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站冯小刚
昨天金老先生走了,理应追篇文章,想想,还是算了。李咏已经词穷,对于金老,纵有再动情的词语,此刻已显苍白。
慢慢游站内有金庸作品集(剧集+电子小说),可以回到社区,默默下载,珍藏。
回到今天的内容。
上个双休,满怀欣喜走进电影院的观众或许会发现,自己落入了无片可看的境地。
排片率第一的电影是部引进的科幻动作片《铁血战士》。
毫无深意的命名,美感欠缺的海报,单凭这两点,明眼人便可看出这部片无脑圈钱的本质。
豆瓣评分5.2,网友们显然并没有给这部打着“重温经典”名号“凶猛上映”的片子一丝情面。
然而截至29号,《铁血战士》已经卷走1.4亿票房。同样是上映4天,国漫《昨日青空》0.57亿的票房成绩堪堪超过它的零头。
难道国外的月亮真的就比国内的圆?
答案是不,网友的评论已经说明了一切。当观众开始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接受时,真正糊弄我们的便是资本。
猫眼数据上,《铁血战士》的排片率是《昨日青空》两倍之多。而像《嗝嗝老师》之类的优秀电影,排片率不到百分之六。
动作爽片受到资本青睐,对于商业片来说,口碑和金钱,当然是选择后者。
而我们观众,本应是拥有选择权的一方,却在资本运作下,慢慢丢失了可选择空间。
还记得《我不是潘金莲》上映时冯小刚手撕万达吗?
由于不满万达院线仅给了该片10.7%的排片率,冯小刚连自己“名导”的脸皮也不顾及了,下场写了一封阴阳怪气的控诉信,由此引发了一场大争论。
身为自带关注度的导演都如此关注排片率,可见院线排片率时何等重要?简直操控着一部电影的生杀大权。
而影院能让《铁血战士》这样的商业捞钱片占据绝大多数席位,一方面,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实在太少,还不如能捞一笔是一笔;另一方面,对双休这样的空档期,影院还没有足够重视。
还是冯小刚。
“是不是有很多垃圾观众,才形成了那么多垃圾电影?”“你如果不去给他捧场,他就没有生存空间,那制作人就不去制作这些垃圾电影。”
17年的话,18年还是痛犹在耳。当时宛如一个惊天炸弹,在观众间炸出了一个大窟窿。
然而,从《大圣归来》的“自来水”到《路边野餐》小成本文艺片的一炮而红,种种现象都在提醒制作方们,现在的这批观众,观影水平已经有了提升。
观影者们更需要好片。要么是真正吸引眼球运作成熟的商业片,要么是直击灵魂的文艺片,而不是粗制滥造只为圈钱的舶来品。
垃圾观众少了,洋垃圾也应该淡出中国市场。
诚然,随着综合国力愈发强势,中国市场逐渐打开,国内电影市场受到了比以往更多的关注。
王小波曾经说:好莱坞商业片看多了,就会联想到《镜花缘》里的直肠国。
那里的人消化功能差,一顿饭吃下去,从下面出来还是一顿饭。为了避免浪费,只好再吃一遍。直到三遍五遍,饭不像饭而像粪时,才换上新饭。
这个比方有点恶心,但我想不到更好的比方。好莱坞片商就是直肠国厨师,美国观众就是直肠国食客。“
而现在,美国人吃够了快餐,终于想到大洋彼岸还有广袤的中国市场等着去开垦,于是趁我们觉醒之前,加紧捞钱的步伐。
海外明星来华活动、大片输出源源不断,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综合国力的体现,我们应该骄傲,但我们不应该沉醉在被关注的喜悦中不可自拔。
要知道,我们才是拥有最终选择权的那一位,面对烂片,面对洋垃圾,就是要说“不”。
同时,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看电影不再是一种奢侈,而成了一种日常消遣方式。
比起国庆元旦档的惨烈厮杀,大多数竞争力较弱的电影可以把目光投向休息日。
《铁血战士》无声无息卷走两亿票房让我们知道,这里还是一片蓝海。
不论是口碑佳作,还是票房杀器,《铁血战士》都完全不属于这两个范畴。但就是这部顶多打着“情怀”牌的劣质品,把我们的钞票收割。
呕心沥血精心制作的佳片反而被埋没,这难道真的是一种常态吗?
还记得胡波吗?柏林电影节获得影评人费比西奖,却在颁奖前四个月自杀的导演胡波。
在和投资人屡屡协商无果下,这位理想主义者选择了殉道。
投资人比起导演,拥有更大话语权。他们知道什么可以赚钱,而不会去想,什么可以让你的灵魂震颤。
胡波不是个例,国内的青年导演、独立电影人,都会面临或即将面临同样的问题。
那么我们要问,为什么他们会陷入这样的窘境?
难道影院听不见观众的呼唤?听不见我们对优秀电影的诉求?
谈到这里,我反而迷惑了。从来只听说“顾客是上帝”,怎么作为消费的一方,却还要诉求影院引进好的资源?
一查才知道,原来生产才决定消费,决定权始终不在观众手里。
所以也希望大导们,编剧们,少把罪过推到观众身上,要怪就怪既得利益者,垄断了资本。
如今垃圾观众少了,资本家们却还把我们当傻子,把垃圾往我们嘴里灌。
电影行业的乱象,不止小崔要说“不”,我们观众也都是睁着一双眼睛的。
一个人举起了火把,黑暗里总有人会应和他。
----
原创:陈盐粒(感谢投稿)
编辑校正:慢慢游
陈盐粒更多原创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