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可军 | 宁海零食杂谈(外二篇)

宁海零食杂谈

文/应可军

零食,通常是指一日三餐时间点之外的时间里所食用的食品。一般情况下,人的生活中除了一日三餐被称为正餐食物外,其余的一律被称为零食。宁海人认为不是正餐食物,是属于浪费的,故特称“闲浪籍”。
宁海一直来是农耕社会,对粮食十分讲究节约。如果你用餐时稍不注意,就讲你半狼四籍,属于不够节约的行为。吃零食,当然属于不节约行为啰,零食所以叫“闲狼藉”。但是零食总是小孩的最爱。一般可分为糖果糕点、瓜果及炒货三大类。大人吃零食是为了消闲,而大人通常很忙,所以一般不吃。小孩如果有零食吃,最好连“整食”不吃了也使得。提起我们同时代的小孩时,同样喜欢吃零食,但是那时连整食也常常没得吃,所以吃过的零食非常有限,零食也催生了一些老字号,如宁海的裕兴店、孙和兴等食品店及一些小店和卖货郎。果糕点类的零食,通常需要买的。小糖我们见过硬糖和软糖。上海产的大白兔奶糖是最高级的,连张糖纸也是珍品。有时候有人出差上海回来,能得到他分送的大白兔,就是一大惊喜。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由货郎担挑来卖的,这就是麦芽糖,宁海人称之为白糖。还有辣辣的三角姜糖,可以用诸如牙膏壳之类的废品去换,这个可以自己努力得到的,把积聚的牙膏壳、布头、玻璃碎等废品可兑白糖,所以我们经常能吃到。

至于糕点,我们见过饼干、糖霜饼、香糕、豆酥糖、油煎枣、柿饼等。糖霜饼是一种质地如饼干但大小如月饼的饼。油煎枣质地似天津麻花而形状像枣子。柿饼是浙东的特产。但宁海人不做柿饼。除了吃熟软了的柿子之外,还买天台人卖的柿饼,轫対対,很好吃。宁海豆酥糖的名声由来已久,民国年间,“鼎和”“裕兴”“利生”三家糕点作坊之间在豆酥糖生意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工艺愈发精细,结果三家的豆酥糖都声名远扬。在外经商务工的宁海人,都会带上几斤豆酥糖,作为接待客人的茶点或者送客的伴手礼,宁海出产的豆酥糖,脆而不散、入口即化,带有独特的豆香,客人尝过以后,都赞不绝口,让这种小巧精致的甜食成为享誉沪甬的名点。苔生片,始于清朝。主要以糯米粉、白糖为基料,花生肉、饴糖食油为辅料,工艺精细。豆酥糖,是1932年从宁海城关三家私人糕点作坊“裕兴”“鼎和”“利生”三家竞争而来的成果,制作工艺更加精细。香干大小,整而不粘,脆而不散,入口即化为独具香味的齑粉。建国后,这些食品被选为赴北京参加比赛的项目,那是后话。当时我们小孩有一种独特的宝塔糖是杀蛔虫的药制成很好吃,过去小孩肚里寄生虫多,易疳积,皮肤发黄。以零食为名,吃了能杀虫,一举两得。宁海还有卖糖水棒冰、青草糊、木莲冻。偶尔买一两次。青草糊与木莲冻,其区别在于一种是棕色的,一种是近似无色的。都要把它舀在碗里,像打鸡蛋那么打散,浇上糖水,再添一点薄荷。这三种东西都在酷热的夏天吃,感觉上是多么的惬意。
当年宁海种的瓜果很少,不够孩子们解馋。孩子们只好去找野果,毛楂、金盎、乌饭、山茄、毛栗、葛公、班楂、摘摘梅之属,苦槠、榛、栗、野杨梅之类,只要无毒,都往嘴里送。其实当时也有人摘来卖的,还有海蛳,几分一盅。还是钱的问题。
提到炒货,宁海人最常见的一种是南瓜子。岔路南瓜子比较有名。南瓜收获以后,每吃一只南瓜,都要把瓜子挖出来,洗净,晒干,收藏起来。若村里放电影或做戏的时候,就取出一点,炒起来吃。其余的要等到过年才吃。炒南瓜子一般用盐干炒,稍微有点咸味。
 
