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越:百感交集忆“派饭”

随着车窗外闪闪而过的一块块棉地,我的思绪就回到了当年在郭新村吃“派饭”的那些日子。

郭新村是1958年平整土地由三个小村庄合并在一起的。97户分成5排居住,井然有序。村头那棵大杨树枝桠上,吊着一根钢轨,在排工干活的那年月里,钟声成了冲锋号。清晨,老队长拿起铁棒“当当”敲着那钢轨发出轰鸣的声音,各家各户扛锹荷锄,鱼贯而出奔向棉地。

敲钟人叫郭老汉,他的样子像梁斌的《红旗谱》中的朱老巩,结实而又高大,一双深远而严峻的目光扫来扫去,给人印象很深。吃“派饭”,有人又叫吃“剃头佬”饭。我们工作组同志吃“派饭”就是老队长亲自派的。他对“派饭”颇有讲究,全队除了成分较高的、政治上不可靠以及患有慢性疾病外,其余户按照住房的排序,隔夜到农户家打招呼。时间长了,习惯成自然,工作组在第一家用膳,紧挨第二户看见了就自己作安排,第三家作准备,不用老队长劳神。村后头黄毛嫂因其丈夫患肺结核病,家里又脏兮兮的样子,老队长不考虑派她家的饭,为这事,黄毛看见老队长,总是偷偷地恨他两眼。

这里的农户好客,婆娘们总是在我们饭碗底放荷包蛋,我们发觉后,偷偷地夹给她的孩子吃。村民们看到工作组同志到农户家吃饭很谨慎,就想办法弄几个家常菜,如小葱拌豆腐、炒鸡蛋、焙青椒等等。郭大嫂炙的豆腐两边黄,拌上大蒜、青椒,真是色香味供全。特别是她做的糜豆乳,味道鲜美。我们私下议论:“菜”作得好不好,常常与女主人的漂亮、讲究、能干成正比。

我最喜欢吃乡下的腌菜。腌菜有三月“老芥菜”和冬季的“萝卜菜”两种。后一种腌菜因为有小萝卜丁,细、嫩、脆,吃起来爽口。还有“豆盘酱”焙青椒,是下饭最好的菜。

在农村吃“派饭”常常出丑的是抢吃“锅巴粥”。女主人饭打起来装在钵内,然后烧一、二把火,再把浓黏似奶的米汤倒下去,“哧”地一声飘起了一缕缕乳白色的烟雾,随后弥漫着锅巴粥的香气。我们几个人为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各自加快牙齿嚼饭的频率,三扒两口就去抢锅巴粥。老姚吃饭最快,他经常端着大碗金黄色酥软软香喷喷的锅巴粥在我们面前炫耀说:“嘿,真是香死人啊!”

吃完了饭,我们每个人把半斤粮票,两毛钱压在碗底,把嘴一抹,说几句客套话,主人把我们送出大门。

我和县委分管农业副书记、县农办主任几个同志住“五保户”家。这对老人把我们看作是他们的儿子,饮水、洗漱用水全由老人供应,工作组同志也把老人看作是自己的父母。不管哪个同志回来,首先到厨房揭开水缸盖,看看有没有水,水少了就不声不响挑起水桶到港里去挑。五保老人病了,就去卫生室请医生。逢时过节,还要给老人送点小礼品。那阵子,村里的老老少少,晚上还到我们宿舍里聊天,有许多情况我们就是从“聊天”中得到的。

在乡村里,他们没有叫我们“干部”,年长的称我们在姓名前头加个“小”字,如“小胡”;平辈的叫我“老胡”,晚辈的叫我“胡叔”。在地畈里劳动开玩笑不分大小,轻一句,重一句,没有哪个动气。傍晚收工时,门口塘和海边的“石跳”上是最热闹的地方。青年人借洗脚为名,对正在淘米、洗菜的嫂子、媳妇们,见缝插针,打情骂俏,一个“俏皮鬼”从背后甩一块石头把嫂子打一身水,她莞尔一笑:“短寿的,尽欺负老实人”。嫂子又“回敬”一块石头,不小心把水打在驻队的卢农技员身上,他是个十足的书呆子,边用手帕抹脸上的水边往后退,还咧例地傻笑哩!.

现在想起来,那些浓浓的乡风和吃“派饭”的日子,随着我退休而飘逝。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吃到软香可口的农家饭,没有闻到香喷喷的锅巴粥,没有在饭桌上听到乡间韵味的传说和人间亲情的故事,没有看到卢技术员那副傻笑的样子。对方言土语也渐渐地生疏了;对民俗风情也渐渐的淡忘了……

每当回忆起吃“派饭”的日子,我总是百感交集!

