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示范校考察杂感
受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委托,第二考核组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校长刘汉东带领下,从郑州到洛阳,再到南阳、平顶山和许昌,转战四个城市考核五所高校,一路上马不停蹄时间可谓相当紧张,写材料和讨论几乎都是利用旅途时间。
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大家都是毫无怨言。作为专家组成员,在组长刘汉东校长带领下,本人与河南科技大学发规处长谢金法、河南城建学院教务处长赵安芳,以及联络员教育厅发规处主任科员陈继承一起认真履职,大家为示范校在转型发展道路上所取得的一系列突出业绩格外高兴。与去年检查相比,各高校的工作层次明显深化,特别是转型已成为大家求生存的内在动力,可以说,积极性一个比一个高。大家忍不住要夸奖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在鼓励转型方面做得及时且英明。
在考察过程中明显感受到,各示范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的观念意识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大家都在积极主动探索更好的转型发展路径,完全不需要再去做转型动员工作。就像有位领导所讲的,考入这些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生,绝大多数并不适合培养成科学家,但是应该有机会培养成行业技术标兵,当学生们把专业和兴趣结合起来后,再加上天马行空般的创新思维,说不定就能成为一匹黑马。至少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专业工作,为毕业后找到一份较为满意的工作奠定基础。
几乎每一所高校都非常舍得在创新创业方面投入,双创中心占用一座数千平米的大楼已不是偶然现象,里面入住上百家学生创业团队也不再是令人惊讶的事。每一所示范校都能举出若干成功案例,比如由在校生成立的公司拿下社会大单,年度创造数以百万计的营业额。电商是学生从事最多的领域,大多数学生所经营的都是和专业有关的内容,甚至利用专业知识进行深加工。最容易出彩的似乎是新传学院,各校利用无人机航拍都出了不少好作品。不要瞧不起学生们的小打小闹,一不留神他们就可能开创出一片新天地,这些学校已经有很多这种案例了。
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是很容易激发出来的,但是一定要有学校的大力扶植和引导才行。各高校都在大力调整专业布局,淘汰旧专业的力度都不小。还有服务地方建设、融入地方经济社会方面成效显著。那些并不为外地人看好、但是在中小城市拥有不可替代位置的普通高校,更容易与当地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也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植,他们的社会服务机会甚至远大于在郑州却不是第一方阵的高校。
在学校层面我们也看到了顶层设计的重要性。比如平顶山学院的陶瓷学院从无到有异军突起,短时间内似乎就具有了和景德镇陶瓷学院平等论道的实力。在我看来,一流高校(类似985)占据制高点醉心高端科研,二流高校(类似211)卯足劲往学术山峰上攀爬,四流高校(新升本不足20年)为了生存转型发展干的风生水起,只有三流高校(资深普通高校)进退两难,拼学术没实力,搞应用不甘心,说是两头兼顾两全其美,其实那只是自欺欺人,这种尴尬状态恐怕还要持续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