其次是炒番薯糕。番薯糕有粗制和精制两种。粗制:平时煮番薯吃,有意多煮一些,吃不完的去皮,切成片或丝,晒干待炒。精制:把许多去皮以后的煮番薯放进大锅里,像和面粉似地和过,加点芝麻、桔皮什么的,在饼干箱底摊平片,再剪成条或丝,晒干待炒。炒番薯糕通常是在快过年的时候,一般与加过油的砂子放在一起炒。炒好以来把砂子筛掉,留下来下一年再用。这种砂子往往变成黑色的了。当然,在炒番薯糕的时候,随便也可以炒花生、蚕豆,但这两种东西当年在宁海,是稀罕物,一般人家是见不到的。黄豆,当然有一点,但要留着做豆腐,舍不得当零食吃掉。细腻点有打炒粉糕。
  
比炒番薯糕更让孩子们高兴的、也更有过年气氛的是打米胖。米胖也就是普通话里所谓的爆米花。每到过年边,总有一两个做爆米花的老司到大街小巷里来,架好爆米花机,乡亲们见了,就会纷纷带着木炭与大米,来加工爆米花。那爆米花机有点像小甏头,米装进去塞紧,摇着在炭火上转,转到一定的时候,“砰”地一声巨响,大米就变成爆米花了,从机器的口里奔进一只麻袋里,爆米花的体积可能是大米的五六倍甚至十几倍。爆米花机不仅可以爆大米,还可以爆苞芦,爆蚕豆。通常爆苞芦,而不爆大米,因为没有大米可爆,苞芦是宁海西路特产。当时我觉得大米花比苞芦花好吃,但现在,见一些歌厅供应的爆米花通常指的是爆玉米花,可能爆玉米花才是爆米花的正宗。也有爆馍糍片。先前把馍糍切成片、晒干,加上糖精,叫老司加工。吃起来特别香。

  
宁海人见到的打米胖老司一年只有一两个,但各地合起来,是一个不少的数目。后来我看过一本书,讲到一个机械厂的厂长,看到生产原来的产品没有出路,就改行生产打米胖机,救活了厂子。后来他还当了副市长。关于打米胖,宁海坊间还流传着一则故事。说外国人来中国,见到我们的打米胖机,问是什么东西。回答说:“这叫大米扩大机。”外国人一见就怕了,说中国人真厉害,可以把一粒大米扩大到好几倍,中国的粮食肯定吃不完,中国人真的不可小看。
过年到了,宁海人最郑重其事要做的零食是打糖。这里所谓的糖,不是红糖、白糖之糖,也不是糖果之糖,而是一类似萨琪玛的零食。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用米胖为原料,加上番薯做的糖淋,经过炒制揉捏而成,叫米胖糖。还有一种叫冬米糖,制作方法与米胖糖相同,但所用的原料是冬米。所谓冬米,是把檽米蒸熟晒干而成的。一般认为冻米糖要比米胖糖好吃。打糖需要大米作原料,当年乡亲们在过年时也不做,只有在定亲时必须做一点,因为礼节上用。
相对于“整食”,零食毕竟是零食。不吃零食饿不死,没有“整食”吃会饿死的。可是孩子们不知其中的厉害,喜欢吃零食。没有零食时,他们甚至会变“整食”为零食。如吃煮土豆时抓几把放在衣袋里拿到外边去吃,就变成了零食。吃南瓜时,抢着要有柄的那部分,他们是把这部分当成了零食。番薯当年是一种除了米、麦之外的主食,除了鲜吃外,通常还把它刨成丝和饼,晒干,贮藏起来煮粥吃。实在没有零食吃,孩子们也可以把干番薯饼、干番薯丝拿来当零食吃。说起来有些难为情,有时实在馋虫难熬,竟去偷冷饭团作零食。

