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研究专家冯志亮解析谢姓文化的前世今生

  谢

  谢姓是中国第二十三位姓氏,在广东、湖南分布较多。当今谢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76%,总人口大约有1010万。

  得姓始祖伯夷,姜姓,其父孤竹君为上古时期炎帝后裔。伯夷与其弟叔齐在商末时,一齐投奔到周。曾反对周武王进军讨伐商王朝,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至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但其后裔仍留在周朝。到成王继位后,将伯夷后裔封于申(今河南省南阳),称申伯。后来周厉王娶申伯之女为妃,生子为宣王。宣王继位后,封母舅申伯于谢国。公元前六六八年,楚文王发兵攻申,不久灭掉申国。其子孙按当时习惯,以新都邑名为氏,称谢氏,并尊伯夷为谢姓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说文》:”谢,辞去也。从言,射声”谢的本义是引退,引申为离开、拒绝、衰落等义,在甲骨文中,谢字像一人拉弓箭之状,古时谢、射两字通用。因此,谢人是一支善射的氏族,以谢命族名和地名,最终形成国家。

  谢,也是一种龟,头昂着行走,而低着头行走的龟称为灵。谢,古邑名,在今河南省唐河县南。推测在古谢之地曾出产头昂着行走的龟,因以谢命地名,进而形成城堡,最后发展为国家。最初的居民称为谢人,谢人最初的原始图腾是龟。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谢姓主要有五大来源:姜姓、任姓、姬姓、嬴姓和芈姓。

  第一支源于姜姓,出自炎帝后裔申伯后裔的封地谢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炎帝,世称神农氏,被谢氏族人奉为始祖之一。关于谢氏的先祖来源,许多姓氏谱书都说是源于炎帝,是姜姓部落的后裔。如在史籍《元和姓纂》中说:“谢,姜姓,炎帝之胤。”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说:“周异姓国:……谢氏,姜姓,炎帝之裔。”在史籍《万姓统谱》中也说:“谢,陈留,商者。炎帝之胤。”

  据史籍《姓谱》、《元和姓纂》中的记载,炎帝裔族传至商王朝末期,有后裔孤竹君,其长子伯夷与弟弟叔齐一齐投奔到周地。到周王朝以后,他竭力反对周武王姬发以武力进军讨伐商王朝。在周武王灭商纣王以后,他们二人又逃避到首阳山(今河南偃师雷首山),“拒食周粟”而饿死,但其后裔子孙仍留在周王朝。

  到周成王姬诵继位之后,摄政周公旦便封伯夷的后裔为申侯,建申国,为伯爵诸侯,因称申伯,是为申氏一族之始祖。到周厉王姬胡执政时期,娶申伯之女为王妃,生子为姬静(姬靖),即位后是为周宣王。周宣王继位后,便在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封母舅申伯于谢国(今河南唐河),谢国成为申国的附庸国。

  到了一百四十年后的周庄王姬佗九年(楚文王二年,公元前688年),由于申国位于南阳盆地,是周王朝控制荆楚地区的重镇,因此楚文王熊赀发动了攻申国之战,不久即攻克了申国,回兵时顺带又攻击了母舅亲戚邓国。

  楚文王在这次战役中,虽未正式灭掉申、邓两国,但楚国的势力实际上已伸入南阳盆地。申国王族子孙及国民在国破时大多逃迁至新都之邑谢国,后即有以新国名为姓氏者,称谢氏,是为河南谢氏之一,史称谢氏正宗。

  第二支源于任姓,出自周朝封予黄帝后裔申伯的谢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左传》、《古今姓氏书辨证》等的记载,黄帝有子二十五人,得十二姓,其中第七为任姓。黄帝赐子为姓,谢氏出于黄帝子族任姓。由此可见,谢氏的一部分为黄帝后裔,得姓时间为夏王朝以后。当今谢氏人中又有不少人尊黄帝为祖先,自称是黄帝的裔孙。

  宋朝王应麟在《姓氏急就章》中引《世本》曰:“谢,任姓,黄帝之后。”古籍《世本》是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史学著作,记载了从黄帝到春秋时诸侯大夫氏姓、世系、都邑等。这是谢氏出于黄帝的最早说法。

  宋朝邓名世在《古今姓氏书辨证》中说:“谢,源于黄帝之后。任姓之别为十族,谢其一也……三代之际微不见。至《诗》始言周宣王使召公营谢邑,以赐申伯,盖谢已失国,子孙散亡,以国名为氏。”

