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有效的传统健身方法
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传统锻炼方法,
其各种要求无不暗合阴阳动静理论。
在各种传统健身锻炼方法中,
站桩是最好、最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
传统的健身方法,到底那种锻炼方法,
可以安全快速的强身,健身呢?
答案就是最简单基础的-站桩。
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
就有“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章句,
不论是这个理论来源于先民健身实践,
还是以后的健身实践来源于这些传统哲学理论的指导,
我们从中都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人民,
在健身的探索实践上,达到了令人惊叹、登峰造极程度。
站桩,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持一定的姿势,
并坚持一段时间的锻炼方法,
并且,在这个概念基础上,
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与总结,
基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锻炼目的和功效,
发展出各种不同的流派和方法。
站桩的首要要求,就是对姿势的要求,
而且这些对姿势的要求,哪怕以现代科学看来,
都是那么的符合人体自然规律,
有利于人体气血的运行。
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祖先产生无比的敬仰之情。
人体在精神和体力的劳作后,
需要进行休息补充才能持续。
而最佳的休息,就是睡眠。
睡眠是自然造化能力迫使人类所做的行为,
以免人类不知劳累而尽情浪费肌体能量到竭尽死亡。
当人类关注到自己健康的时候,
就会把被动的睡眠变为主动的休息,
而睡眠之所以能够最大限度的恢复人体的疲劳,
就在于它是人身心尽可能放松的结果,
因为身心的放松,对放弃了气血运行的干扰,
而使气血运行能够按照自己的轨道收敛能量,
浪费和修复劳损的肌体。
如果我们每天的休息不能完全补充、修复当天的损耗和劳损,
那么肌体就会“带伤工作”,如果日复一日的损耗、劳损,
得不到补充和修复。
当消耗和劳损积累到肌体无法承受和自我恢复的时候,
疾病也就爆发了。
从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就可以看到,
对于不知道锻炼修补劳损的人来说,
睡眠是最好的养生法。
只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如果人们能过主动的在劳作时,
尽可能少的消耗体能,尽可能少的产生劳损,
那么我们生病的机会就会减少很多。
如果人们能在更多的时候,模仿甚至超过睡眠的放松状态,
那么恢复体能和修补劳损的几率就会更大程度的提高,
我们生病的几率就会更加的减少。
再进一步,如果我们能明了气血运行的规律和特点,
通过一定的方法保持良好的气血运行状态并避免劳损,
那么,我们健健康康享天年的愿望就不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了。
上面的道理,就是为了说明,锻炼的大原则,那就是松、静、自然。
唯有松静了,五劳七伤的可能性才能降到最低,
唯有自然了,也就是气血运行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运行了,
