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哲理】所有关系的铁律:请学会克制你的“好意”
【处世哲理】
所有关系的铁律:请学会克制你的“好意”
作者:随 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脱口而出。
可是大部分人都忘了另外一个道理:
己所欲,请同样勿施于人。
你的好意,于别人可能是砒霜;
你的好意,于别人可能是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前几天跟表姐聊天,她愤愤不平地说:“养了个白眼狼。”
原来她给十三岁的外甥报了很多辅导班。没想到外甥不理解她的良苦用心,要不是老师给反馈,她都不知道他好几天没去上辅导班了。
两个人因为这件事吵得鸡飞狗跳,外甥还放话:“你这么喜欢学,自己去学好了!”
表姐叹气:“为人父母,难啊!”
亲情中的“为你好”,是最容易走偏的。
成年人对上孩子,会下意识地带上偏见。
我们会觉得孩子不成熟,很幼稚,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他们规划人生,却忘了他们存在自身意志,这是他们自己历练的人生。
“爸妈肯定不会骗你,当老师有铁饭碗准没错。”
“爸妈还会害你吗?”
“不生小孩?老了谁养你?”
……
渐渐的,这份“为你好”成为了压力的转移——
我感觉到压力,我得要求孩子这么做,孩子照做,我的压力小了,孩子的压力大了。
渐渐的,这份“为你好”,就成为了支配欲的宣泄。
我们为孩子定制成功的模板,并要求他们按部就班、不打折扣地完成。
谁让这是为他们好呢?
有太多太多的父母,以“为之计深远”为名,行压迫、支配之实。
父母在一边喊“为你好”,而孩子在不停反抗,“尊重我!”。
想起曾经有个豆瓣小组叫做“父母皆祸害”,当时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就觉得很难受:
父子之情,本来是很美好的一种天然情感,怎么被形容成了洪水猛兽?
后来看了太多的家庭悲剧之后渐渐明白:很多父母的爱,都是单方面灌输的。
这就形成了压力,压力小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爱来粉饰太平。
但当压力过大时,已经冲破了那个叫做爱的界限,就成为了禁锢与束缚。
父母之爱子,并不是为之计深远,而是可以当一个引导者,当一个旁观者,让他们自己计深远。
我们收起自己的“好意”,让孩子逐渐接触、试探这个世界,就像一开始蹒跚学步,总要摔两跤,才能逐渐变得步伐稳健。
前段时间有个热搜是这样的:
因男友准备论文太过辛苦,女友心疼,劝他休息,没劝动。她又特地从家里拿了特别珍贵的虫草熬汤给男友喝。
结果男友不领情,让她十分恼火,一时气愤,就把男友的论文资料都删掉了。
我想她心里的委屈是真的:
我这样对你好,体贴贤惠,既花了钱又上了心,劝你休息给你熬汤。结果你不接受我的好意,我能不生气吗?
可是换位思考一下,她就会发现:对男友来说,写好论文是比休息更重要的事情;对他来说,提高写论文的效率、全神贯注,远比喝一口养生汤重要。
但很显然,她不是想满足男友,而是想满足自己。
我不想要的爱,你偏偏要给。
我想要的爱,你却视而不见。
当一份爱情中的对你好成为一种自我满足,就真的成了一场自我感动的大戏。于被索取感动和满足的人来说,是一种情感伤害与侵略。
正如作家苏岑所写:
“懂你的人,会用你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不懂你的人,会用他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
情侣吵架、分手,有一句话的出镜率很高:难道我对你不够好吗?另一方就叹气:你很好,但我不需要,也要不起。
懂你的爱,往往落在你的心坎里,他爱得自如你受得幸福。
不懂你的爱,活在他的演技里,他爱得吃力你受得辛苦。
爱情是需要给予、需要付出的,但不是付出你觉得好的,而是给予他真正需要的。
有读者告诉我,她跟闺蜜闹翻了,就因为她是个“善谏者”。
闺蜜找了男友,她说:这个男人不行,家境不好,你别相信男人的承诺,婚姻是要考虑现实的!
闺蜜跳槽换工作,她建议:现在好工作不好找,不要太娇气,没有太大的问题忍一忍就过去了。
闺蜜想要养宠物,她也不赞同:你连自己都很难照顾好,真的照顾得好宠物吗?
她觉得自己是真心为她好才会说这些。没想到良药苦口、良言逆耳,她们的友谊没能经住考验。
听完她的经历之后我挺感慨,因为看过太多平等的友谊天长地久,不平等的友谊渐行渐远。
这就是不平等友谊的典型代表。
你觉得你不停地提建议是一种保护,可对另一个人来说,这是一种否定、一种居高临下的指点、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良言或许逆耳,但逆耳的不一定就是良言。
迈克·贝克特尔在《高难度对话》一书中说:
“我们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我们自说自话,自以为是,不同的视角妨碍了我们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你对朋友的建议里,可能藏着智慧,也可能藏着偏见。
或许你的阅历确实要比朋友多,可两个人的心性、成长路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哪怕是面对同一件事,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过来人”并不代表绝对正确。
就在去年,我决定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有朋友说:谨慎入行,现在文娱产业在往低处走。结果我还是想这么做。他就转而支持我。
同样一年,我自由职业后赚的钱是工作时的两倍。他不好意思地说:嗨呀,看来我的经验出错了。
我就说,经验没有对错之分,它就是一个参考。你已经尽到了一个朋友的责任,而我,也成功越过了那些困难。
这一点儿都不矛盾。
真正的朋友,确实是善谏者。
但善谏者不是嘴巴像机关枪一样停不下来的人,他知道自己提供的是建议,而非成功的模板;他知道自己的目的是支持,而非掌控。
生活中,直白的恶意反而少见,反倒是以爱之名藏着的伤害更高。
有太多人仗着“为你好”的名义,打着“对你好”的旗号,肆意干涉他人的生活。
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少一点自以为是的“为你好”,多一点真诚的换位思考。
“好意”需要克制,否则就成了支配欲、自我满足和优越感的载具。
好意不是枷锁,不是作秀,更不是道德绑架。它应该成为开阔的视野,坚强的后盾,还有包容的善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