  第三支源于姬姓,出自周宣王封支子的封地谢水,属于以居邑为氏。

  西周时期,周宣王姬静曾经封支子于洛邑西南的谢水之滨。到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邑后,部分族人也随之东迁至龚邱(古兖州,今山东宁阳),周宣王的庶子将新封的龚邱地方也称作谢丘,后部分族人以居邑谢丘为姓氏,称谢丘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谢氏。

  第四支源于嬴姓,出自先秦时期司射官,属于以官职称谓字讹为氏。

  先秦后期,秦国中人的姓氏之中就有射氏,出自军制司射官。后因“射”与“谢”二字同音通假,常被写作“谢”,后人遂有以讹字为姓氏者,称谢氏。

  关于射氏的来源,在史籍《万姓统谱》中记载:“射氏源于晋大夫貌之后。”而在史籍《姓氏考略》中,则认为“射氏由古司射官而来。”在史籍《汉书》中,颜师古更认为:谢氏是射氏的一个分支。

  第五支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文王南迁时期的楚民,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居住在今四川彭水县一带的谢氏人祖先。据考证,他们可能源于被楚文王南迁荆山一带的谢人,约在战国时迁居涪陵,与巴人杂居,有的融入巴人。东汉末年,一个叫谢本的人请求以丹兴(今四川黔江)、汉葭(今四川彭水)二县设涪陵郡,得到批准,可知他在当地已有相当的势力。

  另据晋人常琚所撰《华阳国志》说,蜀汉后主延熙十三年(公元250年)涪陵大姓徐巨起兵作乱,被车骑将军邓芝讨平,“乃移其豪徐、蔺、谢、范五千家于蜀,为猎射官。分赢弱配督将韩、蒋,名为助郡军。遂世掌部曲,为大姓。

晋初,移弩士于冯翊莲勺。其人性质直,虽徙他所,风俗不变,故迄今有蜀、汉、关中、涪陵,其为军在南方者犹存。”就是说,谢氏作为涪陵四大姓之一,因受徐巨的牵连,被邓芝北迁于蜀(今四川成都),担任猎射官或助郡军,后来又被称为弩士,在蜀汉亡国后北迁冯翊莲勺(今陕西渭南)。这些被两度迁移的涪陵谢氏,人数当在千家以上,可见其势力之大。也正是因为这种迁徙,涪陵谢氏一分为三,在蜀郡和冯翊都留下了生活的足迹。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谢姓中也融入了其他民族的血液,主要有南北朝时匈奴高车部人的直勒氏族和清朝满洲八旗的谢姓。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也逐渐同化成汉族。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谢姓最早活跃于河南南部。楚人灭申并迁谢姓族人于淮河上游,从此,谢姓族人开始了南迁的历程。春秋时期,谢姓已经迁到山东、湖北、湖南等地。战国时,谢姓一支移民四川。汉晋时谢姓已播迁到陕西、云南,贵州、江西、浙江等地,三国至南北朝时,谢姓家族成了天下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唐朝时,谢姓始人福建、广东,成为东南地区的大姓,明初人台湾。由于谢姓主体早在秦汉时期已迁离北方,虽经历东晋、隋唐的北方地区战乱,但对谢姓的伤害相对要轻。在中国历史上几次大迁移中,谢姓向南、西南和东南迁移,在南方稳定地发展。

  宋朝时期,谢姓大约有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2%,排在第三十九位。谢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约占谢姓总人口的13.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河南、福建、江西、湖南和四川,大约占谢姓总人口的73%。

  明朝时期,谢姓大约有7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5%,为明朝第二十一位姓氏。主要分布于江西、福建和浙江,大约占谢姓总人口的55.7%;其次分布于广东湖南、江苏。江西跃成为谢姓第一大省,占谢姓总人口的25.4%。宋元明期间,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方迁移,而四川谢姓人口主要向两广和湖南流动。全国形成了赣浙苏、川湘、粤闽三大块谢姓人口聚集区,重心进一步由北向东南转移。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谢姓人口已达到1010万,为全国第二十三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76%主要谢81集中于广东、湖南、四川,江西四省,大约占谢姓总人口的40.1%;其次分布于广西、福建、河南、安徽湖北五省区,集中了谢姓总人口的24.6%。

广东为谢姓第一大省,古全国谢姓总人口的13.7%。全国形成了以粤东为中心,向北西东三方向辐射的分布格局,谢姓人口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少见,西北罕见,在近600年间,谢姓人口流动方向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有一定的回迁,向西和南部地区的回迁十分强劲,由北向东南和南方的迁移不再是主流。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和堂号

