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创作《红楼梦》运用得最为成功的艺术手法
文/归途如虹
中国古代的小说一开始是一些志人志怪的作品,情节荒诞离奇。后来,有了话本小说,话本小说是由说书艺术发展而来的,注重情节,可是在人物刻画方面还是略显粗糙。到了明清时期,小说艺术开始大放异彩。有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等优秀的白话小说。这些小说里已经出现了个性色彩十分鲜明的人物了。
而曹雪芹则进一步地将人物刻画看成小说艺术的精华和重点。在第一回里,曹雪芹就开宗明义,说明《红楼梦》就是写了几个异样女子。第二回里,则更加明确地让贾雨村说出了“正邪两赋”这样独特的人性观。可以说,曹雪芹在塑造人物上所下的功夫是很深的。
塑造一个血肉丰满,个性特点突出的人物就要细致地展现出这个人物的所思所想。而心理描写就是很好的方式。
我觉得《红楼梦》里的心理描写是很精彩的,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尤其是对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这三位主角的心理描写,更是十分深刻。
我们先来看贾宝玉。贾宝玉是一个情痴情种,是一个具有少女情结的人,也是一个怜香惜玉,十分具有同情心的人。曹雪芹对贾宝玉的心理描写,就十分鲜明地展现出他这一方面的特点。
看到龄官画蔷,贾宝玉就很心疼她。他是这样想的:“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说不出来的大心事,才这样个形景。外面既是这个形景,心里不知怎么煎熬。看他的模样儿这般单薄,心里那里还搁的住煎熬。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过来。”
这段心理描写很感人。这已经不是推己及人了,而是完全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想要帮助对方化解心中的愁苦。同时,又因为无法分担别人的愁绪而感到无可奈何,怅然若失。这样的同情心比仁者爱人更进一步,更加细腻,更加深沉。很多人都有同情心,可以又有几个人会像贾宝玉那样如此细致地替别人考虑呢?
更加让人感动的地方在于,贾宝玉的痴,他自己被雨淋湿了,却完全处于忘我的状态,只想着提醒龄官避雨。可见,贾宝玉是一个很无私的人。后来,他看到龄官和贾蔷之间的感情,悟出了“人生情缘,各有分定”,思想进步了。可见,龄官在贾宝玉的人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她可以说是林黛玉的一个分身了。
贾宝玉还具有民胞物与的情怀。第五十八回里,他看到杏花凋零,叶稠阴翠,就觉得很感伤,觉得自己辜负了杏花。又联想到邢岫烟许配给了薛蝌,觉得少了一个好女儿。看到一只雀儿,他居然因为自己不像公冶长那样懂得莺啼燕语而感到遗憾。这些心理活动里,有对生命的怜爱,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
而林黛玉的心理活动则主要体现在对爱情的执着和对自身命运的叹息。林黛玉刻骨铭心地爱着贾宝玉,却觉得自己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是一个薄命女。因此,她是一个十分多愁善感的人。
可以说,《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心理活动被曹雪芹写得最为细腻,最有层次感。限于篇幅,我只举两个例子。
第二十六回里,林黛玉吃了闭门羹,心里很难过。她的想法是:“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林黛玉因为吃了闭门羹,想到自己孤苦无依的处境,觉得十分伤心。这不是林黛玉在自怨自艾,而是林黛玉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自己处境的尴尬和凄凉。更加让林黛玉觉得难过的是,她看到宝玉和宝钗二人。
心里面想着:“必竟是宝玉恼我要告他的原故。但只我何尝告你了,你也打听打听,就恼我到这步田地。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林黛玉在花阴下悲悲戚戚地哭了起来,结果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这一段心理描写,十分真切,而且相当具有诗情画意。
第三十四回,林黛玉看到了贾宝玉派晴雯送来的半新不旧的手帕,百感交集,想到:“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
这一段心理描写,可以说是层层深入,将林黛玉在封建礼教的压抑下好不容易得到定情信物的时候那复杂的内心活动写得淋漓尽致。林黛玉并不是发自内心认可封建礼教,她有叛逆的一面。可是,她很清醒,她知道封建礼教的严酷。她也并不愿意为了追求爱情而牺牲自己和贾宝玉的名声体面。林黛玉不知道自己的婚姻大事是否能有个好结果,又感到十分迷茫。可以说,这段心理描写将林黛玉在那个不允许自由恋爱的环境下既执着于爱情,又对未来感到不安的矛盾心理写得十分具有深度。
无论是喜欢薛宝钗的人还是不喜欢薛宝钗的人都无法否认薛宝钗是一个心机深沉的人。曹雪芹对薛宝钗心理活动的刻画也体现出这一点。
第二十七回,曹雪芹两次对薛宝钗的内心活动进行了描写。第一次是薛宝钗去找林黛玉,又看到了贾宝玉走进去。她是这样想的:“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喜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
这段心理描写体现出薛宝钗考虑问题周到,性格沉稳持重的特点。也体现出薛宝钗作为一个大家闺秀,注重自己的名誉,注重自己的形象的特点。可以说,曹雪芹通过这样一段心理描写将一个心思缜密的大家闺秀刻画得很到位。
薛宝钗在滴翠亭听到了林红玉和坠儿的对话,她是这样想的:“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声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这段描写让人不得不佩服薛宝钗的心细如尘。林红玉是贾宝玉屋子里一个不得宠的丫鬟,贾宝玉一开始都不认识她。可是,薛宝钗却可以仅凭她的声音就判断出她是谁,还对她的性格了如指掌。可见,薛宝钗平时多么关注怡红院。薛宝钗作为一个十分注重自己身份的人,自然不愿意牵扯到这些是是非非当中来。于是,薛宝钗为了躲是非,选择了撒谎,选择了把无关的林黛玉牵扯进来。薛宝钗这样做是否是故意嫁祸,暂且不论。可是,薛宝钗的确是一个颇有心计的人。
《红楼梦》里的心理描写很多,曹雪芹写得也很细致。这是曹雪芹对于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一大贡献。可以说,曹雪芹是一个十分注重人物塑造的作家。他把人物看成是小说的中心和灵魂,这种创作思路,在中国小说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喜欢就分享一下,或点个赞,点个在看。期待您关注一下我们这个公众号“珍爱红楼梦”,投稿请加主编微信号:zahlmw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