漫谈家乡溪坑鱼

◎应可军

近来翻看自己编写的《宁海竹枝词》看见好几处提到溪坑鱼的诗句,诸如王梦赉的《宁海竹枝词》“竹筏编成泛绿漪,一篙春水载鸬鹚。毋用网罟毋用钓,管取生鱼作酒资。”王学谟的《大里竹枝词》“春色鲜艳满眼新,一山一水黛痕匀,携锄掘得猫头笋,又向溪边网细鳞”胡璜的《长洋竹枝词》“镬底潭头漾碧涟,夜来渔火满村前。休嫌客来无兼味,捉的香鱼活火煎。”郭守民的《长洋竹枝词》‘“圆潭深似鳖岩潭。渔兄渔弟日二三。网的香鱼堪换酒,底须风味问江南。”潘智进的《粱坑竹枝词》“鳖岩潭口漾清涟,渔火宵来满眼边。客到休嫌无好味,香鱼捉的用油煎。”深甽民谚;“青柴白米岩骨水,嫩笋茶芽石鳏鱼。”孙格枢的《夏樟竹枝词》‘“庙龙潭里石鳏多,春水悠悠泛绿波。多少老翁垂钓好,欣欣自得唱渔歌。”胡锡旗的《象原竹枝词》“数点青萍漾小矶,东风袅袅乱花飞。羊皮潭上羊裘客,钓的石鳏胜鳜肥。”王吉人的《柘溪竹枝词》“瓜棚豆架接幽居,半亩荒园手自锄。尽有佳蔬堪下箸,劝郎莫钓石鳏鱼。”’此类诗词多不胜数。

宁海共有五大溪流,涉及全县10个乡镇、街道,流经上百个村庄。

五大溪流各有支流又由多条小溪坑汇集,溪中形成了许多小潭、小湖,再衍生出许多大、小甽,田畈里也如此,主渠道分小渠道、水圳如蜘蛛网一样纵横交错。在这遍布的小溪中,给小鱼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生长条件。

  
溪坑鱼的种类很多,水清时可以看见鱼在水里游,人一晃,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大大小小都有。在流水急促的水缺,鱼儿还在斗水。最常见的有白鱼,大的叫河白;有红色鱼鳞和翅的叫红鳞鱼,还有黄塘刺、鲶鱼、鲫鱼、河鳗、土婆、泥鳅等。从小我们便在门前的大甽里钓鱼,用苍蝇钓鱼可以钓到白鱼、河白等,用蚯蚓可以钓到其他许多种类的鱼。年纪大一点的人,用一种叫“桥”的捕鱼工具,到大溪去捕鱼;条件好一点的用渔网去捉鱼,这种渔网本地叫“司领”;有的人在小甽里放一个“倒水”(一种竹制捕鱼工具),利用水的逆流,可以捉到许多鱼;总之那时有许多办法捉鱼,钓鱼、捉鱼成了那时的我们最大的乐趣。我们不到溪坑的话,在田沟里戽潭,捉些黄鳝、泥鳅龙,田螺。甚至还有鳖,乌龟。更有甚者用农药、土药毒鱼、炸药炸鱼。生态完全毁于我们自己手里。

塔峰童相兵曾撰文说;宁海上路角,即现今岔路区一带因离海远,而且那时家庭普遍拮据,除了农时节日,平时不太有鱼吃,这溪坑鱼成了祖祖辈辈村民最珍贵的美食,也是招待客人最好的东西。那时候没有冰箱保鲜,钓来的鱼,人们会烘成鱼干。先把鱼肚里的内脏挖干净,晾一下,在大铁镬里,两面搨熟。再做一个铁丝网格,把鱼放在铁丝网上,再架到灶堂上,铁丝网下面用干末粉点燃,用烟熏鱼,鱼上面再盖一张纸,直到把整条鱼烘成焦黄色,烘干后把鱼干藏在空酒埕中,不使其受潮。鱼干有许多种吃法,用家庭自制的豆瓣酱蒸鱼干非常好吃。先把鱼干放在碗中或盆子里,在鱼干上铺上豆瓣酱,烧饭时直接放入镬里蒸,待蒸熟时,鱼干和豆瓣酱的味道互相交融,让人垂涎三尺,咬着鱼干很有劲道,闻着豆瓣酱很香,已经很久没有吃到这道鱼干蒸豆瓣酱的菜了,真的非常怀念。