才能保证肌体不受到伤害。
松、静、自然,也就成为传统健身锻炼的总原则了。
虽然这个大原则,为了特定的目的,
为了发挥人体特定的功能。
有些锻炼方法会局部、暂时的有所变通,
但是最终的总原则,是不会改变的。
松,就是说在保持正确姿势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放松。
静,就是在站桩过程中,尽量的保持意识的安静或专一。
当然也最好保持环境的安静,以免影响心神专一安静。
自然,就是在锻炼过程中,严格按照功法要求操作,
越是自然越好,不要人为的强加力量、
意念以助呼吸及体内气血运行。
前面说到了姿势与健康,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
人们为了便于掌握和记忆。
总结了一套简单有效的口诀,
如:
头顶虚悬、双目垂帘、舌顶上腭、
面带微笑、含胸拔背、沉肩坠肘、
虚腋开跨、舒指松腕、尾闾中正、
宽胸实腹、顺臀溜胯等等。
我们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
应用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口诀俗语,
来说说站桩对全身姿势细节的要求。
头颈:
头顶虚悬、虚灵顶劲等等,是非常形象的口诀,
就是说,头部百会穴好像有根虚拟的绳子,
颈部的不良姿势习惯,会造成诸如神经压迫,
大脑营养不良等相关的情况发生,
而对人体产生严重伤害。
我们如果仔细体验,会发现我们通常习惯把头向后微仰,
下颌前翘,这样的姿势造成颈椎过分向后弯曲,
长期的不良习惯,使颈部筋肉供血不畅、僵滞扭曲,
进而会压迫通过颈部的血管经脉,造成头部营养供给不足。
当你稍微活动颈椎,就感到颈部酸胀不适,
就是因为长期不良的姿势,
造成供血障碍或颈部肌肉劳损。
还有些人转动颈部时会感到颈部嘎嘎有声,
这是筋腱椎骨已经有些僵滞的表现了。
有的老师说,微微收一点下颌,其实也是为了做到这个要求。
还有的老师说,脖子微微用意向衣服领子靠,
也是在引导我们做好虚灵顶劲。
面:面带微笑是人体面部肌肉最放松最自然的表情,
面带微笑还能给他人带来良好的感觉,
从而也能反馈给你良好的场能信息。
面带微笑能促使自己心情愉悦,保持良好的心态。
眼:在锻炼时,一般讲究先眼光内收
(也就是眼光从望远到渐近只到收回颅内),
再双目垂帘,也就是说两眼皮像布帘那样自然的耷拉下来,
不加紧闭的意念。
保持这种自然垂帘的状态,符合局部气血的通畅,
同时也因为双目垂帘,使得目光不外散,
也就不容易收到外界诱惑而保持心神内敛。
俗话所说的闭目养神,其实就是中医所说的肝开窍于目,
闭目而使精魂不散。
舌:常常有说舌顶上腭,但是初学者往往做不到做不好。
我提倡在站桩初始阶段,无需刻意舌顶上腭,
只要自然放松即可。
等到锻炼到一定程度,因为体内气血运行的原因,
在站桩站到一定程度,舌下津液泉涌,
汨汨然咽下阶段,稍加意念舌顶上腭。
而且不必用舌尖,非常自然松驰既可。
肩:一般传统说沉肩,其实就是把肩部放松。
肩部的放松有个特点,就是拉长的感觉。
也就是肘部向外或向下引,这时肩峰处肩臂骨交接处,
就会出现一个凹,感觉上有点把肩臂拉长的那种感觉。
所以传统常常把沉肩坠肘放在一起说。
腋:张腋、虚腋、开腋等等说法,
其实就是要求腋不不要紧夹,
要放松腋部好像空虚能放下一个小气球那样的感觉。
其实沉肩坠肘做好了,就可以体会到虚腋的感觉了。
开腋,除了便于肩臂气血的通常外,
还能减轻了两肩对两肺的自然压迫,
从而使肺的工作更加自然松畅。
肘:讲肩腋的时候差不多说了,坠肘,
就是说在任何时候,不管摆什么姿势在什么位置,
都要有外展下坠的意念或趋势,以拉长肩臂的特殊经筋。
腕:平直放松。在特殊的锻炼方法时,
有立腕踏腕的要求,就是立指的时候,
腕横纹小指侧也就是尺骨尽处有向前的意念或趋势。
指:五指自然舒展伸直即可,不要用力挺直。
胸背:含胸拔背。怎么体会呢?
