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风俗不改,害完我们害下代
这些风俗不改,害完我们害下代
徐福记
盛大婚礼 图片选自网络
中国乃礼仪之邦,孔孟孝道甚是浓厚。除夕祭祀吃团圆饭,熬夜守岁,春节拜年走亲戚,清明扫墓祭祖,重阳敬老爱老等传统节日习俗一直传承至今。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对先祖的追思、对老人的孝敬、对亲人的关爱,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光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思想观念的转变,各地或多或少地滋生了一些陈规陋习和不良社会风气。例如: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互相攀比,各种酒席泛滥,人情成灾;还有某些地方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单调欠缺,打牌赌博之风盛行,形成了一股吃喝玩乐、贪图享受的奢靡之风。这些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的不良风俗,不知是何时开始形成的,这些风俗不改,害完我们还会害下代。
图片选自网络
首先说说春节吧。农历新年本是我国一个最为隆重热闹的传统佳节,一年到头,家人团聚,拜年走亲访友,表达亲情,联络友情。或利用这个难得的长假带上家人,邀上几个亲友逛逛庙会,来一趟新年旅行,都是很开心快乐的事。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价值观的改变,现在的年味也渐渐变了。过年仿佛成了每个家庭不堪忍受的负担,让人感到身心疲惫。
小时候过年时,农村人宰头自养的猪,杀几只喂的鸡鸭,蒸点年糕,买点瓜子糖果罐头之类的年货。条件好的再请几个裁缝师傅到家给一家老小做几件新衣服就很讲究了。如今那种穿上新衣,收着几块压岁钱,吃着平时吃不到的东西,放着几挂爆竹就很知足的年味已成为记忆。
图片选自网络
现在的新年已成为人们花天酒地、尽情欢乐的代名词。购买衣服、置办年货、烟花鞭炮、烟酒礼品、贺岁红包等等,一年比一年档次要高,是每个家庭一笔不小的开支。整个春节每顿肉酒肉饭,喝得两腿打转,还要扶上麻将桌继续熬战,人民币当纸钱,输个千儿八百,面不改色心不颤。每天持续这样的生活,对人的身体健康是极大的摧残,好多人因此倒在了酒局牌桌上,教训也是惨痛的。
春节一过完,一年的积蓄花去大半,人也累得天昏地暗。这还没完,短暂的休整停歇之后,在左邻右舍、朋友同事等所谓的圈子中又要开始新一轮的“春客”轮流转。这一轮一般选在周末,大都在酒店里搞。有些人社交广圈子大,今天你接我,下周我接你,一直从年头接到腊月底,“春客”才告一段落,年也就算过完了。可下一个春节又来了,接着过呗,反正能刺激消费,搞活经济。
图片选自网络
大家一定不会忘记今年疫情期间的这个春节,我们隔离在家,足不出户。亲朋好友靠电话或视频拜年互致祝福,每天在家陪伴家人,享受美食,既轻松又快乐,我觉得这样的春节也过得挺好的。
再说说现在的红白喜事。洞房花烛新婚之喜,凤栖高梧乔迁之喜,老人百年过世之丧,亲朋好友聚而庆贺恭喜或凭吊致哀,礼尚往来。这本是人之常情,也无可厚非。而随着风俗的演变,人们不再是单纯的因确有其事而或喜或悲,而是考虑怎样才能办一次酒席收回近年来送出去的礼金。于是就“无事找事”产生了五花八门的办酒名目。大到出生满月,生日宴会,参军升学,离婚再娶;小到投资兴业,店铺开张,买车换车,生病住院,职务升迁……更有的过个牛娃,生个狗娃,下个猪崽也都要大张声势,办上几桌。办一场酒席给亲友带来的礼金开支不说,光是生活费少则几千,多则几万不等,都是惊人的浪费。人们用大量的时间疲于应酬,忙于达礼,影响着正常的生活秩序,劳民伤财。
图片选自网络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上计生政策导致的中国年轻人口男女比例失调,在男多女少的当今社会,结婚的彩礼也水涨船高。几万元已远远不够,一般十几万,有的地方多达几十万元。如此这般的天价彩礼也是一种歪风邪气,让好多普通家庭无法承受。在办婚事过程中,人们也爱慕虚荣,死要面子活受罪。主要表现在婚宴菜品要丰盛,烟酒茶水要上档次,婚房要布置豪华,婚车要名贵,队伍也要大。最后还要请上专业婚庆团队举办一场盛大热闹的婚礼仪式。使原本期盼的喜事成了好多父母心中的忧愁,一子成婚,全家返贫。条件差点的人家更是望而生畏,把很多适龄男青年拒于婚姻之外,有的最终只有打一辈子光棍,这也给整个社会今后的养老带来了压力。
图片选自网络
我们应该大力倡导文明进步的婚姻观念。只要两人真心相爱,能够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就不必在意彩礼的轻重,婚礼的繁简,因为那些毕竟不是婚姻幸福美满的真谛。找一处能够容下二人的住处,拍几张温馨甜蜜的结婚照,领一张鲜红神圣的结婚证书,来一次愉快浪漫的蜜月之旅,不是很美吗?
丧事铺张浪费,大肆挥霍更是令人瞠目结舌。虽然大多地方早已实行了火葬制,但有的农村目前仍然把火化后的骨灰套装入棺木中进行土葬。既侵占了大批土地山林,又浪费了宝贵的木材资源,还增加了安葬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