溪坑鱼有多种烧法:鱼干汤是一道非常鲜美的菜,用鱼干、豆腐皮、丝瓜在镬里烧成汤,既有营养,又可以吊人胃口,百吃不厌。清蒸溪坑鱼:把钓来的鱼洗净,放入料酒、盐、生姜、葱等调料,再在镬里清蒸,既鲜美又可口。红烧溪坑鱼:镬里放一点猪油,先把鱼两面搨一下,再加入酱油、料酒、生姜、醋等,加水烧熟,一盆香喷喷的溪坑鱼就做好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溪坑鱼消失了,也吃不到溪坑鱼。现在家乡的小溪环境变好了,水里又有许多溪坑鱼,很多人又开始钓鱼了,并把钓鱼作为休闲健身的项目。有时候回到家乡,我也会拿起渔具去大甽里钓鱼,不大的工夫就会钓上一盆溪坑鱼。现在当你走进前童古镇的大小饭店,会发现都有新鲜的野生溪坑鱼,你可以点上一盆,或油炸、或椒盐、或红烧,那肉质结实、味道鲜美的野生溪坑鱼让你尝个够,吃得心花怒放,但是价格不菲。宁海 “五水共治”成效显著。市控以上水质断面达标率和优良率分别达到75%、87.5%,饮用水源地和省级交接断面达标率保持100%,水环境质量保持全市前列……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县的“五水共治”工作亮点突出,成效明显。前童、深甽两镇更是入选治水美镇——浙江样本50强,全县生态环境满意度位列全市首位。相信溪坑鱼一定回归宁海。当你走进前宁海各镇的大小农宿,会发现都有新鲜的野生溪坑鱼,你随意点上一盆,或油炸、或椒盐、或红烧,那肉质结实、味道鲜美的野生溪坑鱼让你尝个够,吃得你寻到我们童年的乐趣。

宁海竹笋杂谈

文/应可军

宁海一直流传着“东门漓卤滴浆,西门大棒夹枪,北门珍珠宝贝,南门瓜蒲茄菜”的民谣。这民谣形象地说明了宁海的地理特征与生活、生产及经济方式的关系。宁海,背山面海,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山区森林覆盖率极高,境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山体大多由西向东,面向象山港、三门湾,海洋性的气候直接侵袭到群峰山坡上,山体时常被朝云夕雾笼罩着。宁海又属中纬度西亚热带过渡地带,为季风湿润气候区,常年以东南风为主,四季分明,日光充足,雨水充沛。山体的土质肥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对山体植物生长极为有利。至2008年,全县就有毛竹林208万亩。竹笋已成为宁海县四大林特业主导产品之一。出西门大多是山区,盛产毛竹,除了笋可供食用外,毛竹可派大用场,宁海深甽向有“青柴白米岩骨水,嫩笋茶芽石鳏魚”之说。山里人很乐观,如清代王子涵在《里塘竹枝词》说“虽然市远无兼味,山有笋根水有鱼。好酒可杯书可读,潜修斗室隐真儒。”

查阅文献,宁海诗人描写竹、笋的诗词也不少。从舒岳祥,舒岳祥多首有关写笋的诗词来看;其中《戏赠陈用之羡渠食笋也》一诗来看;“食笋肥胜肉,胸吞千亩宽。汗青终日对,水墨一窗寒。吾子风流甚,此君冰雪完。每思参玉版,莫作北伧看。”

1000多年前,舒岳祥的亲友们比我们吃的笋更多。更好。明代方孝孺 《在友筠轩赋》曰“春之时也,暖律乍起,和气方刚,对穆穆之龙孙,列班班之鹓行。”句中龙孙,笋的别称。又从《宁海竹枝词》来看;笋可分为冬笋、春笋。王振刚的《槐里竹枝词》说“冬笋才过春笋长,随风解箨出邻墙。”他在《白岩竹枝词》又说“春笋不如冬笋好,旗山山下缓携锄。”

  
冬笋质嫩味美,冬日里藏在土中,不易被发现。清朝诗人靤式奎在《翰家岙竹枝词》中曰:“门藏修竹绿荫繁。十里胡陈往返难,郎去山中多掘笋,须防有客可加餐。”说的便是笋。由于其爽口清脆,与肉同炒、同煮、同炖都是极佳的菜肴,就单单清蒸也是极好的,既可以多多贮存,款待不速之客。过了立春,杏花雨沾湿衣襟之时,水灵灵的春笋便来了。春笋被誉为“素食第一品”,还有“尝鲜无不道春笋”之说。戴日清在《柘溪竹枝词》云:“空山一夜响春雷,负釜肩薪煮笋来,闻说此君能免俗,愿郎留取向妆台” 王吉人在《柘坑竹枝词》云:“雷雨更番过野塘,陂陀仍未长新篁,朝来好践游山约,一路煮笋熏风香”把煮笋的香气融入熏风勾勒得引人发馋,足见之味鲜美。清代胡焕章诗曰:“三春天气雨霏霏,毛竹山头笋正肥。玉版一瓯风味好,唤儿晚饭掩柴扉。”细细描绘了初生春笋的形态和价值。连吃晚饭要关门,其珍贵美味也不言而喻了。

