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汝亨著《叔伦栖贤书院记》的文献价值
戴叔伦虽然不是江西人,但江西是在戴叔伦的一生中生活、工作最重要的地方。戴叔伦多次来到江西,或避难、或为官,先后数十年。戴叔伦隐居于江西进贤县栖贤山,构明经堂。长期在此生活,栖贤山已经成了戴叔伦的第二故乡。戴叔伦的事迹影响深远,感动了一代代的贤明清官。明朝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江西布政司参议黄汝亨先生集资在戴叔伦遗址江西进贤县栖贤山上修建“叔伦栖贤书院”,并亲自提笔撰文《叔伦栖贤书院记》勒石成碑。
黄汝亨(1558-1626) ,字贞父,钱塘人,黄棠之子,明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江西布政司参议,有《天目记游》、《廉吏传》、《古秦议》、《寓林集》、《寓庸子游记》等。是晚明著名小品文作家。善书,行草合苏米之长,媚不掩骨,韵能成法。黄汝亨之书无一点临池之习,潇洒绝俗。
黄汝亨先生是是晚明著名小品文作家。这篇文章系黄汝亨撰文并亲自题写碑文,刻成石碑置于栖贤山。四百多年过去了,这一块《叔伦栖贤书院记》石碑已经彻底消失。这篇文章如果不是收集在叔伦家的《戴氏家乘》中,就几乎就失传于世。在这篇文章中黄汝亨首先采用写实的手法介绍了栖贤山的地理位置,又谈到唐抚州刺史戴叔伦尝居此构明经堂其上。接下描述了亲自在栖贤山感受到的景色,“时时见苍翠拂面,清林白石绣错盖映。”“其最胜处则青山四面,碧溪九曲。”文字虽然不多,但语句形象生动,雅致。令读者如身临其境。
进而黄先生介绍了栖贤山当时归属季栻季典史家,历史上戴叔伦为刺史时遇岁旱作冷陂泉,多惠政。后退隐饶州之东湖,复移隐此山栖迟30年。自称小天台。世人悦其贤,遂称栖贤山。即栖贤山一名的由来。黄汝亨召山僧里父老相顾指点,眺览戴诗景意。遥想栖贤山历代名人典故,不胜感慨。感叹之余黄汝亨先生写道:“戴公去今几千载,安可遇我辈而令名山高隐湮灭不传乎哉?”在黄汝亨先生的倡议下,黄先生及学生、乡亲、以及季典史(栻)等人出钱、出地、出力,在一年之内重建了栖贤山胜景。
这一篇文章虽然不算长,但是确有相当的文献价值。本文真实地描述了明朝时代栖贤山的风貌景色,记述了栖贤山的人文历史。
近年来,关于戴叔伦是否是进士的问题学术上很有争论。有人根据戴叔伦的仕途,认为如果是进士,当年不会走刘宴举荐这条路;也有人从元朝辛文房的一处误笔断定戴叔伦非进士。但是,黄汝亨先生这篇文章明确指出戴叔伦是唐朝德宗贞元年进士,也就是晚年考取的功名。晚年才考取进士功名,年轻时走刘宴举荐这条路也就十分合理了。结合收集试帖多是进士及第之作的《文苑英华》卷184收集的戴叔伦诗《晓闻长乐钟声》:
汉苑钟声早,秦郊曙色分。
霜凌万户彻,风散一城闻。
已启蓬莱殿,初朝鸳鹭群。
虚心方应物,大扣欲干云。
近杂鸡声唱,新传凫氏文。
能令翰苑客,流听思氛氲。
戴叔伦的确是进士无疑,《叔伦栖贤书院记》是戴叔伦进士及第的有力证据。澄清了多年争论戴叔伦是否是进士的问题。
附:黄汝亨著《叔伦栖贤书院记》全文。摘录于戴叔伦家的《戴氏家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