想象你在抱一株粗于合抱的大树,
尽量把臂指放长想要环抱住两手接触的那种感觉。
含胸拔背就好像左肩和右肩合拢、左胯和右胯合拢的趋势,
是身体纵向弯曲的趋势。
当然这里所说的趋势,就是有那么一点点意向和趋向,
而不是用力想要达到那样的效果。
任何时候,胸的唯一要求,就是松,叫做舒胸实腹。
含胸,也是为了胸部更好的放松。
腰:平时我们直立时,腰命门一带是向前弯曲的,
站桩时,我们需要微微用意把命门向后凸一点。
腹:当前述要领都做好了,小腹只需放松,就自然达到要求了。
放松放松再放松,就这样,小腹慢慢感到充实,胸部慢慢感到空旷,
就是我说的舒胸实腹了。
裆:裆部要有撑圆的趋向或意念。
膝:为了命门微微的后凸,需要曲膝来配合。
一般的讲究,曲膝的程度,以膝盖不超过脚尖为标准。
脚:脚踏实地,无妄用力。
一般的桩法讲究两脚平行向前,
但是有些特殊的桩法会有不同的角度。
身体中心落在脚上,根据不同的桩法要求,
落点也不太一致,但是大多都要求在涌泉一带,
也就是脚的偏前1/3左右。
趾:自然落地。有些特殊的桩法要求用力扒地,
则需要根据具体桩法来实施。
腿,由于曲膝,人体的整个重量平时直膝承担,
力量多由骨骼对直承担,而屈膝后,
参与承担体重的筋骨肌肉就有所不同,
初始会觉得较直立更费劲或容易疲劳。
这时候对腿的要求就是紧中求松,
在保持姿势的前提下,在逐步锻炼腿部耐受力的前提下,
尽可能的放松,放松,再放松。
对胯的具体要求,我会放在介绍具体桩法的时候,
在需要的时候另行讲解。
呼吸,一般要求自然呼吸,关注呼吸,
但不人为的去加强、改变呼吸的状态,
除非在特殊功能的锻炼方法中,
才会有特殊的呼吸锻炼方法。
精神,传统锻炼无一例外的要求,
精神安静、情绪放松、意念专注,
保持一种超然怡然的心态。
在情绪剧烈变动的时候,不要进行站桩锻炼。
站桩的高度。
站桩,高度不同,用力不同,
锻炼的细密程度不同,
锻炼的效果就不同。
一般来说,站的低,费力气,练意少(静的程度),其气粗,
反应快,站的高,用力少,易放松,易入静,其气细,
再加上呼吸、用意以及配合功法,锻炼效果及功能也不尽相同。
怎样找好站桩高度的切入点?
其实前人做过很多探索,并且各派都有自己的传承和习惯,
比如太极,过去冷兵器时代。
练太极也是要真刀实枪的闯江湖的时候,锻炼是少不了低架的,
只是到了养生的时代,高架似乎才成为主流,
随之而来的太极技击也更趋向松空奥妙。
虽然各门各派在传承过程中为了生存的需要,
都有一些特殊的经验、心得都是秘而不宣的。
站桩的时辰、场所和方位
中医理论阐明,人体气血运行,
不同的时辰,不同经脉的气血,
旺衰是不一样,所以严格意义上讲,
任何一种锻炼,不同的季节、时辰、方向等等。
都应该有相对的站桩时间和方向。
但这仅仅是理论上,尤其是初级阶段,
对于站桩的时辰、场所及方位对人体的影响,
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但是,在自然时空环境发生剧烈变换时,
人体可以轻易的感觉到它的影响,那么,
我们进行站桩锻炼,应该作相应的调整。
在户外练功时,应注意空气清新,
应避开风过大的地方,
如有树木花草溪流湖泊则较为适宜。
冬季如在室内练功,应尽量保持空气新鲜。
比如,温度骤变,风雨雷电,雨雪雾霁等等太过时,
我们还是应该避开这种剧烈变动的时间进行锻炼。
时辰上,精神倦怠、体力劳顿、过饥过饱等等时间,
都应该避免进行站桩锻炼。
同时还应注意,饭后应隔开半小时左右才宜进行锻炼,
站后也不要立即饮水,特别是冷水。
练功前先解完大小便,裤带不宜紧。
每次锻炼坚持的时间
经云:
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
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
就是说,人体气血一昼夜要循行人体50次,
按照一天24小时计,气血完全循行人体一周
大约是0.48小时,大约28.8分钟。
我们进行锻炼,一般最好是气血完整的循环周期,
也就是说,每次锻炼,至少应该完成一个气血周期
也就是28.8分钟,加上准备调整以便进入状态,
一般锻炼要求不要少于30分钟,就是这个道理。
等到锻炼有了心得,能够体会体内的细微变化,
就能体会到这个时间周期对人体的影响。
比如我们在静坐杂谈中谈到,静坐半个小时左右,
会有一个很特殊的感觉期,
就是因为这时正是进入练功状态的特殊气血阴阳更替的时间,
通常表现为短暂的气血交替不畅而神失濡养,造成心绪烦躁。
时间,在中国白话中也叫功夫,用功夫才能锻炼出“功夫”。
有许多人,对于女性同胞进行传统锻炼多有忌讳,
认为女性有不同于男性的特殊体质,
不适合传统健身方法的实践,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站桩,是可以适合所有人的、最佳的锻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