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自然地理认知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导读

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间,而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对人类有用的部分。资源开发利用如若不能做到适度与合理,必将引起整体环境的改变;而地理环境系统整体的改变也会影响自然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也就是保护自然环境。因此,做好自然资源工作需要强化自然地理认知。

自然地理要素构成了
国土空间自然本底

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构成国土空间的是陆表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和人类活动结果。由于自然地理要素并非一定可资利用,因此不能将国土空间绝对等同于耕地、林草地、湿地等自然资源表征。此外,自然资源生态过程意味着,当把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生态因子作为资源开发时,会使其他因子发生变化。将自然地理要素作为分析国土空间的基本构成要素,更能体现国土空间的生态本质。

以自然地域单元调查
作为自然资源调查的基础

所有陆表自然资源依存于自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的基础应该是自然地理环境调查。由于我国自然地理区划已有大量成果,需要细化1∶1000~1∶250000的“地块—地段—地方”三级土地类型调查。以此为基底,进行相应比例尺的陆表自然资源调查,其下关联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调查。

自然地理区划分为综合自然区划和部门自然区划。综合自然区划以自然环境整体为对象,部门/单要素自然区划是在考虑自然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某一组成成分地域分异规律而进行的区域划分,如地貌区划、气候区划、水文区划、土壤区划、植物区划、动物区划等。侯学煜先生于1963年进行了以发展农林牧副渔为目的的全国自然区划,周立三院士于1981年主持编制出《中国综合农业区划》。耕地质量分类指标体系第一层级的区划宜在综合自然地理分区的基础上,考虑光、热、水、土等因素,综合粮食生产的自然、技术、经济三方面影响,进行地域系统划分,而不是简单照搬自然地理区划。

国土空间规划要加强要素
耦合作用和空间尺度分析

国土空间治理以国土空间分析为前提。由于自然地理环境构成要素对资源利用的适配性限制,以及资源利用对空间规律尊重不够等,目前,我国国土空间治理存在空间不足导致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矛盾尖锐,利用保护水平不高导致空间开发质量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较低等问题。需要在认知国土空间的自然人文要素和相互作用、空间尺度、演替过程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人地耦合空间系统的结构功能、运行机制、驱动机理和调控效应,在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五位一体要求下,通过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等,实现人地和谐的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

“双评价”要关注尺度效应和尺度转换。生态系统格局和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依赖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生态与地理系统过程。分析同一生态系统时,由于所采用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大小不一,结论往往差别很大,上、下级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也常常存在不一致的情况。需要从自然生态系统到“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出发,分析不同尺度的系统之间存在着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与联系,科学认知尺度效应和尺度转换,从而得出“双评价”的合理结论。

土地整治要认知演替规律
科学界定整治范围

认知土地演替过程。土地不仅包含陆表上下一定厚度内的全部自然要素,也包括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和结果。由于土地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以及人类活动的改造,各种土地上都发生着特有的演替过程。物质能量交换或人为扰动的强度在不同地段存在差异,同种土地演替即存在不同步的可能,于是,在一定范围内会同时存在处于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土地类型。将其按照演替的顺序联系起来,就能再现土地演替过程。而这个过程是认知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的基础。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范围是自然生态系统空间尺度。自然地理系统包含生物群落、生境和处境,构成比生态系统更高一级的系统。由于生态系统的很多生态学过程发生在跨越行政边境的空间尺度,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应在分析土地组成结构、演替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按照自然地域单元的整体性要求,以山水林田湖草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范围为空间尺度开展。

文章作者:单卫东,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
(0)

相关推荐

  • 自然资源领域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路径探析

    立足生态之本推进减排降碳 --自然资源领域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路径探析 李 闽  吕亚生  汪宗余  祖云峰 考虑到国家现行碳排放核算口径为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笔者认为自然资源领域在助力碳达峰碳中 ...

  • 让生态保护红线“划得实、守得住”

    ★ 导读 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海洋--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的生态优势,将其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修复,是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10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部长. ...

  • 增强生态系统碳汇的目标与路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工作人员 在国有林场合作项目地进行森林碳汇调查 建章立制  保护修复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是人为碳排放最重要的汇.有专家援引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 ...

  • 从自然地理角度看碳中和实现路径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笔者试图从我国地理国情等实际情况出发 ...

  • 【专家视角】宇振荣: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及景观营造

    作者:宇振荣 博士,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生态学与工程系教授,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乡村生态景观建设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研究和教学.兼任中国生态学会理事,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土地学会生态 ...

  • 国土空间规划,哪“三条红线”不可触碰?

    7月24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文件. 你知道哪"三条控制线"吗?又是怎么划分的吗? ...

  • 基质、镶块体、廊道组成的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是在1939 年由德国地理学家C. 特洛尔提出的.它是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 ...

  • 专家视点 | 陆海统筹的重点内容和实现路径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打造高端海洋智库 服务国家海洋事业 作者: 徐永臣,牟秀娟,刘晓东,王琰 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沿海地区要统筹好陆海功能.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基础支撑体系.生态环境 ...

  • 从土地资源管理视角求解碳中和

    韩特 摄 实现碳中和要高度重视耕地保护 黄征学 碳达峰和碳中和不仅仅是节能减排的重要目标,而且是提升国际竞争力.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手段.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转变发展方式是根本,降碳是关键,碳汇与负 ...

  • 这些资源限制或禁止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部公布2021年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限制和禁止目录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 ...

  • 专题丨自然地理答题模板,一文讲透

    启迪慧想 地承千古人文,理蕴万事精神.启迪慧想:专注高中地理教学,精品一轮.二轮课件,精选专题习题,助你的教学和学习一臂之力!164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湘说地理 新课标,新理念,新高考,新课堂311篇原 ...

  • 高考考前回归教材必备知识——自然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思维导图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2)主要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以及宇宙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其中恒 ...

  • 完整自然地理核心考点

    一.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 ...

  • 【地理原理】自然地理必须懂得的基本原理、规律

    一.地球运动相关规律 1.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分布规律 (1)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零: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零外,其他各地都相等,均为每小时15°. (2)地球公转线速度和 ...

  • 精品:自然地理32个核心知识点

    一.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 ...

  • 【核心考点】齐全的自然地理核心考点汇总!

    温馨提示:一.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 ...

  • 选择题中遇到魔鬼难度的自然地理,怎么办?(视频讲解,分上下两集)

    今天讲的这组题来自江苏4月的适应性考试 考地质作用排序就算了 还考俯视图 考俯视图就算了 还考褶皱核部宽窄与断层的关系 就这难度,说它魔鬼级也不过分 为了讲清楚 羊羊还找了地质专业的朋友帮忙绘图 如果 ...

  • 孙方圆:宋夏战争中宋军对饮用水的认知与利用

    在中国古代的军事理论中,能够识别可靠的饮用水并加以利用,始终是克敌制胜的重要一环.<孙膑兵法>中就有敌军"食氾水者,死水也,可击也"之说,<墨子>则主张守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