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参考论文
摘 要: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繁和深入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培养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从知识、能力和态度与素养三方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外语人才 跨文化能力培养
一、外语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范围
跨文化能力培养属于跨文化交际学的范畴,跨文化交际学主要研究与非地区文化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冲突的成因及解决方法。跨文化交际学可以帮助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和不同语言的人类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体分为跨文化知识层面和跨文化能力层面两个主要分支。跨文化交际学的知识层次分支分为文化知识、语言知识和其他知识3个方面,涵盖了地区和民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文化地理、社会经济、宗教信仰、人口军事等各个方面内容。跨文化知识的培养可以通过科教读物、纪录片、网络媒体等方式来获取,也可以通过部分专业领域的钻研拓展来学习,如通过观看体育运动赛事从而了解体育运动发达地区的风土人情等[1]。
跨文化能力培养主要面向的就是跨文化交际学中的能力层面,是一种以当地国家语言能力为基础,其他语言和业务能力为延伸的综合素质培养。跨文化能力层面可以分为交际策略、社会能力和学习能力3个类别。跨文化能力培养要讲究一定的交际策略,具体包括:尽量发现可交际话题、规避敏感话题,在交际内容的选择上要向有建设性、可行性的方向靠拢。社会能力则包括与跨地区业务伙伴进行交流过程中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变通能力,如要适应对方的风俗、法律、宗教等。学习能力则是对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和问题进行发现、分析、解决和沟通的能力,不能崇洋媚外一味依附,也不能古板苛刻不懂变通,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
跨文化能力培养能够保证交流合作的有效开展,但具体培养的方式目前仍在探索和改革阶段。在我国提出面向全球培养国际实业人才、“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战略决策的大背景下,各地高校特别是语言类本科院校都开展了面向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探究符合我国教育制度和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跨文化交际学人才培养模式。跨文化能力培养要想由理论层面上升到教育实践领域,前提就是培养一支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经验的教师队伍,其次就是要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下功夫,用国际化的教材、教法和实践环节来促进学生与其他地区的人员进行交流,真正意义上实现跨文化交流学习,最后要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理念与方法,在发展中不断推进跨文化交际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工作。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意义
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核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这是我国近十年来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实现大国发展策略的重要教育战略决策。《发展纲要》明确了国际化人才的标准,即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语言和业务规则,能够处理和解决国际事务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人才。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可以看出,扎实的语言能力、专业知识只能、处理和解决交际问题的能力都是未来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大方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跨文化能力培养正好符合上述要求的标准,是国際化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教育部提出全国1200多所高等院校中的600所要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应用型语言类本科院校是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型国际化人才的前沿阵地,对于贯彻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近几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沿线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都积极投入到“一带一路”的合作中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共赢状态,国际交流的业务范围也更加广泛,科技、经济、工业、环保、基础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都在不断扩大,各专业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素质也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些都为应用型语言类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也为跨文化能力培养指明了方向[2]。
三、外语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改革策略
1.强化跨文化交流意识培养
跨文化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相对开放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跨文化交际学的交流策略要求能够接受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国际交流过程中做到语言得体、方式恰当,这样才能让交流更加具有理解性和接受性。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要有意识地将语言和文化交融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教学中加入相关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人文、社会经济、宗教信仰等文化知识和基本概念,一方面可以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补全学生在某个领域的文化知识空白。
语言和文化是一种长期共生的状态,跨文化意识则是连接语言技巧和文化知识的纽带,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还要去了解对方的风俗文化和理石传统,这样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国际交流中出现常识性的问题。学生在进行语言类专业课程学习时,也要在了解对方文化历史的基础上,逐步摆脱自身文化的束缚,将自己置身于文化交流情景当中去,用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和解决文化差异问题,掌握跨文化交流的策略技巧。参考论文
2.寓教于乐,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跨文化能力培养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其中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引导和家长的督促固然重要,但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和练习过程是否能够被学生理解,跨文化交流的意识是否能够形成,这都是由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能仅仅靠课上练习和作业来调动学生学习。比如可以利用学生喜欢观看美剧的特点,建议学生通过美国生活电视剧来了解美国电视剧,通过部分情节的延伸来教给学生美国人的思维方式等。
参考文献
[1]段红鹰.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08):83-94.
[2]张敏.应用型本科院校外国语言文学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人才资源开发,2017(06):106-107.
论文参考链接:http://a.shayumeichuang.com/index.php?c=show&id=7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