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要领四步法什么叫立于不败之地(身体重心永远落在黄金分割点上相当于时时处于稍息状态能累吗)美女脸蛋标示
分两篇另存(身体重心永远落在黄金分割点上相当于时时处于稍息状态能累吗)标志美女脸蛋标示
(旋踝转膝下盘的腿就练出来了中盘旋腰转膀上盘旋腕转肘三对缠丝打通了)高级架的极致是杨班候小架实际上暗合了重心始终不离黄金分割点的缘故
https://m.toutiao.com/is/d1Na1JL/
要点:
1.开步与肩同宽,这是大小。
2.落步时身体重心即落在黄金分割点,这是架构。
3.全身三对缠丝打通了,立体缠丝形成了,内气也就打通了。这是前提和实质。
4.必须通过推手,这是方法和途径。
5.练成之后,动作回归平常,与走步无异,这是表现。
正文:
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傅。我曾经请教过一个绵拳师父,果然不教!
武术的步法似乎很神秘,练通了悟透了,其实也很简单。
一定要记住,太极拳是内家拳。太极的一切在内不在外。步法也不例外。
我们经常念叨:上下相随,两膊相系,腰为主宰,步随身换。念通了,实际上就是步随腰换,腰带步,步带手。这样,腰就最关键。
腰在哪里?
一,腰
前丹田,后命门。这是练拳最重要的!常讲腰丹运作。各种体育项目都强调的腰腹力量,实质上就是丹田和命门,命门就是腰。
因为要垂尾闾溜臀,所以转腰常常转成了命门以下那一截。练完了还腰疼。
大学时学拳做准备活动——转腰,师父常说,转的是腰,不要转屁股!那时不懂,后来才明白了,是命门!
意鼓命门是练拳的关键之一。命门就是前南斯拉夫电影《桥》里面炸的那座桥的关键支点。意鼓命门的鼓字用的也很传神,上面虚领顶劲,下面垂尾闾溜臀,中间命门用意一鼓,人就像船上鼓满的风帆,船就行驶起来了。孙禄堂之所以说“身似桅杆脚似船”,就是这个意思。
腹内松净气腾然,命门一鼓船满帆。记住这两句话,加上练拳推手时旋腰转膀,腰就练出来了。腰丹练成,标志着小周天的打通。我大概是15年前打通的。
二,腿
旋踝转膝,下盘的腿就练出来了,结合中盘的旋腰转膀,和上盘的旋腕转肘,三对缠丝打通了。这标志着大周天的打通。我是近两年才打通的。我说过,我练拳走了很多弯路。练成的晚。
打通之后什么感觉。33岁的时候踢球就开始腰腿发僵,40岁以后,踢完一场球,腿都是直的,几乎上不去楼。可是,这两年大周天打通了,重新回复了年轻时脚步轻灵健步如飞的感觉。我家住六楼,爬楼梯,52岁的我爱人和27岁的我的儿子都跟不上55岁的我。一气上到六楼,面不改色心不跳。
三对缠丝打通了,内气也就打通了,就具备了腰为主宰步随身换,上下相随的基础。但是,不推手还是不行。
三,步
1.开步
开步与肩同宽、五阴五阳双沉不双重是最佳状态。步子过大不灵,并在一起没根。
2.落步
落步,身体重心永远落在黄金分割点,这是关键。沈家桢说弓步虚步,身体重心必须落在两腿间距三分之一处。汪涌泉说的是五分之二处。这都是模糊的说法。精确的数字比例是黄金分割,即0.618和0.382之间。这其实相当于稍息状态。练太极拳,时时处于稍息状态,能累吗?不累,而且灵活。
不管步子大小,只要重心落在黄金分割点上,就能做到曲蓄而有余。
大家都知道陈氏拳有“大架不出村,小架不出门”之说。小架这个高级架的极致是杨班候小架,在方桌底下打的,几乎是腿扑在地上打,仍然能步法灵活。实际上是暗合了黄金分割率,重心始终不离黄金分割点的缘故。
陈氏的步法叫三七步或四六步,总是在黄金分割点的四周晃荡,形意拳叫三体式,都与科学不谋而合。
养成了落步即是黄金分割,并且身体四肢双沉而非双重,曲蓄而有余的习惯,打拳推手实战就不用分心于下盘,身体触之即转,步随身换,旋转自如,自动化,自然时时立于不败之地。
黄金分割点啊!黄金分割点!这宇宙的定律,同时就是那神秘的不败之地!
3.步法的变换
步子的黄金分割只有和双手乃至全身的黄金分割配合好才能做到步法变换灵活。推手时,双腿坐好了,双手却被对方推得瞎舞炸,怎么能不乱呢?推手实际上不是在推,而是在转球,球面上的一点转,所有的点都相应的转动,这叫做一呼百应!
只有全身处处的虚实开合形成黄金分割的有机整体,才能做到武禹襄所说的,一出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黄金分割的处处总此一虚实做到了,才能做到整体上的双沉,身法就变得既稳重大气,又轻灵飘逸。
到此,处处虚无,处处沉重。这就是王宗岳所说的不偏不倚,忽隐忽现的境界。
这时,步法的变换也就自然的出来了:两膊相系,手脚相随,腰为主宰,步随身换。
4.回归平淡
练太极是一个从无招无式到有招有式,再到无招无式的过程。步法,手法,身法的发展规律莫不如此。步法练成之后,回归平常。无所谓怎么站立,跟平常一样。步法的转换就像体育课上走步——立正、稍息,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的脚步旋转方式一模一样。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方无隅,大圆无规”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