉,而且还包括神意气等内在的东西。因此眼睛的观察、以神带动技术动作以及对于对手神意上的引导,也是训练的一部分。
训练中知己知彼是基础之一,通过足够时间的推手训练,只要一搭手,便能感觉所有的东西。掌握了这些技法,人将变得不寻常。因为这些技术的特殊性,以及高水平与高效率,能使人发生改变,其技术水平就可以达到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境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如果真正懂得太极拳,便总比别人多了一手。
“四两”是弱于“千斤”的意思吗?
“四两拨千斤”常用于描述如何以弱胜强。这只是一种比喻,不要将这里的数量绝对化。在太极拳中,并非是讲用小的力量可以直接抵御大的力量,而是讲如何用小的力量去操纵大的力量,这种情况只有在使用正确的技法时才有可能发生。
在技法的具体实施中,能否做到“四两拨千斤”的关键,是如何“牵动”,“四两”劲用在哪儿,怎么“拨”?过去常举的“牵动”例子,是一个小牧童如何可以驾驭一头大水牛,即牛鼻环的牵动作用,这是讲要发现对手的弱点。“四两”劲的本质是讲接触点上不能弱。用“拨”的例子,是讲如何应用杠杆原理,即在力的相互作用时的支点问题。
“发劲”练习的常见误区
现在很多人练太极拳过于注重所谓发劲练习,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其根源是对太极拳的理解有误,本质上还是想靠“先天自然之能”以力取胜。要克服这点,“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这个训练步骤必须清楚并坚持。另外,开始时追求“极柔软”,不可久而久之忘了“极坚刚”,这也是一种常见的错误倾向。由于平时练拳大都比较平和,推手时多似游戏,往往以化拿为主要练习,常常是拿而不发。因此,刚劲的应用比较少,以致很多人误以为太极拳只有柔,没有刚。
在太极拳的实践应用中,刚劲的发放主要不是指单纯力量的大小,而是讲在“得机得势”时一种顺势而为的刚毅、果断之意。因此,刚劲的发放更注重的是发放的时机、方向、打击的部位,以及如何借对手之力。只有真的挨过高手打的人,才能对太极拳中的“极坚刚”有所体会,这不仅仅是肌肤之痛,而是心理震撼。
“舍己从人”不等于主动相随
太极拳技击中讲的“舍己从人”就是在对手给你制造麻烦的点上,化主动为被动,既不对抗,也不躲避,而是随其而动,就是“走”。同时,要通过主观意念建立一个主动点,去给对手制造麻烦,就是“黏”。被动点与主动点同时作用,“走”与“黏”相应,这就是所有太极拳技击技术背后最基本的太极阴阳之理。
在讲主动与被动的阴阳关系时,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在对手给你制造麻烦的点上,主动地相随,或者说主动地去做放松、柔化等,以为这样就是以柔克刚。事实上,这种主动地对应会造成双方的意念在接触点上产生对抗,虽然不是力的直接对抗,但仍是双重之病的一种变异。在这种对抗中,由于对方的意念在先,必然导致你的松柔成为弱。在实践中常常可以看到,想松柔的,往往过于弱而输手。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大型书城皆有销售,不善于网购的读者也可到书店咨询预定。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微信号:bkjwu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