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狂---贺知章
公元744年初春时节,贺知章回到老家山阴,在欣赏明媚的景致后,欣然写下清新欢快的《咏柳》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他极形象地描写了垂柳的特征,盛赞春天之美,表达了自己晚年回到老家后,如一个少年似的欣逢早春时那份美好而又快乐的心情。
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背过这首诗。它朗朗上口,能听得懂,能感受到,就像一首童谣。
“碧玉”是柳的颜色,也是美女的名字。《汉乐府集·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后来这“小家碧玉”演化为成语,形容年轻美丽的女子。文学上通常把人比作杨柳(古代的杨柳就指柳树),形容女子婀娜多姿,比如说林黛玉“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而这里诗人却反其道而行之,把柳树比作美女。柳树就像美女苗条的身段,纤细的腰肢,是那般娉娉袅袅。
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把高高大大的柳树比作精心打扮的美人,亭亭玉立,楚楚动人,充满青春,充满活力。
那柳树上垂下的柳叶就是美女身上的绿色裙带,在风中款款摆动的娇姿,是那么飘逸,那么灵动。
看到这里,不禁要问,这如丝绦般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然后自然作答:是那二月的春风用她灵巧的手,裁剪出了柳叶,给大地换上绿装。细嫩的柳叶不是自己长得,是春姑娘一点一点剪裁出来的。用拟人的手法,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新颖,又情趣盎然,别开生面,很是独具匠心。
贺知章作这首诗时已经86岁了。
贺知章的命特别好,他出生在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一个殷实的家庭。出生的年代正好是大唐"贞观之治"(627一649)过后的第十年,正赶上大唐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好时期。他的青少年时代自然过得无忧无虑,可以说完全是在优裕的环境里幸福成长,没吃过一点儿苦,兼之他自幼懂事,深得父母及亲友善爱,又勤于念书,十几岁时便以诗文闻名于当地。
武则天恢复科考后,三十六岁的他便高中进士,考了个状元,而且是浙江有史以来第一位状元。
贺知章的第一份工作"国子四门博士",相当于在国立长安大学当老师。
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7年,他从不懈怠,很是爱岗敬业,表现为怡然自得、淡然处之。每天除了认真教书外,就是快乐地与学生"侃大山"。
开元十年(722年),63岁的贺知章在宰相陆象山的举荐下才步入仕途,任太常寺少卿。从此,运气爆棚的贺知章平步青云,仕途之路走得顺风顺水,可谓大器晚成的幸运儿。66岁的贺知章升任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部待郎、太子右庶子、侍读。又过3年后,69岁的贺知章再次升任太子宾客、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实至名归的省部级干部。临到辞职还乡的时候,皇帝亲自赠诗,太子李亨率百官送行,这一生算得上功成名就了。
贺知章在长安自号"四明狂客",人称"诗狂",丝毫不逊于"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晚辈李白。
贺知章的"狂",不仅体现在他"旷达不羁"的致仕之路与诗歌创作上,就是在生活方面,依旧豪放洒脱,誉为当世的"清谈风流"。
贺知章的"狂",也体现在他极其喜欢喝酒上,有名的"金龟换酒"讲的就是他与李白狂放地饮酒的故事。
但他狂得有尺度,做了几十年太平官,尽忠职守,毫不懈怠。
贺知章的一生更懂得什么是分寸,他不拘小节,却暗自有度。他喜好交游,上自公卿、下自百姓;他饮酒、谈诗文、参禅论道,不涉政治、不求利益、不拉帮结派。他提携后进,善识人才。
拿现在的话来讲,贺知章就是典型的智商情商俱佳,教养修养双优的高端有为人才。
贺知章病退归隐还乡后,以山阴五云门外的"千秋观"为住所,自建"一曲亭"自娱自乐。其间,他有感于回老家时与乡亲们见面的场景,好多都已不认得了,儿童还笑着问是谁,遂写下有名的七言绝句《回乡偶书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这首轻快的七言诗里,贺知章仍不失童心地表达了自己迟暮归乡的心情:故乡早已物是人非,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那一口久违的乡音。而自己呢,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字里行间,表达了自己童心未泯的心态,活脱脱显现出贺知章依旧是一个可爱的"老顽童"形象。
就在写完这首诗后不久,诗人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与世长辞,可以说,这是诗人用自己八十六年的生命历程,写下的离别诗。
坚持原创,欢迎转发,请尊重付出,注明出处
小调查
如果大家对此文章有兴趣,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若森知道”(梓健讲历史)微信圈子中可以与我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