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且行且发展 杂谈Dolby Vision(杜比视界)
【影音中国 hdavchina.com】
HDR的概念对于家庭影院爱好者来说相信肯定不会陌生,这种被称为高动态范围显示的图像技术,能够带来更真实的高光和暗部细节以再现创作者的真实意图,被广泛应用于平板电视、投影机等显示设备,在内容端也获得超高清蓝光电影、视频流媒体资源、电子游戏的支持。发展至今,HDR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圈,而关于它的规格,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或者鉴于不同的制作理念,HDR形成了包括HDR 10、Dolby Vision、HDR 10+、HLG在内的多种技术规格,从现有几种规格的发展阶段来看,只考虑当下,不考虑它们以后的上限程度,Dolby Vision可以说是其中最成熟与前沿的一种。
从理论上来说,基于动态元数据的Dolby Vision显示效果自然要比其它非动态元数据的HDR技术更为出色,不过基于各种原因,我们常见的家庭影院显示设备比如投影机、平板电视等等却甚少有对Dolby Vision的支持,而HDR 10、HLG则是各种司空见惯。另外,片源也是一大因素,跟日益壮大的UHD片源相比,目前但凡是标注HDR效果的蓝光碟基本都只支持HDR 10,能够支持Dolby Vision的实在少得可怜,照理说Dolby Vision拥有更好的视觉效果,但为什么它反而没有形成后来者居上的势头呢?另外,我们也看到不少网友表示,他们在平板电视上并没有发现Dolby Vision相比较其它HDR规格的过人之处,看起来平平无奇啊!这又是为什么呢?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还要从Dolby Vision本身说起。
Dolby Vision基于动态元数据处理,可以带来更加真实的光影效果以及更讨喜的色彩表现力
什么是Dolby Vision?这个问题我们此前已经有不止一遍的介绍,在此只简单复述一下它的概念就好。Dolby Vision是一种能够充分发挥显示设备色彩、明暗对比优势的HDR技术,与其它HDR规格类似,它也基于元数据处理, 只不过这些元数据是动态变化的,也就是说它并不会套用一个固定的算法,而是针对不同的场景,进行实时优化,看起来画面自然是漂亮、真实许多,尤其是当画面中拥有较多的明暗层次时。
那为什么Dolby Vision的普及程度远比不上其它的竞争对手呢?原因有很多。首先,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授权费用。杜比公司对Dolby Vision的授权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包括企业本身以及产品机器等等,申请者需要填写相当详尽的资料,与此同时还要向杜比公司缴纳一定的授权费用。而与之相对的HDR 10,包括即将来临的HDR 10+则是一个完全免费的技术标准,就好比当前的Android系统,因为免费和开源,自然使用的厂家也就多了起来。
其次,显示设备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事实上Dolby Vision对显示设备的素质也有一个近乎严苛的规定,其要求的屏幕最低对比度为200000:1,峰值亮度能够达到1000尼特,色域方面需要接近Rec 2020并支持SMPTE ST2084 HDR格式。因为亮度的缺乏,这也是为什么当前几乎没有家用投影机能够支持Dolby Vision输出的原因。当然仅有亮度还是不够的,现在市面上许多平板电视已经有足够的亮度达到Dolby Vision的标准,但论及其它的指标,比如对比度,比如色域范围等等,是否能够达到要求又得另当别论了。在种种条件的影响之下,我们自然很难看出Dolby Vision的优势所在。
那么是否Dolby Vision的效果就一定好于HDR 10呢?从理论上来说,没有错。但事实就像我们前面说起的那样,由于受到显示设备本身的限制,并不是在所有环境中Dolby Vision的显示效果都能好于HDR 10,关键还要看器材的配置。另外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进一步发展,Dolby Vision是否能够一直成为综合素质最突出的HDR规格也很难说,因为当前我们已经能够看到其它正在发展中的HDR技术,比如同样是基于动态元数据并且免费的HDR 10+,比如还有Technicolor的Advanced HDR,另有消息称IMAX即将与DTS合作制定新的家庭影院标准,其中也包括HDR部分,所以关于HDR的未来仍然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并且也有不少值得期待的地方。
Dolby Vision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HDR规格之一,除了应用在家用领域和移动设备之外,它还是杜比影院中最抢眼的视频显示技术,更大尺寸画面更能感知Dolby Vision在色彩还原、高光、暗位等方面的表现力。