  
春笋不仅味美,还养眼。大里王学谟《大里竹枝词》云:“春色鲜艳满眼新,一山一水黛痕匀,携锄掘得猫头笋,又向溪边网细鳞”真是“山有猫头笋水有香鱼。”好地方。

  
春笋之中又以雷笋最为有名。清代胡耀嵩诗云:“巍峨黄榜几堪夸,顿顿饱餐雷藿笋,人人争摘雨前茶”雷藿笋顿顿饱餐不厌与雨前茶可比美。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浙江省、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木子叶寒

□ 图片:步步高

(0)

相关推荐

  • 【宁海话】旧时乡音:“花ng”

    旧时乡音:"花ng" 钱天中 敬请聆听小包车讲述故事 老底子宁海人,吴姓的"吴"念[ng],如果现在碰到这样的乡音,我会肃然起敬,因为[ng]可以划归父辈的发音 ...

  • 趣味方言 | ​烳糜、煮饭、煠番薯、熻芋

    .............................................................................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 ...

  • 古法酿酒,梅里飘香

    年夜饭是少不了酒的 你喝什么酒? 土烧 土烧是真酒! 土烧是宁海的茅台 土酒好喝! 土烧好喝 你可知道怎么做出来的吗? 今天让俩作者向您介绍 梅枝田的土酒 古法酿酒,梅里飘香 杨小娣 兰若寺 &quo ...

  • 八台重炮狂抽2000平海王坑 鱼获爆抓两大桶高达上百斤 大卖4000元

    八台重炮狂抽2000平海王坑 鱼获爆抓两大桶高达上百斤 大卖4000元

  • 应可军 | 宁海苔条杂谈

    宁海苔条杂谈 文/应可军 明朝宁海县令王廷藩<蛇蟠洋>一诗咏道"千山紫菜万山苔,叶叶轻帆四面开.清夜船头声聒耳,成群石首溯潮来."诗中描写了蛇蟠洋丰富的水产资源和捕鱼情 ...

  • 应可军 | 宁海蚕豆杂谈

    宁海蚕豆杂谈 文/应可军 有幸聘为"趣玩方言大赛"的评委.大赛间有位选手朗读的是什么花开,其中一句是"什么花开黑良心",蚕豆花开黑良心.蚕豆在宁海,有许多地方方 ...

  • 应可军 | 宁海地名纠错(二)

    宁海地名纠错(二) ◎应可军 首先,地名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每个人在每天的生活中都离不开地名.地名为语言学.地理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宝贵资料.有些学科一直在力争把地名纳 ...

  • 【赣雩文艺】作者:吕永刚《永军弟》(外二篇)总第780期⑥2020年第350期⑥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永军弟 作者:吕永刚 永刚晨语:亲们,早上好!今天是2020-12.16日. 带着小女儿到哈尔滨一行,感触颇深.除预期完成为民弟联展画装裱送展外,还有格外收获. 永军弟 ...

  • 应可军 | 宁海青云观(外二篇)

    宁海青云观 ----文/应可军----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 ...

  • 应可军 | 宁海溪坑文化(外二篇)

    宁海溪坑文化 文/应可军 溪流,宁海一般称溪坑,宁海有五大溪流,即白溪.杨溪.凫溪.中堡溪.清溪等.涉及全县10个乡镇.街道,流经上百个村庄.宁海县,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象山港和三门湾之间,宁波市下辖 ...

  • 应可军 | 宁海蚕桑文化杂谈

    宁海蚕桑文化杂谈 文/应可军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古代希腊人.罗马人就称我国为"塞里斯",意即"丝国".罗马的大奴隶主们把我国运去的丝绸视为 ...

  • 应可军 | 宁海麦饼杂谈

    宁海麦饼杂谈 文/应可军 传说在南宋初,金兵大举伐宋,奸相秦桧对侵略者纳币称 臣,苟且偷安,对抗金名将却一味打击.广大爱国军民对秦桧的卖国行径恨之入骨,于是将麦粉和油放进烘缸里烤制而成.起名曰麦缸饼( ...

  • 应可军 | 宁海人的硬气故事(外一篇)

    宁海人的硬气故事 ◎应可军 宁海人总说"硬来硬到底,麦来不吃米."真的,宁海人在小麦上场后就开始磨麦虫,馏麦馏,做麦僵吃,不大去注重吃米食.所以宁海麦粉之类食品花样蛮多.如麦糕麦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