  谢姓的都望主要有会稽、陈留、陈郡、下邳、冯翊,谢姓除以郡望为堂号外,还有威怀,安晋、东山,宝树等堂号。“威怀”和“安晋”的堂号出自东晋名臣谢安谢安名望很高,才气超人。桓温梦想篡位,扣押谢安,要求他合作。谢安坚决不屈服。桓温失败后,皇上拜谢安为尚书仆射,淝水之战,谢安与其侄子谢玄以少胜多,击溃苻坚大军,使晋朝转危为安。谢安的忠诚和威风使朝廷上下都敬佩他、怀念他、惧怕他。这就是“威怀”和"安晋”堂号的来历。

  2、宗祠楹联

  庭生玉树;世济凤毛。

  乌衣望族;凤羽名流。

  东山系望于苍生;西堂自夸夫奇梦。

  曹子有才称八斗;仓师无字不千斤。

  绝粒元都忠义两尽;悬旌唐县节孝双奇。

  3、族规家训

  父母生养子女身,恩比山高比海深。

  为人子兮侍左右,宜思养教方成人。

  在家婉容愉悦色,奉命唯谨从容身。

  长上有过容劝谏,莫为琐事伤天恩。

  兼听则明尽子职,和妻共孝悦双亲。

  病则侍奉汤药熬,逝则守孝祭葬殡。

  违逆执拗莫仿效,惰行结怨是辱亲。

  出仕公仆则移孝,作忠显亲扬名真。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谢姓历代名人285名,占总名人数的0.63%,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三十一位。谢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12%,排在第十六位;谢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61%,排在第三十五位;谢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69%,并列排在第三十二位。

  我国谢姓历史源远流长,到南北朝时,已成天下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名人辈出,尤其在文学领域中影响巨大。其中具代表性的有:东汉巨鹿太守谢夷吾;东晋名相谢安,名将谢玄、谢石,文学家谢混;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谢惠连,文学家谢庄,南朝齐诗人谢朓;北宋名人谢良佐;南宋诗人谢翱;元明之际学者谢应芳;明朝大臣谢迁,文学家谢榛;民国陕北中共领袖谢子长,医家谢观。

  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游线一:河南省南阳市境内谢国都城(谢姓发源地)

  申伯的封地谢邑在南阳的准确位置,至今仍有两种说法争执不下。一说是在南阳市宛城区(原南阳县)金华乡的东谢营村,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谭其骧教授持此说;另一说,是在南阳市唐河县苍台镇的谢家庄。

  两方都给本书提供了资料,南阳县以权威专家的研究为依据,唐河县给出的证据是最早记载有关古谢国事迹的史料实物——“式是南邦”碑首。(“式是南邦”出自《诗经大诗》中的《嵩高》一诗)南阳县曾召开了谢氏“源流学术研讨会”,唐河县则编印了《谢氏源流资料集》。两地都以谢氏真正的发源地自居。据资料表明,1977年在美国旧金山成立的“世界谢氏宗亲总会”,1990年10月组团回河南寻根谒祖时,这两个发源地一个也没落下。

  交通参考:南阳东谢营村:南阳火车站对面的南阳长途汽车站有到油田的车,在东谢营村下,车票7元。唐河县谢家庄:在南阳火车站下车乘汽车到唐河,车程1个小时,豪华大巴车12元,普通车8元,到唐河后再转乘到苍台镇的汽车,车程2个小时,车票7元,到苍台镇后可包三轮车前往谢家庄(或是古谢国),车费2~3元。

  游线二: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江蓬溪村余姚市泗门镇(谢氏宗祠)

  蓬溪村内居住的,是南朝文学家、画家谢灵运的后人。村中的康乐亭,就是谢家后人为纪念先祖谢乐公而建的。现在已是年轻人聚会的地方。

  蓬溪村始建于南宋,村子选址讲究,不仅风光如画,而且地形险固,四面都是高山,北面的缺口还被鹤盛溪封住,村子的出入口是溪西绝壁上的那架1里多长的栈道。村内的民居院落严谨,许多古舍采用蛮石原木,仅用几片粉壁勾勒衬托,简洁古朴、意韵淳厚。村里有一座始建于南宋的谢氏老屋“近去山舍”,门联是用陶土烧成的,署名“朱熹题”。现存的门墙用方砖砌成,严丝合缝。

  据说当时建房的工匠要用一天的时间磨一块砖。庭院内的缕花墙也非常精致,全长8.8米,分成菱花式透空窗框三组,嵌着81块雕有人物、花卉和花瓶的青砖。南宋年间,这里出了一位状元李时靖,村中至今仍留有状元街,朱赢曾来此拜访,留下了不少墨迹,“近去山舍”的门联就是其中之一。村中保存着大量的木结构清宫式民居,现在住着400多户人家。