作者  :胡越,笔名河边柳、荆芥,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报刊发表散文随笔80余万字,格律诗词300余首。诗文入选多种选本。作品《一个村庄的记忆》获“华夏情”一等奖;《黄州访古》获《散文选刊》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出版散文集《河道弯弯》和续集《细流涓涓》《晚霞集》。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魏鲜红

主编

唐亚红

执行主编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湖北黄梅民间文化和旅游的自媒体,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东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0)

相关推荐

  • 厨师长分享腊味煲仔饭做法,下面的锅巴吃起很过瘾

    厨师长分享腊味煲仔饭做法,下面的锅巴吃起很过瘾

  • 关于煲仔饭,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煲仔酱和锅巴的形成

    关于煲仔饭,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煲仔酱和锅巴的形成

  • [黄石文坛]皮文龙的随笔《那清香四溢的锅巴粥》

    那清香四溢的锅巴粥 故乡的锅巴粥就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诱惑着我的味蕾,于是,我每年都要回去,饱餐一顿家乡那诱人的锅巴粥.   记得在乡下时,一旦有新粳米从村里分回家,奶奶都要备好一桌丰盛的菜,煮上 ...

  • 谢云海 | ​巴根草味锅巴香

    很小的时候,母亲拗不过我,终于答应我随大人们坐船.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有亮,母亲磨镰刀的声音吵醒了熟睡的我.想起今天去很远的地方坐船去玩,赶紧爬将起来,只见昨晚长长的一块青砖,居然磨成了像一座大拱桥. ...

  • 〖迁西夜话〗吃派饭

    来源:2008年迁西县委老干部局主编<金色记忆> 撰稿:谷绍华,退休教师 网络图片 提起"吃派饭",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那是20世纪的事了. 所谓"吃派饭&q ...

  • 南方家家都有这种菜,随便炒一炒就是下饭菜,挖一勺,吃掉一碗饭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南北饮食差异大,但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说腌菜.北方家庭都会准备泡白菜,湖北四川家庭家家户户都有泡菜坛子,而江浙地带也有腌菜,最经典的应该就是雪里蕻腌菜了,江浙地区就叫咸菜 ...

  • 日本人每天都会吃什么早餐,你都知道吗?不清楚来看下就明白了

    ​日本人每天都会吃什么早餐,你都知道吗?不清楚来看下就明白了. 早餐作为我们人体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一餐,如果早上的时候吃一顿不怎么美好的早餐是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大家伙也都知道如果经常不吃早餐的话是 ...

  • 胡越:最忆乡间卫生所

    (一) 谈起乡间卫生所,还得追溯到少年时代.我的家乡地处长江边缘,地势低洼,每遇多雨季节,总是内涝外患,因而抗洪筑坝.挑堤护坡便是家常便饭.父亲在异乡卫生所工作,家无劳力,村里每年冬季摊派劳力上提护坡 ...

  • 【读写吧】怀念吃过“派饭”的人

    继承传统  阅读写作 编辑书签 在新中国的建设史上,曾经有过这么一批人,他们代表党和政府,以工作队的方式,进驻农村乡镇,一边参加劳动,一边指导当地党建工作.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他们总是一家一户地吃&q ...

  • 第一次洗碗_胡越凯

    第一次洗碗 鄂州市洋澜小学六(3)班 胡越凯 洗碗是一件看似十分容易的事,我却在其中悟出了很大的道理. 今天下午作文班放学后,我带着怪老师布置的怪作业回到了家,今天的怪作业是洗碗,我心里想:这个怪老师 ...

  • 吃忆苦饭那点事儿

    眼下,好些地方喜欢复古,有的是组织学生穿以前的军装,有的是演打土豪的活报剧,组织学生吃忆苦饭,也是一种.只是,后一种的复古不是恢复到古代,其实就是那个十年的事儿.这事儿,我亲身经历过.上中学的时候,动 ...

  • 香菇又出神仙吃法,香辣过瘾,越嚼越香,下饭又下酒,真解馋

    香菇又出神仙吃法,香辣过瘾,越嚼越香,下饭又下酒,真解馋 香菇又出神仙吃法,香辣过瘾,越嚼越香,下饭又下酒,真解馋 展开

  • 【纪念袁隆平特刊】胡建新/忆饥饿滋味.感袁老恩德

    忆饥饿滋味.感袁老恩德 作者:胡建新 在十四亿中国人中,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大多应该在内心深处,对饥饿的滋味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出生在解放之初,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也可算是生在新社会,长在 ...

  • 越是瞧不起你的人,越会在参加饭局时,通过这三种手段针对你

    同事小李是一位班长,前不久在组织同学聚会的时候便被几位同学冷嘲热讽,因为他好心组织聚会,并且结清了5000元账单,可是却被几位女同学当场嘲笑在装大款,小李知道自己工资并不高,不如其他的同学混得好,可是 ...

  • 胡彭令 | 忆父亲胡登跳二三事

    胡登跳(1926-1995) 创立中国民族室内乐形式--"丝弦五重奏" 创设中国第一个民族理论作曲系 及中国专业音乐院校中第一个柳琴专业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作 ...

  • 【金小说】李喜春丨派饭

    作者简介 李喜春:70后,山西省芮城县人,教师,山西省作协会员.作品发表于<山西文学><河东文学><古魏文学><小众>微平台等. 派饭 作者:李喜春 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