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女人》之爱花(30):王一东巧遇阿木钻 李爱华饥饿吃祭品
49
李爱花、王一东抱着雪莲,趟过清水河,一直往东走。他们越过沙漠,爬上一座小山丘,面前忽然开阔起来。天,高高的,蓝蓝的。碧绿碧绿的草原铺在脚下,一眼望不到边。一群羊散在草原上,就象一朵朵白色的芙蓉花。王一东站在山顶,忘了饥饿,高声喊道:
“喂——”
声音散在空中,落在草原上,荡起了一缕缕的好心情。
“有羊群就有人家,咱们过去讨点吃的,休息休息!”一东对爱花道。
“他们能留咱们吗?”爱花问道。在爱花的心里,这些当地人都是一些象乌米蛋一样凶狠的家伙。他们逼死了自己的丈夫幸福,逼死了许多无故的乡亲,自己也险些死在沙漠里。这青藏高原,欠她的真是太多,太多!
“会的!”一东肯定地说,“其实,循化撒拉的人是热情好客的,你不要让乌米蛋之类的人遮住了自己的眼!”
一东给爱花介绍撒拉族人。循化撒拉族人是在元朝的时候迁入循化的。元朝的时候,一队人马从中亚撒玛尔罕出发,越过新疆,来到循化,定居下来。后来与周围的藏、回、汉、蒙古等族人长期相处,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撒拉族。撒拉族人通汉文,信仰伊斯兰教。他们以放牧、养羊、采伐为生。撒拉族人悠闲散淡,热情好客。
两个人边说边走下山丘,向羊群方向走去。牧羊的是一位老人。他戴着一顶毡帽,穿着一件长袍,古铜色的脸膛,额上堆满了皱纹。他看见从山丘上下来的李爱花、王一东,忙骑着马,迎了上去。
到了眼前,一东觉得这位大叔有些眼熟,但又想不起来。那位大叔下了马,看了看王一东,一下子认了出来。他走上前,紧紧地拉住了一东的手,说:“恩人啊,可见到你啦!”
一东也认出来了,是阿木钻大叔。
一东说:“大叔,咱们可真是有缘份啊,没想到这么快就见了面。”
爱花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但她从老人慈祥、和蔼的眼神里,看出了老人的热情与友好。
“我叫王一东,在这里垦荒,迷了路。几天没吃东西了,想讨口吃的!”
阿木钻大叔明白了。一东遇了难,他们需要休息,吃饭,喝水。老人高兴地说:“我们请还请不来呢,今晚,我得好好感谢你!”
他把爱花扶上了马,自己牵着,跟一东一起,向羊群的另一边走。
前面不远处有一顶帐篷,那是老人的家。阿木钻大叔对着帐篷大声地喊。帐篷里走出了一位大娘,头上披着白色的盖头。她走到马前,从爱花的怀里接过小雪莲,把爱花、一东请进了帐篷内。
大娘抱着小雪莲,看着雪莲那可爱的小脸蛋,脸上堆满了笑。她取出半碗羊奶,用一把小匙,一点一点地喂到雪莲的嘴里。雪莲吃饱了,两只小手不停挥舞着,不时地发出咯咯地笑声。
阿木钻大叔走出帐篷,骑上马,向远处走去。不一会儿,阿木钻大叔赶着羊群回来了。一东走出帐篷,帮忙把羊赶进了圈。
阿木钻大叔宰了一只羊,把羊肉挂到火塘上面的铁钩上。
爱花知道这是循化撒拉人待客的最高礼仪。爱花感动了,她拉着大娘的手,眼眶里贮满了泪。
撒拉族人严禁饮酒。家中一般不备酒。忌食猪肉、狗肉、驴肉和自然死的畜禽肉及动物的血。平日里,以面食为主。主要有花卷馍、面片,擀面、搅团等。放牧的撒拉人有喝茶的习惯。
塘火升起来了。屋里散发着浓浓的马粪味。但肉的芳香很快弥漫了整个小屋。阿木钻大叔取出刀,割下一块,递给爱花。又割下一块,递给一东。四个人围着火塘,吃着羊肉,喝着奶茶,边说边比划,气氛热烈而又友好。
“小伙子,你是一位好心肠的人,好人一定会有好报呢!”阿木钻大叔道。
“你们俩认识?”爱花问道。
“岂止是认识?”阿木钻大叔说,“一东还救过我的命呢!回来后,我跟你大娘常唠叨他,没想到,咱们这么有缘份!”
阿木钻大叔把自己如何在循化撒拉县城卖羊,如何遭到坏人暗算,一东如何相救的事,细细地说给爱花听。爱花听后,心里道:“一东有颗金子般的心呢!”