  交通参考:在温州搭乘到永嘉县城的中巴,车程40分钟,票价5元,到县城后再转乘到蓬溪的中巴,车程1个小时,车票15元左右。顺道游:楠溪江原生态古村落群

(0)

相关推荐

  • 中华400多姓氏图腾和起源大全,快看您姓氏图腾是怎样的(一)

    #国风大典# 您贵姓?祖上姓氏图腾啥样呢?起源如何?假如有人问你,贵姓何来?起源在哪?你该如何回答?以下就是我国400姓氏图腾以及姓氏起源的相关传说. (卷之一) 赵氏图腾释义 [释义]赵,疾行.超腾 ...

  • 姓氏文化:祝姓

    姓氏渊源 得姓始祖 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即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有熊国君少典氏之子,又称有熊氏,因长居姬水,改姓姬.初为轩辕氏部落首领,在坂泉(在河北涿鹿东南)一战,打败炎帝,遂合二为一. ...

  • 姓氏文化:左姓

    姓氏渊源 得姓始祖 左彻.上古时期黄帝的官吏,传说曾帮助黄帝铸造三鼎于荆山之阳,令人惋惜的是黄帝在鼎成之日与世长辞.左彻悲痛难当,泪如雨下,于是他拿来黄帝的衣冠和权杖进行祭祀,以慰黄帝在天之灵.左彻之 ...

  • 姓氏文化:翟姓

    姓氏渊源 得姓始祖 轩辕.上古时期黄帝轩辕氏(一作有熊氏)部落首领,后为炎黄部落联盟的组织者.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翟国是远古时黄帝的后裔所建立,后为周朝的诸侯 ...

  • 姓氏文化研究专家冯志亮解析梁姓文化的前世今生

    梁姓是典型的南方姓氏,在两广地区最集中,按人口排列,为中国第二十二位姓氏.当今梁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85%,总人口大约在1130多万. 得姓始祖伯益,赢姓,称大费.柏翳,又称伯翳,上古时期颛顼 ...

  • 姓氏文化研究专家冯志亮解析郑姓文化的前世今生

    郑 郑姓是中中国第二十一位大姓氏,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当今郑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93%,总人口大约在1240多万. 得姓始祖郑友,姬姓,郑氏,名友,故又称姬友.郑友,史称郑桓公. ...

  • 姓氏文化研究专家冯志亮解析罗姓文化的前世今生

    罗 罗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二十位姓氏,主要分布在四川.广东.湖南.当今罗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95%,总人口大约在1260万. 罗姓始祖颛顼,姬姓,上古时期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又称黑帝或玄帝,号 ...

  • 姓氏文化研究专家冯志亮解析樊姓文化的历史发展

    樊 樊姓是中国人常见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一百零九位,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北地区.当代樊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5%,总人口大约有200万. 得姓始祖仲山甫.姓姬,周太王古公亶父后裔.周宣王时卿士 ...

  •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解析郭姓文化与历史发展

    郭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十七位大姓,主要分布在中原和华北地区.当今郭姓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13%,总人口大约在1500多万. 得姓始祖虢叔,亦称虢公,姬姓,周太王少子季历第三子,周文王之弟,周武王之叔 ...

  • 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冯志亮解析高姓文化与历史发展

    高 高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十九位大姓,主要分布在渤海湾.中原.东北地区.当今高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总人口大约在1330余万. 高姓始祖高奚(傒),姬姓,周朝齐国太公姜子牙后裔.齐国传至太公八 ...

  • 北京大学姓氏文化专家冯志亮解析余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余 余姓是中国第四十位姓氏,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当代余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8%,总人口大约有633万.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余,与舍字同义.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余字像树木支撑的房屋形,上部为 ...

  • 北京大学姓氏文化专家冯志亮解析田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田 田姓是中国第三十六位姓氏,在华北.中原.西南地区的分布比较集中.当今田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52%,总人口大约有685万. 田姓始祖田完.妫姓,名完.胡公满后裔,春秋时陈厉公次子,又称陈完.卒 ...

  • 北京大学姓氏文化专家冯志亮解析潘氏起源与人口繁衍

    潘 潘姓为中国第三十五位姓氏,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江苏和浙江.当今潘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52%,总人口大约大约有687万. 得姓始祖季孙,姬姓,名荀,周文王之孙,毕公高(姬高)幼子.武王伐纣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