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与霍去病齐名,征讨匈奴“燕然勒石”,最终却因谋反被迫自尽

“封狼居胥”这一荣誉的由来,源自汉武帝时期的名将霍去病。据史料记载,霍去病率军出征漠北与匈奴作战,并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以至于《汉书》中评价道:“经此一役,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在战争节节胜利之际,霍去病途经狼居胥山,便在此处筑坛祭天,以宣示成功和决心!后来,此典故就被世人称为“封狼居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封狼居胥”成了中国古代武将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一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讽刺的就是元嘉27年,孱弱的南方刘宋王朝妄言北伐“封狼居胥”,结果却一败涂地的故事。总的来说,在历史上真正做到了“封狼居胥”的武将仅有四人,他们分别是东汉的窦宪,唐朝的李靖,明朝的蓝玉以及明成祖朱棣。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东汉的窦宪,他以一介罪臣的身份,主动请缨前往战场对抗匈奴,后来果然戴罪立功,大获全胜。在功成名就之时,他又效仿霍去病在燕然山刻石记功,史称“燕然勒石”。窦宪本来能在武将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最终却因为野心太大——企图改朝换代,后被皇帝知晓,被迫自杀。让我们走进历史,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与霍去病齐名的武将——窦宪。
窦氏的先祖窦融是汉光武帝刘秀时期的大司空,深受刘秀信任,窦氏可谓满门荣耀。后来,窦融的儿子窦穆因假传太后旨意被打入天牢,不久就死于狱中。窦穆一死,窦家就开始走下坡路,门庭冷清。直到汉章帝建初三年,窦宪的妹妹被封为皇后,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窦家兄弟也随着妹妹的受宠,屡屡升迁。窦宪初封为侍郎,后任侍中、虎贲中郎将,其弟窦笃任黄门侍郎,窦氏一门因此重回昔日之风光。
窦家兄弟成功上位后,王公大臣却纷纷对他们“避而远之”,因为他们仗着皇后的权势,到处为非作歹。一次,窦宪看中了沁水公主的一块田地,想要强行用低价购买,公主因畏惧其权势,只好卖给他。
有一天,章帝途经此处,询问窦宪园田是从何处得来的,窦宪不知如何回答,就随意蒙骗了过去。章帝有所怀疑,便派人暗中调查,了解到事情的经过后,章帝异常震怒,召来窦宪,想要惩治他,幸得皇后及时赶到求情,才得以让窦宪免受牢狱之灾。经此一事后,章帝虽未惩处他,但心中或多或少生出一些芥蒂,开始疏远窦宪。
公元88年,33岁的章帝驾崩,年仅10岁的太子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窦皇后晋升为太后,因新帝年幼,太后就开始了临朝听政,窦宪也因此再度被重用。他以侍中的身份,内主机密,外宣诏命,一时之间,荣宠无人能及!
窦宪这个人心胸狭隘,睚眦必报,他掌权后,秘密处决了许多以前得罪过他的人,弄得朝中人心惶惶。都乡侯刘畅前来吊唁章帝时,太后曾数次召见与他,对他颇为信任。窦宪见太后对刘畅过于信赖,怕刘畅会分了自己的权利,于是就悄悄派人把刘畅杀害,之后为了脱罪,还又将此事嫁祸给刘畅的弟弟刘刚。太后对此有所怀疑,于是暗中派人前去查访,得知真相后她非常生气,于是将窦宪囚于宫中,导致其行动和自由都受到限制。
当时恰逢北匈奴来犯(彼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分,南匈奴亲近汉朝,而北匈奴则相反),慑于匈奴的强悍,朝中无人敢带兵出征,窦宪为了“戴罪立功”主动请缨,于是朝廷任命其为“车骑将军”。在南匈奴的协助之下,窦宪很快就将北匈奴打得溃不成军,大获全胜后途经燕然山,他效仿霍去病在燕然山刻石记功,史称“燕然勒石”。由于战争取得了胜利,窦宪不但很快就被免罪,而且还恢复了官职。
此战,窦宪虽然击退了北匈奴,但威胁并没有因此而解除。为了彻底解决北匈奴这个“祸患”,不久后他再度带兵追击北匈奴并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彻底歼灭了北匈奴。
平定匈奴之后,窦宪愈加跋扈恣肆,明目张胆地把持朝政,朝中许多大臣都去巴结他,以谋求高官厚禄。私下里,他还勾结许多有实权的大臣,甚至有了想要篡位夺权的想法。
此时的汉和帝刘肇也逐渐长大,对窦宪的把持朝政越来越不满,在暗中得知他有篡位的想法以后,就使用计谋将其引入宫中,并迫令自尽,一代武将的一生就此画上了句号。
不得不说,窦宪此人英勇善战,其“燕然勒石”的功绩也足以和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相媲美,但由于他的野心勃勃,最终还是害得自己丢掉了性命。
参考资料:《汉书》、《后汉书》
更多汉朝历史故事:

刘邦喜欢滥杀功臣,却唯独对此人念念不忘,想方设法封赏他的后代

实力不输李广的名将:仅靠活着就让强悍的匈奴畏服不已,不敢来犯

汉末最厉害的两个屠夫:一个让汉朝走向灭亡,一个致力于匡扶汉室

他是与鬼谷子齐名的隐士,收的两个徒弟也很厉害,其中之一是张良

萧何谋不如张良,武不如韩信,有何德何能居“汉初三杰”之首?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他留下了霸气盖千年的豪言,名字却被遗忘

一人灭族、一人入狱、一人善终,汉初三杰的命运为何会如此不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