一东把羊圈山的事说给阿木钻大叔听。阿木钻听说死了100多人,心里悲痛极了。他说:“我就反对垦荒。大山有灵性呢!树是大山的肌肤,你们砍了上面的树,就等于剥了它的皮,它能不发怒吗?我在这高原住了一辈子了,我深深地知道这个道理。山那边,原来都是草原。人们垦荒,种青稞。结果,庄稼没有种几年,却变成了沙漠!”
“大自然是一个圈,这个圈里,许多东西既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赖的。你就说狼吧,这种野兽,在高原上最常见。它们吃羊,也敢向人进攻。可是,没有这些狼,这高原就不叫高原了。没有了狼,豹子、虎就没吃的。没有了老虎这种山中之王,高原的野兽界就乱了秩序。”阿木钻大叔喝着奶茶,讲了许多青藏高原的道理。爱花、一东听了,不住地点着头。
夜,深了。阿木钻大叔向火塘里又拢了一些马粪。火塘红膛膛的,屋里暖融融的。一行人,围在火塘边,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拂晓,两个人便向大叔大娘告别。大叔把剩下的熟羊肉包了,递给一东。大娘在一东的水壶里装满了奶。
“小伙子,一路走好!”阿木钻道。
“阿木钻大叔,你们也要多保重!”
“爱花,啥时间到草原,一定要来看我们!”大娘抱着小雪莲,亲了又亲,舍不得丢手,她说,“这小姑娘,真是可爱极了!”
“大娘,多保重!”爱花从大娘手中接过雪莲,对大娘道。
两个人向大叔、大娘鞠了一躬,踏上了新的征途!
50
循化撒拉是一个小城,一个十字街,四条断头路。窄窄的街道上,布满了卖兽皮、山货、香裱之类的小商小贩。这是1961年的春末,“共产风”刮过之后,这座古老的小城出现的繁荣景象。
李爱花与王一东进了城。王一东抱着孩子跟李爱花一起,四处寻找河南移民接待站。找遍了全城,也没有接待站的影子。有人建议,让他们到县政府问一下。
李爱花、王一东进了县政府大门,一位姓张的年轻人接待了他们。小张告诉他们,河南移民已于半月前乘军队的车到西宁去了。接待站属临时机构,移民走后就撤销了,工作人员随大队人马到西宁做服务工作。他让他们想办法赶往西宁。西宁火车站驻有循化撒拉的人,他可以帮他们联系。
循化撒拉到西宁还没有能客车。军队送移民的车属临时任务,不可能再单独送他们。太阳落了山,天渐渐地暗了下来。李爱花与王一东身无分文,又没有介绍信,走了几家旅社,都被轰了出来。
王一东去找原来打工的那家骡马店。店里的客房已经全部租了出去。就是没有租出去,店主也不会让王一东住。生意人讲的是效益,店主不愿做亏本的买卖。门外有一个棚子,拴骡子拴马的,里面堆满了干草。王一东软磨硬缠,店主终于答应让他们住在里面。
粮袋里只剩下一小块羊肉。王一东递给李爱花,自己便溜出了骡马棚。
王一东在空荡荡的街道上转悠,一双饥饿的眼睛搜索着一间又一间紧闭的大门。一东往城东走。城东有一家寺院,寺院的门紧锁着,门缝里透出了一丝亮光。左边的院墙倒了一大截儿。王一东从缺口处溜了进去。
寺院的喇嘛早已还了俗,寺院被政府封了门。善男信女们白天不敢来朝拜,夜晚偷偷地从院墙缺口处进来,上柱香。香客走了,香案上留下羊头、水果之类的供品。
王一东吹灭了蜡烛,脱下衣衫,把能吃的东西,一咕脑儿地扒进了衣衫里。
李爱花见王一东带回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心里起了疑。
“你从哪里弄来这么多好吃的?”
“朋友送的!”
“这位朋友是干啥的?”
“你甭管,赶紧吃饱,明天还要赶路呢!”
“你不说,我就不吃!我们饿死也不能干哪些偷鸡摸狗的事!”
王一东只好把去寺院偷供品的事说了出来。
“我就知道,这些东西不会有人白送!”
“就是送的!是神灵们送给咱们的救命粮。吃吧,神灵以慈悲为怀,不会怪罪咱们的!”
李爱花读过书,不信佛。既然是佛的供品,吃一点也无妨。
两个人偎依在草堆里,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图片由春花开满山提供外,其它摘自网络,与内容无关)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
通联: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人民路县委大院一号楼3楼县文联 田野(收)
邮编:474450 电话:13569243979 0377—6922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