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倪海厦《伤寒论讲稿》的不同意见

(1)“目前我使用的汉唐系列就是来自经方”。

点评:倪先生在这里把经方的概念扩大了许多。众所周知,所谓经方,是指依六经辨证方法使用的、张仲景书中的处方,而唐代以及唐代以前的很多方剂,却未必是依六经辨证思路来组方的。这样,倪先生就违背了《伤寒论》辨证方法的初衷,而与仲景先生抵牾了。如果在经方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药味,那也只是经方的化裁,仍然是经方,又如何叫做“汉唐”方剂?

(2)“现在几乎所有的大陆中医临床教授,当他们在敎学生时,最多也只能跟学生们谈到阴虚的阶段,也只能做出阴虚的诊断,所以开出的中药都是滋阴的中药。”

点评:倪先生经常把大陆中医设为假想敌,并为其制作了如上形象,然后又大加挞伐。其实,倪先生的这种挞伐,实在是无的放矢。目前,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中医临床能力的下降,确属事实,但倪先生所讲的大陆中医教授只会滋阴,不会补阳,则与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目前大陆仍有一批各具专长的、包括善用经方的教授、专家活跃在临床一线岗位上,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又如何能把他们一笔抹杀?当然,倪先生可能与大陆的中医同道没有接触,因而不了解实际情况,但是,不了解并不能成为信口开河的理由。

(3)“整部伤寒与金匮就是在讨论阴阳,我将使用阴阳的观念来为人纪班学员解释如何使用经方”。

点评:张仲景的六经辨证理论,具有很丰富的内容,难以用阴阳二字来概括,尤其是临床应用经方,更是不能用抽象的阴阳来作为辨证的指征。因此,倪先生以阴阳作为经方的指导方法,恐怕是失之粗疏了。

(4)“阴阳本来就是互生的,也就是说阴虚时如果使用阳药,则阴将自回,而阳会固守阴,使其不再流失,如此阴阳相合就是正常。”

点评:补阴药中配伍以少量阳药,古人称之为“从阴引阳”,即阴中寓阳方能生生不息之义,这也就是肾气丸的方义。但此法也不是可以到处套用的。如阴虚生内热或阴虚阳陷的情况下,就绝对不可以用此法,由此可见,讲阴阳固然要紧,而里外虚实上下寒热之辨证亦不可或缺,否则就会流于概念化乃至简单化的毛病。

(5)“温病派中医不知阴虚之后将出现阳虚,也不知道阳虚失治后才会产生阴实。”

点评:此言很有商榷的必要。凡是学习过“中基”知识的人都知道,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这叫做阴阳互根。阳虚及阴,可导致阴阳两虚,也可以形成“亡阳”,但不能就叫做阴盛。阳虚有阴盛的,又叫做阳虚内寒证。也有仅阳虚而阴不盛的,可称为阳虚证或虚寒证。也有阳未虚而阴盛的,又称为内寒证或寒实证。周学海云:“阴盛于内,为内实”。又云:“第阴盛之人,有阳虚,有阳不虚;阴虚之人,有阳盛,有阳不盛”。倪先生把虚证之阳虚与实证之阴实,误认为一回事,而如此初级的错误,竟出现于其讲课中,真乃匪夷所思!

(6)“西方医学完全不了解阴阳的观念,所以做出来的医疗方式都很容易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说他们喜欢使用维他命来滋补身体,而维他命就是阴,殊不知如此一来人体内的阴就会累积起来,日积月累之后就会产生阴实,这就是癌症的来源,所以他们一直在制造癌症中而不自知。”

