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南北宗师”,李瑞清和曾熙,谁更胜一筹?
曾熙(1861年-1930年),衡永郴桂道衡州府(今衡阳市)人。字季子,又字嗣元,更字子缉,号俟园,晚年自号农髯。中国杰出的书法家、画家、教育家,海派书画领军人物。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官兵部主事、提学使、弼德院顾问,先后主讲衡阳石鼓书院、汉寿龙池书院,任湖南教育会长。工诗文,擅书画。书法自称南宗,与李瑞清的北宗颉颃,世有“北李南曾”之说。
刘恒曾分析了他和李瑞清的“北宗”书风的不同之处:“曾熙的书法虽主要取法碑派一路,但由于他偏重于南朝碎刻中圆厚的笔画和字形,又对钟每的书法颇为喜好,多有领悟化用,因而其下笔圆多于方,转多于折,字形书展凝重而笔致圆融畅达,落落自然,举重若轻。其技巧、面貌与好友李瑞清纯师北碑以方硬峭折的风格明显不同,故自称为向家。在清末民初的书坛上,兼取、帖者虽不乏其人,但大都是用碑派笔法去套写法帖字形,而能以流畅的帖派笔法来写碑刻字形者,则以曾熙为最有代表性。
李瑞清也称赞曾煕:“农髯先生,今之蔡中郎也,中郎为书学之祖,既通蔡学,复下极钟王以尽其变。所临《夏承碑》,左右倚伏,阴阳开,奇姿请诞,穹隆恢麻。即使中郎操鄘,未必胜之。魏晋以来,能传中郎之绝学,惟一人,”李瑞清是曾熙的知己,对其书法知之甚深,所说虽有溢美之词,但也绝不是无的放矢。
曾熙的临写《夏承碑》确实功力深厚,值得称道。自视很高、很少可人的康有为在曾熙书卷中跋日:“农与道州同乡,其八分亦可继美,而其最得力者在《华山》、《夏承》,皆圆笔也。由圆笔以下穷南碑,故其行楷各体皆邊,体峻者见骨气,体逸者见性情。所谓阴阳刚柔各尽其妙,”康有为其人,大倡北碑,可是他实际上也没有认真的在北碑上下过苦功夫,纯以北碑书体行世,而是以碑体的笔法写行书而已。今日对康有为的书法推崇备至,也许是时代的原因。康有为对曾熙的书法称赞有加,所说也很有道理,他认为曾熙的书法阴阳刚柔都达到了很深的境界。
书画界名声显赫,不仅与李瑞清并称“南曾北李”,与吴昌硕、李瑞清、黄宾虹并称“海上四妖”,与李瑞清、沈曾植、吴昌硕并称“民初四家”。张大千、谢彬、康和声、萧迁、马宗霍皆出其门下。
晚年更是兼学绘画,倡书画同源之说,常取草篆行狎的笔意作画。与明末清初僧石涛、石溪、八大山人同一格调。晚年所作泼墨山水和墨梅,尤妙绝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