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这个地方不得了,日日月月都在下雨
什么地方日日月月都下雨?面壁崖!在春天的季节里,到面壁崖去淋雨,会淋出朝气,淋出活力,淋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面壁崖位于淅川县坐禅谷风景区内,是香严寺违规和尚面壁思过的地方。我们迎着暖阳,沿着山间的林阴小道,拾级而上。忽然,一块高约5米的巨石,横立在小道上。巨石中央,有一道窄窄的不规则的石缝,仅容一人侧身通过,这便是石门。过了石门,就是面壁崖。
面壁崖由一块高约30余米的岩石组成。他像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立于这崇山峻岭之上。这雄鹰的翅膀,在30余米的高空,向外舒展,向外延伸。更为奇妙的是,这岩石本身又是一个涌泉。泉水从翅膀的石缝中喷出。一道道,一条条,洒向空中,落到地上,形成了一个雨的世界。石门外,艳阳高照;石门内,大雨倾盆。真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有晴”却“无晴”!
面壁崖的形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古时这里住着一对恩爱小夫妻。一天,小伙子上山打柴,一个黑熊精趁机将其美貌的妻子掠入古山寨,欲留作压寨夫人。小伙子回来后前去讨要妻子,却被打得皮开肉绽,昏死在山中。一只神鹰从此掠过,打抱不平,与熊精展开搏斗,直打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神鹰打死熊精,救出小夫妻,终因耗尽力气,累死后化作这展翅欲飞的巨石。这当然是神话,是人们对面壁崖成因的一种猜测。然而,在面壁崖淋雨,体验到了比这传说更美更深的感受。
这里的雨,温温的。洒在空中,热气腾腾。落到身上,丝丝凉凉。面壁崖前,有一个石雕的和尚,站在崖前,双掌合拢,闭目思过。那光光的脑门,那严肃的神情,那被雨水淋出青苔的双臂,给人一种地崩山裂海枯石烂永不动摇的毅力。我模仿和尚的样子,双 手合拢,双目紧闭,心绪平静地立于崖前。耳边,滴滴嗒嗒、嗒嗒滴滴。头上,雨点落下,丝丝凉凉,使人清新,催人奋进。这时,我不禁赞叹这面壁崖的雨:这实在是滋生万物的雨啊!
面壁崖的前面,有一座风雨亭。红柱石凳,飞檐斗拱。我走出雨帘,来到风雨亭。放眼望去,面壁崖下的山坡上,树枝在变绿,小草在发芽。几株杏树,已绽出粉红粉红的脸膛。石门外,夕阳如火,染红了半边山。
面壁崖的春来早!向前一步,就是一个艳阳天!(此文刊发于2005年4月5日《河南日报》(农村版);2005年9月5日《南阳日报》,图片摘自网络)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