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觉寺||刘学友
大觉寺
海淀区北安河的大觉寺,始建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它并不像有些寺庙是建在大山深处,是远离人间烟火,它离人世红尘太近了,不远处就是人居密集的村舍。也许,当年建设大觉寺时,同样是远离人尘,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口的膨胀,是人逼近了大觉寺,使它消失了很多深山老林的神秘感。不过大觉寺也建立在山上,而山不高,林也不密,但是又灵验了另一句老话:“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大觉寺在历史上也是有一笔的。
大觉寺同其它寺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安静,这是它们的共性,其根本原因都是建在大山深处,远离人间烟火,静就成了它们的特性,也是出家人最终的追求。出家人本是人海中一粟,他们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最终不堪人世间的凡俗、狡诈、凶恶,逃脱到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但愿于大山森林河流小鸟为伍,他们内心是看破红尘,逃离红尘,与大自然为终生伴侣。
中国的寺庙大多建立在深山老林中,其原因就是要远离红尘,由于这些逃生者都有很高的文化素质,又决定了他们选址都在灵山秀水间。我走过许多寺庙,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天下最美的好山好水都让它们占尽了,这也是后来寺庙旅游业兴旺的根本原因。
我去过四川成都的青城山,那是一座道山,据说是中国道家的发源地。那山险峻奇美,山中有千年的老松,有山泉,有沟壑,还有年轻美貌的道姑。在大山的深处有两株绽放的紫薇花,开得绚烂,你看不到绿叶,满眼都是盛开的紫色小花,这两株紫薇大有来历,它是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亲自栽培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年轻的张大千先生为了逃避日本人的逼迫,隐居在青城山中,紫薇树下的一处宅子就是当年张大千先生居住的地方,他在这远离人间的地方,寝心研究作画,耐住常人难以想象的寂寞,昼夜画画,正是有了他寂寞的人生,才有了他日后国画大师的美誉,成了人间的珠宝。
我也去过四川的峨眉山,那是佛家的圣地。关于峨眉山,还要谈到中国近代一位政治家,他就是蒋介石。抗战时期,他逃到了峨眉上,山因人而耀,人也因山而垂青史。峨眉山上有大大小小寺庙几十座,峨眉山上最热闹的地方是寺庙,每一座大殿里都是人山人海,只有出了这些大殿,你才感到峨眉上的路是那样曲曲弯弯,上下起伏;峨眉上的松竹是那样繁茂,森林是那样苍劲;峨眉山的泉水是那样清澈,悠长;峨眉上的天是那样多雨,多雾,峨眉山是在雾里中,充满了神秘,你也才会有深深的感悟,天下的好山好水都让佛家们占尽了。
大觉寺没有青城山的险峻,没有峨眉山的磅礴,它有的是寂静,同样它也成了人们的旅游胜地。一进大觉寺便是一个茶园,这里的茶水很贵,是名茶,山泉水,山泉水煮的茶才有清澈甘甜的味道。大树下放着几把茶几,一边饮茶,一边闻着山草味,游人不多,才有了山中的清静,三两好友,谈谈天说说地,在城市中找一块清静地,放松一下,也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大觉寺的房屋可以租给游人住,房价不等,根据房屋大小,屋里摆设而定,三五百的,三两千的,据说有一个总统套间,租价七千,不知里面是何等的摆设。
这就是大觉寺。
2004年5月5日
散文集《鲜花摇曳的地方》之《大觉寺》
作者:
刘学友,情感专题作家,现居北京。1986年开始在邢台晨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中国文化报、人民公安报、生活时报、消费时报、北京法制报、劳动午报、天水报、郑州日报、沈阳铁道报;《海内海外》杂志、《民生》杂志、《工会博览》杂志、《赤子》杂志、《金盾》杂志、《人民公安》杂志等报刊发表散文300余篇。出版散文集《春的性格》、《鲜花摇曳的地方》、《听雨》等。出版小说:《爱情才露尖尖角》、《玫瑰在墙外飘香》、《爱情也会变色》、《老王之死》、《李娟的一天》、《李村有一个张二》等百余万字作品。
现为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丰台区作家协会会员、海淀区作家协会会员、《慈善北京》杂志特邀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