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历史画,演绎一个意料之外的故事给你看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东西逐渐消逝,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或许多年以后,很多东西都将不复存在,但它们可能会出现在我们的旧照片中。

如果说照相让我们可以更好的记录曾经的自己,那么绘画自然是在照相出现之前最佳的记忆留存方式。

历史画为我们留下了鉴别历史史实的最佳凭证。在古代中国,历史画主要是历史传说或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主题的人物画。这类作品不同于纪实性的作品,题材更加灵活,内容也有着不小的演绎成分,但它们却是艺术家眼中的历史图景。

在历史画中,历史人物的描写是最为多见的。诸多历史上的文人贤达更是画家们乐于表现的主题,伯夷、孔子、张良、苏武、孔明、竹林七贤、谢灵运、谢安、韩熙载、唐十八学士、李白、苏轼、宋江……再加上历代的皇宫贵族、帝王嫔妃,可以载入画布的人实在不慎枚举。

李白行吟图

苏武牧羊图

对于历史而言,时代越往后,我们所能记录或猜测的前朝名人自然也就更多,因此,在中国的古代绘画史上,要说这类历史人物题材的创作还得看明清时期。

蔡文姬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后汉书·董祀妻传》

蔡文姬是东汉时期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董祀妻传》所记录的就是“文姬归汉”故事的原型。蔡文姬富有传奇性色彩的一生被多次编入小说、戏剧之中,同时她的故事也成了画家们常选的重要素材之一。

文姬归汉图(局部),张瑀,29cmx129cm

现在传世的“文姬归汉”最早画作是金代张瑀所画的《文姬归汉图》,而最著名的还是明代专以人物画著称的仇英所作的同主题作品。

文姬归汉图,上官惠

在大多数表现蔡文姬回汉的作品中,大多需要一个天寒地冻场景表现出蔡文姬在胡地的艰辛,而上官惠的作品则描绘了蔡文姬在梅花盛开的山间骑马缓行的情形。这与常见的同类题材所画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迥然不同,显示出作者的别具匠心。

汉初三杰

苏六朋是清代道光时期广东人物画家,他的作品人物题材广泛,既有风俗画,也有历史画。他所绘历史人物,大多为丈二匹的高头大轴,相信主要是为了迎合当时市场的需要而特别所制,《汉初三杰图》就是其中之一。

“汉初三杰”是指汉代的张良、韩信、萧何,三人均是具有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将三人的形象刻画的十分生动,他们的故事也成了千百年来画家们乐于表现的主题。

汉初三杰图,苏六朋,广东省博物馆

这张图是苏六朋给他的好朋友张护画的,画中最然出现了纯粹的人物造型,但从三人各自的神态造型我们就能清楚的分辨他们分别是谁。

手持文书、翩翩少年者为张良;身着武官服饰、腰佩宝剑者为韩信;身穿文官官袍、儒雅文静者为萧何。

陈洪绶

对于历史人物的刻划,明代的陈洪绶可以说是居功至伟。他是晚明具有革新意识的人物画家,与崔子忠并称“南陈北崔”,真可以算得上是明代绘画史上具有开宗立派意义的一代大家。

作为著名的王羲之迷,陈洪绶的作品中会有大量与王羲之相关的作品。在这幅右军笼鹅图中,前行者为王羲之,后者为侍者,其人物之脸部变形夸张,衣纹遒劲飘逸,是典型的陈洪绶模式的笔法。

右军笼鹅图,陈洪绶,广东省博物馆

出来描绘书圣,陈洪绶还有《淮南八公图》、《渊明载菊图》、《何天章行乐图》、《九歌图》、《杨升庵簪花图》、《南生鲁四乐图卷》、《归去来图卷》等许多著名的作品。

餐芝图,陈洪绶, 天津博物馆

这幅作品又名《老迟像》,描绘了一位高士左手握琴,正在使用灵芝的场景。画中出现的玲珑石湖,案机上的古雅器皿,以及在一旁煮灵芝的小童,无不展现着当时的历史情境。

明清两代的历史人物画是非常多的,而这些作品无不为我们提供了当时的风俗习惯、人物服饰等方面的线索,成为我们追溯历史的重要依据。

[文/编  弘雅书房编辑部:蘑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