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之前,日本为何要和英国结盟?

作者|吹雪

字数:2705字,阅读时间:约7分钟

编者按:1901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并逼迫清政府签订了著名的《辛丑条约》。虽然八国联军取得了胜利,但他们各怀鬼胎,都想着让自己国家的利益最大化,以至于后来他们为了争夺在华(主要是中国东北地区)利益最终分成了两个阵营,一个阵营是日英同盟(有美国支持),另一阵营是俄法同盟(有德国支持),这为三年后(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提供了国际条件。本文就来简单介绍一下日俄战争前,日本和英国结盟的国际背景以及影响。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八国联军以此为名进攻北京。日本朝野认为:如果各国为镇压义和团而需要大批部队的话,便不得不依赖距中国最近的日本。事实上,当时列强中能在较短时间内派大军到中国的只有日、俄两个国家。
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俄国与中国接壤,而且在旅顺还驻有一万多名正规军。日本派入中国的兵力如果能够超过俄国,那其在华的竞争中将会大有益处。但由于日本是第一次在国际上与列强协调合作,并不敢轻易行事,日本政府不仅应考虑如何保持日本在清朝的权益及使馆日侨的保护问题,而且需针对列强间相互牵制的动向来作出相应决定。
因而从这时起,日本也密切注意各国的出兵状况、以及各国的态度。随后英国向各国提议置清政府于不顾,而以各国联军镇压义和团,因为此时,在华利益最多的英国由于正在南非进行殖民战争,最终只得要求日本出兵增援。为此日军第五师团在大沽登陆,到达天津后与英法侵华军统帅共同策划部署了进军北京的计划。在华日军达到 2.2 万人,从而成为八国联军的主力。等到北京战事结束后,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在给英国驻日使节的电报中也“表扬”并“肯定”了日本军事力的“效用”,这样的结果算是为两国日后结成同盟起了很好的作用。
等到义和团运动结束以后,八国联军中的沙俄开始在清朝东北地区驻军,并想在这个问题上试图要与清朝单独达成协议,这一行为遭到以英国为首的列强的反对。不但如此,英国在1901年1月还与德国和日本举行了“关于三国进行公开干涉和甚至缔结三国反俄同盟”的谈判。
到了1901年沙俄向清朝提出单独协定的草案,由于在英、日、美三国的压力下,清朝几次拒绝了该草案。英、日、美三国之所以强烈反对该草案,是因为它们要力图保证自己能有机会渗入清朝东北和控制该地区。可是沙俄想要获取清朝东北的土地之决心也是不可动摇的,要想改变这种局势,只有日本和英、美相互密切配合才能改变原有的局势。这些都表明,沙俄远东政策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日本和英、美进一步的关系,也为后了沙俄远东政策的继续推行起到了反作用。
所以当俄国的扩张不仅引起了日本政府的不满和恐慌,更重要的是此时的远东国际格局已不在英国的控制范围之内,这样英国与俄国的外交协商也很难达成,那么英国在远东寻觅伙伴的目光自然落在了日本身上。英国期望利用日俄在东北亚的矛盾与日本合作,日英两国在共同抵制俄国的立场上暂时达成统一,日英同盟此时具备了实现的可能。
到了1901年4月16日,日本驻英公使林董被授权以个人名义,非正式向英国政府试探缔结日英同盟的可能性。翌日,林董约见英国外交大臣兰斯敦,试探日英之间是否有希望达成某种永久性协定。7 月15日,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在伦敦向日本公使林董正式建议结盟,31 日,兰斯敦又会见林董并表示结果就以下问题达成了一致:
1.维持保全清朝领土的原则,防止将来的分割。
2.鉴于日本在朝鲜半岛有优越利害关系的事实,英国承认日本在朝鲜半岛的自由行动。
3.日本或英国与别国交战时,同盟国一方严守中立,若第三国加入敌国,则进一步以武力援助同盟国。
林董在这次会谈后可以肯定的确认:日英两国之间,公开缔结相互援助的条约,对于维持日本在远东的势力是大有益处的。林董与兰斯敦的谈判,在日英结盟的道路上具有重要意义。
9月21日,小村寿太郎就任桂太郎内阁的外务大臣,小村上任后,以《致驻英公使电稿》的形式,制定了最初的同盟条约草案。日本内阁授权林董“开始公开交换意见”,日英同盟谈判开始走上正轨。
到了桂太郎上台组成新的内阁后,其中成员大多更倾向于与英国结成同盟。但元老中的伊藤博文和井上馨仍旧对日英结盟持有异议,伊藤仍旧认为日俄还具有不开战可能性,因此1901年11月初到达巴黎,会见了从伦敦前来遏见的林董,林董根据日本政府的指示,向伊藤汇报了日英谈判的进展情况,并且拿出了最初的日英同盟条约文稿。
伊藤看过之后,电告本国政府建议等其与俄国最后谈判的结果。11月27日抵达俄国首都彼得堡,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在此期间,伊藤与俄国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举行三次正式会谈,通过会谈,俄国给谈判提出了以下条件:
第一:相互保证朝鲜独立。
第二:相互保证不在朝鲜沿岸设置一切军事设施,以免危害朝鲜海峡的自由交通。
第三:在工业、商业方面,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有自由行动。
第四:以往的协定自此协议生效后失效。
第五:沿俄国国境事先明确议定靠近国境地带的区域,日本军队绝对不能超越。
第六:日本承认俄国在清朝境内陆带的优先权,保证不妨碍俄国的一切自由。
伊藤博文将这份俄国开出的条件交给了日本政府,并明确了指出了俄国永远不会把朝鲜让给日本。桂太郎首相电告伊藤博文,也明确表示反对俄国的提案。伊藤本人也认为俄国的提案实在令人难以接受,便放弃了最后的谈判,改为前往英国协助林董进行缔结日英同盟条约的准备工作。
事实上此次伊藤博文的访俄活动从反面推动了日英同盟的进程,英国担心俄国会和日本妥协,积极调整了谈判方针。同时英国还提出了互相使用造船厂、港湾及煤炭储藏所的问题,日英同盟已接近实现。
1901年6月成立的桂太郎内阁选任小村寿太郎出任外相,其目的是希望以山县为后盾,桂太郎和小村携手将日本的外交政策转向与英国结盟来与俄国抗衡,实现日本既定的战略目标。作为驻俄公使。而在日本政府内部元老们也在审议日英同盟方案。12月7日,日本政府内部元老们也在通过会议审议日英同盟方案,结果最终做出了与英国结盟的决定。
1902年1月30日,由林董和英国外交大臣兰斯敦签署的《日英同盟协约》,即日生效。2月11日,在东京和伦敦同时公布。
日英同盟的成立,改变了远东的国际格局,影响深远。同时也使列强在东北亚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变化:
首先,它使日本获得了英国的军事援助和贷款,摆脱了外交上的孤立地位,在与俄国争夺清朝东北和朝鲜的势力范围中形成了明显的军事优势。
其次,日英同盟也促成了俄法在远东的合作。为了对抗日英同盟,摆脱外交困境,俄国与法国接近并最终也签订了同盟条约,其目的显然是为了对抗英日同盟,这些都为即将发生的日俄战争提供了国际条件。
最后,日英同盟的成立,达到了对俄国的警示作用。俄国鉴于国际形势不利于己,在清王朝东北撤兵问题上做出了让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