说起Dolby Vision的应用,想必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停留在家用领域。确实,融入家庭影院是Dolby Vision着重推广的重点内容之一。目前如果我们想要在家里享受到Dolby Vision带来的视觉效果,一个重要前提是需要具备以下三大条件:信号源、软件以及显示设备,三者缺一不可。当前市面上并没有支持Dolby Vision的投影机,显示设备除了平板电视之外,消费者几乎没有其它的选择。至于平板电视的选购,如果想要更好地看到Dolby Vision的效果,在不差钱的情况下当然是选择越贵的设备越好。软件方面,对于国内的用户, 通过4K蓝光碟播放的方式几乎是家庭影院当中获取Dolby Vision的唯一手段,遗憾的是当前我们国内能够买到的支持Dolby Vision显示的蓝光碟片并不是很多。如果是国外的用户,除了4K蓝光碟,他们还可以通过各种视频流媒体的形式 观看Dolby Vision节目,比如amazon、NETFLIX、VUDU等都提供了相应的内容供用户点播,相比之下,国内的高清流媒体普及速度却远远跟不上国外的步伐。
跟Dolby Atmos一样,Dolby Vision其实还是一个商用标准,杜比把Dolby Vision应用在其自身的杜比影院之中。配合Dolby Atmos音效,试想一下,一个画面更大,声道更多的“杜比家庭影院”是种什么样的体验?需要说明的是,在商用领域Dolby Vision有且只有应用于杜比影院,也就是说,想要感受到原汁原味的Dolby Vision,只有杜比影院一个选择。其它影城的杜比影厅其实并不具备Dolby Vision的画面输出效果。目前国内的杜比影院并不多见,仅集中在北京、上海等部分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而它每年的布局速度又确实有些缓慢,但从观众普遍好评的反馈来看,杜比影院的视听效果确实有其独到的地方,值得其它地区的影迷们继续等待。
Dolby Vision除了应用于家庭影院和商业院线,它同样还能应用在移动设备端。2017年iPhone X的面世可以说非常耀眼,尽管其本身并不完美,不过它的发布却引领了全面屏手机潮流的真正来临,在此之前全面屏手机更多的只是偏向概念的产品。当然,全面屏只是一方面,iPhone X另外两大特点才是真正吸引“画面党”关注的地方,一是OLED屏幕,二是对Dolby Vision的支持。可能因为宣传力度的欠缺,事实上第一款Dolby Vision手机并不出自苹果,而是LG G6,但直到iPhone X的发布才让越发多的人去关注这个还能应用于移动设备端的HDR技术。在手机中置入Dolby Vision的目的跟显示设备一样,都是为了让观影时能够获得更精彩的画面表现力。
时隔一年,苹果发布的三款新手机iPhone Xs、iPhoneXs Max、iPhone Xr同样支持Dolby Vision输出,不过令人唏嘘的是整个Dolby Vision手机阵营却没有因此扩大多少,廖廖可数的几款智能手机看起来颇有危如累卵之势,或许移动设备并不是杜比公司布局Dolby Vision的重点。反观国内,因为在线资源的匮乏,我们也很难真正触及Dolby Vision在手机屏幕上的显示优势,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Dolby Vision更多时候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
Onyx LED影院是三星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其展示、推广三星最新显示技术的最佳应用场所
HDR 10+同样基于动态元数据处理,得到了众多硬件制 造商、电影发行商的支持
IMAX Enhance是一个新的家庭影院视听认证标准,同时它也包括HDR部分
Technicolor Advanced HDR是一种小众的HDR规格, 据介绍Technicolor SL-HDR1也将使用动态元数据
在此之前,我们总能看到这样一种论调:HDR 10跟Dolby Vision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因为能够兼容Dolby Vision的设备势必也能支持HDR 10,而作为厂家当然是希望自己的设备能够支持更多的HDR规格以吸引更多消费者注意。这么说来倒也没有什么毛病,不过毕竟今时不同往日了,此前仅仅只有Dolby Vision基于动态元数据处理,作为对比,当设备性能足以符合HDR所有的苛刻条件时,HDR 10确实很难与之正面抗衡。但别忘了,现在还有个HDR 10+,人家可是同样基于动态元数据,而且HDR 10+还没有专利授权费用,由于开源性它还能让厂家拥有更多的自由定制。试问当HDR 10+的技术进一步成熟,片源进一步丰富,精明的厂家们还会执着于Dolby Vision吗?
商用领域也是如此,目前HDR 10+的最大支持者便是三星,杜比虽然拥有自己的专属院线,但三星也有啊!这里并不是鼓吹三星,只因三星还是全球OLED、QLED显示设备的领导者,当一个硬件制造商同时兼任标准制定商,杜比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而且除了HDR 10+,Dolby Vision背后还有虎视眈眈的IMAX Enhance,虽然后者目前并没有泛起太大的波澜,但谁能保证它就是盏省油的灯呢?
人们总是习惯于把强者当作对手,杜比成为众矢之的侧面可以看出它的强大,既是荣幸,也是不幸!但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相信大家还是很乐于看到这样的场面,谁都不想让一家独大,你可见滴滴公司如此傲慢便是缺乏竞争的结果,作为全国最大的网约车平台,在抢走大部分出租车生意,迅速“喂饱”自己的同时,不及时提升自己的审查体系和服务体系,罔顾乘客生命安全,最终让人抓住了“小辫子”,试问这个时候不“狠踩”你什么时候“踩”你呢?激烈的竞争虽然会让厂家倍感压力,但同时也是一个互惠互利的结果,一方面为 了生存厂家只好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消费者得到的选择也多了,真真切切看得出来的实惠,谁能说这不是一件好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