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道德经》:人们如果不卖弄聪明才智、不巧言令色,本来还会有和平安静的生活

我读《道德经》
2
0

【原文】

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伪弃诈,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01

第一句话:绝智弃辩,民利百倍;

古文今译:抛弃巧辩,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

我的理解:古人有句话“宁作太平犬,莫作乱世人”。那乱世的人命,倒还不如太平盛世的鸡犬,人命危如垒卵,随时都有被毁灭的可能。现在人们常说:“人世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当今的网络社会,有些人为了吸引粉丝关注,从而获得背后更多的利益,只管利用网络平台大放厥词,发表一些偏激的言论,于是弄得人心都乱了。很多事情原本不大,但经这么一争辩、一传播就变成了大事。

老子曰:“绝智弃辩,民利百倍。”意思是,抛弃巧辩,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人们如果不卖弄聪明才智、不巧言令色,本来还会有和平安静的生活,却被上面一些所谓的才智之士搅乱了。

02

第二句话:绝伪弃诈,民复孝慈;

古文今译:弃绝伪诈,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

我的理解:在生活中,一个和睦的家庭,并不觉得孝慈有什么,因为那都是自然而然做到的事,对上孝敬,对下慈爱。只有在那些六亲不和的情况下,才会被提及所谓的“父慈子孝”。

比如,在看古装剧的时候,皇帝为了自己的江山稳定,因此标榜以“仁孝”治国,公告天下,虽然也有利于君王治理国家,但同时,“仁孝”却成为了一些父母束缚子女的枷锁,特别是婆媳关系,婆婆可以对儿媳颐指气使、随意使唤,如若后辈稍有异议,便会被视为不孝,行为悖逆,不尊长辈,让人有口难辩,大多只能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地过日子。

所以老子曰:“绝伪弃诈,民复孝慈;”意思是,弃绝伪诈,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

03

第三句话: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古文今译: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就自然会消失。

我的理解:名位会引起人的争逐,财货会激起人的贪图,领导者以巧利来管理民众,便容易引起人的偷盗窃取之心。

比如有的公司,领导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费心设计各种金钱奖惩制度,美其名曰:“为了让员工赚更多的钱”,实际则希望用较少的钱,最好是不花钱,让大家为公司努力做事。员工之间明争暗抢,矛盾冲突时常发生。

结果是,员工要么选择离职,要么不顾公司利益,只一心为自己打算,为求利益使巧用计,想办法耍手段。

所以说“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领导者若能抛弃自己引以为傲的聪明,抛弃自私自“利”的贪图之心,多为民众的利益考虑,让大家安居乐业,那么这些不好的行为就自然会消失。

04

第四句话: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古文今译:(智辩、伪诈、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的,不足以治理天下。所以要使人有所归属:保持朴质,减少私欲。

我的理解:也就是说,上层领导者若能在素朴、少私寡欲的作风下,弃绝智辩、伪诈、巧利,以此态度来待人接物,处理事务,则可使人民得以享受安定、孝慈,并生活在安宁的社会环境中。

巧饰的流行,会形成种种有形无形的制约,拘束着人性的自然。“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社会人类真能以此为生活的态度,天下自然太平。如若个人拥有这种修养,便是一辈子的幸福。

或许,现代人的烦恼,根本原因是欲望太多,人若欲望过多,人的弱点自然也就多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