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年只能交易两次,我们会成为什么样? 众所周知,老百姓在股市亏钱,很大一个因素就是管不住手,总想...
众所周知,老百姓在股市亏钱,很大一个因素就是管不住手,总想频繁操作。很多基金公司也在不断呼吁,甚至明星基金经现身说法,希望基金持有人不要频繁操作,以致基金赚钱但基金持有人亏钱。机构为了帮助持有人管住手,煞费苦心设立最低持有期的基金产品。实践证明,较低的交易频次与换手率,要么是高手,要么就是被深度套牢。那么怎么向高手靠拢呢?我的建议是:每一次交易前想一个问题,如果今年只允许买卖一次,那现在的点位究竟是不是好的买点,现在的点位究竟是不是好的卖点?
股市投资天生的高波动率,既是这一市场所蕴含的最大魅力,但也是最大的风险来源。频繁交易过程中(量化投资不在讨论范围),投资人很大程度上是与其他人博弈心理预期,与市场博弈资金风险偏好程度。反之,如果每一次买入前都告诉你“买了就必须永远持有”,那相信所有人都会回归到本源就是这个企业到底能不能赚钱,能不能靠分红收回投资。因此,高换手率带来的是高投机水平与高博弈氛围,低换手率则会承担更高的流动性风险,要求投资人更关注企业自身经营能力。
我们不妨强迫自己把股市看成一个流动性枯竭的市场,这种环境下,企业未来股价涨跌幅与历史股价波动的关联性将显著降低。而当前股价水平则反映出目前市场环境对企业经营水平的现实预期。这种情况下,别人怎么评价这个企业还重要么?不重要,因为别人咋评价他也不可能替我接手。股价涨跌还重要么?不重要,因为反正短期也没办法卖出去。
这种情况和什么情况相似呢?和私有化本质上是一样的。每一次决策,都想象自己是准备私有化这一家企业,再也不可能通过市场交易。此时什么指标可能更重要呢?这个企业的行业我能不能看懂,护城河是不是够宽,品牌优势是不是明显,企业业务是不是在发展,收入和利润是不是在高速增长,ROE和ROIC是不是合理,财务结构是不是合理,管理层是不是敬业专业,竞争对手是不是强大,等等。
给大家列举几个事实,贵州茅台从2008年11月6日最低点84.2元,上涨到2012年7月16日266元,大约收益率300%。本轮,从最低点2014年118元上涨至如今的2100元,涨幅接近20倍。但这个过程中,恐怕很多人忘记了如果在2008年1月最高点230元买入茅台,要等到2014年11月才能完全解套,中间相隔6年。而如果在2012年7月买入,大约要到2016年中才能解套,中间相隔4年。两次回撤,跌幅均超过50%,我们扪心自问,即使知道后面还能赚钱,有多少人熬得住这个6年和4年。
山西汾酒这股票今年涨幅喜人,但如果在2010到2013年以均价买入,经历各种波动后到2018年底0涨幅,这期间最多从40元跌至12元,9年零涨幅有谁能顶得住,顶不住,那后续的10倍涨幅就和你无关。而目前,汾酒的估值已经远高于过去20年的任何一个区间。2010年的汾酒,那是有着4万亿和三公消费的双重加持,净利润增长60%,估值极限不过66倍PE与17倍PB,不是说这家企业不好,不是说这家企业的股票后续不会涨,但是如今的估值已经比过去20年的任何时候都要高,而增长率并没有高过10年前。如果告诉买入后一年不能卖,我们还有信心持有2-3年么。
有很多理由可以劝说自己或给自己心理暗示,赛道变好、逻辑变化、业绩爆发等等,但这些因素不是今天才有,历史上每一次股价高涨时,这些逻辑都是存在的。即使净利润每年增长20%,4年后汾酒估值依然能有50倍PE,但如果那时候有更性感的行业了呢?或者白酒在这若干年中因为某种原因被杀估值了呢?(类似塑化剂这种突发事件)。
所以,每一次交易前,要反反复复问自己,如果这次交易完,无论发生什么,短时间都不可能卖出,那我还是不是有信心、有决心交易这只股票,每天晚上是不是能睡着觉,是不是不用看“别人的脸色”,是不是不需要到网络上找认同,是不是面对市场大跌依然有信心继续持有。如果答案都是yes,那就放心交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