点评:维生素为何属于阴,而不能属于阳?吃了阴,就会“阴实”而患癌症吗?难道我们进食只能“用阳拒阴”不成?倪先生竟然把阴阳“概括”到了这样一个简单化的地步,实在使我们惊诧不已。至于把癌症归结为阴盛,这个说法有逻辑上的错误。因为癌症作为一种恶性增生性疾患,是西医的病名。倪先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这一词语的,而西医的病名与中医的病名是不能划等号的。唐宋以前,中医没有癌这一称呼。后世虽然出现了癌的病名,但只是相当于今天西医的皮肤癌。这一类病,《内经》称之为“脱营”、“失精”,其含义显而易见,是指精气大伤。西医的食道癌,属于《内经》“膈”病的范畴。《素问》云:“三阳结谓之膈”,是指阳眀燥热津涸。《灵枢》云:“气为上膈”。均属于阳病而非阴病。对于西医的癌症,也正如西医的其他病一样,只能是遵循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探索其治法,而不能在中西医病名之间对号入座。

你也可能感兴趣

  • 倪海厦经方经验总结大全100方
  • 倪海厦:谈六经辨证论治
  • 倪海厦:论癫痫
  • 倪海厦:论前列腺肥大
  • 倪海厦:论双足静脉曲张
  • 倪海厦:论男子精中带血、常年手脚冰冷
  • 倪海厦:治不好感冒,就治不好癌症
  • 倪海厦: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 梁冬对话倪海厦:谈七种癌之起因
打赏赞(11)分享
(0)

相关推荐

  • 经方的运用与阴阳辨证法的关系及重症的临床经验介绍(1)

    倪海厦(苏勉诚协助录音校对) 孙永章(主持人):首先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倪海厦老师.倪老师是一位海内外富有影响力的中医.他直接受教于世代家传的中医周左宇.上海中医名家徐继民两位老中医.倪老师1989年 ...

  • 对倪海厦医师的印象

    对倪海厦医师的印象 一.在学习中医经络健身中,很偶然地发现了倪海厦医师,继而读了他撰写的医案和医学理论文章,再后来,又发现了大陆声援倪海厦的网站,于是,一个个性鲜明得呼之欲出的人物跃然纸上,给人很难磨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六)

    伤寒论第72条辨: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汗发了以后,病人口渴,脉浮数,病人就是五苓散证,因为水都在皮肤表面上,中焦没有水了,所以病人会烦躁. 成无己说:发汗己解,胃中干,烦躁不得眠,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五)

    小便不利,张仲景是想把皮肤表面的水拉回来,让它从小便排掉.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皮肤水肿,上半身水肿的时候,有些妈妈们早上起来手脚都肿,这就是五苓散证.如果摸他的脉很虚弱,五苓散吃下去,让表面的水从小便排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四)

    伤寒论第71条辨: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表症,使用发汗法,汗出很多,会使津液受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三)

    我们辩证虚实,阳虚的人,汗后亡阳,阴虚的人,汗后亡阴,发汗以后,恶寒怕冷为虚,恶热怕燥为实.虚寒当温,实热当泻.我们只要知道这个基本概念了以后,就知道该如何来调理了,是用附子来温阳还是用大黄来泻热,这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二)

    伤寒论第70条辨: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原文解释: 发汗以后,怕冷的,这是正气虚弱的原因:不怕冷,只有发热等症状的,是邪气盛实的表现,应当泻实和胃 ...

  • 【中医】倪海厦伤寒论全解析

    温馨提示 今日是大众医学助手陪伴您的第512天 截止今日已收录医学笔记 共计1452篇 大众医学助手提醒您 今日别忘记阅读收藏哟! 十一月-十二月阅读排行榜 [中医]中医千首方剂歌诀最全版本 [中医]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七)

    伤寒论第73条辩:"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原文解释:外感病,发热汁出而又口渴的,用五苓散主治,口不渴的,并见有四肢冷,心悸等症的,用苓甘草汤主治.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八)

    伤寒论第74条辨原文: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中风症,经过六七天而不解除,既有发热.畏寒.头痛等表症,又有心烦.小便不利等症,若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九)

    伤寒论第75条辨: 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 伤寒论第64条辨:"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