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的偏见,让我们深深地误会了“女司机”们

重庆万州公交车事件已经水落石出有几日了,回顾从黑匣子打开到现在的短短时间里,人们除了惋惜这十五条生命的逝去外,更多的是对女乘客和司机的谩骂与指责。

人民日报社更是发表了评论:“我们是否需要一场文明革命?”

或许此次的事件的确是戳到了人们的痛处。最近在网上关于“抢方向盘”的事情,被扒出来不少。之所以用“扒”,而不是用“挖”是因为这些事情大多发生在以往,只不过那时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罢了。

而如今公交车事件一出,人们便开始对这样的行为有了警惕。而中年妇女,老年大叔大妈则成了众矢之的。

人们普遍认为这些上了年纪的人,仿佛更加容易冲动。

而今天我们想要说的就是,这些“中年妇女、大叔大妈”们是不是同这次的女司机一样,被人为标签了呢?

事件回顾到起初,当人们在微博上看到公交车落水,且女司机驾驶的汽车与所在车道应正常行驶的方向反向时,霎时间,对女司机的责骂几乎充斥在整个互联网中。

可后来的事实证明,女司机不仅不是肇事者反而是受害者,她承受了太多无辜的谩骂与指责,而现在,关于道歉的声音却鲜有耳闻。

从当初的众人指责,到现在的无人理会。在人们把目光都放在了如何保证公交车安全行驶之上时,“女司机”们长久以来受到的误会却无人道歉,这是应该发生的吗。

小编觉得,对于那些被标签的人群应该加以重新审视,否则日后像这次的误会事件只会不断地再次上演。

首先让我们来大致认识一下,“女司机”一词究竟是如何而来的。

我们可以试问自己一个问题,女司机们开车的技术真的很差吗?

对于大多数男性而言,如果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回答,一般都会是肯定的。

没错从生理结构上来讲,女性不管是在视觉、听觉、反应能力、距离判断、速度判断和感知能力上都有着先天的劣势,对于机械的操控能力来说,和男性也有一定的差距,并且从学车的实际情况来看,男学员普遍比女学员学得快,接受能力也比女学员强。

但这绝对不是让女性成为“马路杀手”的理由。

从历史的经验教训来看,大多数的车祸发生与驾驶员的生理因素往往都不太大。其造成车祸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驾驶员的交通规则意识淡薄造成的。而在这方面女性的表现,就要优于男性了。

据《华西都市报》2015年的一个调查显示,2007年在北京有139.8万女性驾驶员,占全体驾驶员总数的30.7%。

而在当年所有的交通事故中,女性驾驶员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一般事故与轻微事故总共只有176起,仅占总数的3.3%。而造成了死亡的重大和特大事故中,女性肇事24起,死亡24人,分别仅占当年事故总数、死亡人数的2.2%、2%。从比例上来讲,远不及男性所造成的事故损失。

所以让女性背上“马路杀手”的黑锅,实在是太冤枉了。

那这种对“女司机”的偏见究竟从何而起呢?

从汽车开始进入到平民家庭里的初期而言,“女司机”和“男司机”没有太大差别,无非就是对其性别的一种区分罢了。

可在今天人们对“女司机”却有了另外一种暗含的意思:“技术差,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人群。”

可见这种偏见是人们后来主观添加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