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方】一气周流针法
一气周流针法
主讲人:刘兆伟
主持人:任晓明
任:大家晚上好,很高兴以主持人的身份与大家见面。今天很高兴邀请到山东烟台知名的民间中医刘兆伟老师,他将为大家分享他所研究的一气周流针法。语音期间请大家保持倾听状态,具体参照讲座纪律,有问题请在课后提问,主讲老师作统一解答。好,现在有请刘兆伟老师!
刘:谢谢主持人。这个,实际上呢这个一气周流法,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了,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一气周流针法的理论部分。
督脉在内经上的论述呢它有三条路线:第一条经脉起于小腹之下横骨中央(胞中),女子从阴户,男子循阴茎,向下至会阴,在尾骶骨与足少阴经主干及足太阳经的支脉会合,一同行于脊内,连属肾脏。第二条与足太阳经同起于目内眦上至前额,交会于巅顶,入络于脑,又别出项下,沿着肩胛内侧,挟脊柱两侧进入腰中,联络肾脏,这个呢,相当于传统针灸的夹脊穴这些,第三条经脉从小腹,腹内壁直上过关元贯肚脐,入心脏,到咽喉与冲任二脉会合,环绕口唇入目下,进脑。这是督脉的三条路线。接下来看一下任脉,内经中呢是两条循行路线,第一条起于中极穴下,小腹之内(女子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向前进入毛际,沿胸腹正中线上至咽喉,再上循面,入于两目下,这是任脉的主要路线。另一条由胞中向后,行于脊里。
通过对任督脉循行路线的梳理呢,可以知道在人体的脊背部正中线上任脉在深层(里),督脉在浅层(表)。而在人体的前腹正中线上,任脉在浅层(表)督脉在深层(里)。任脉与督脉阴阳相互交换,转换位置在脑与胞中。这就形成一个认识,任脉与督脉是一种阴阳互济的关系,这就像一个太极图,阴阳相互交融。
通过这种人体阴阳相互转换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人体前腹部,不同层次上可以做到驾驭任督二脉,那么我们在临床通过总结以后,发现前腹部正中线上任脉的中脘部浅刺,可以驾驭任脉。关元呢,通过总结,对关元进行一个深刺,达到腹内壁,可以驾驭督脉这个气血。通过这两针,一针平刺浅层任脉,一针斜刺深层督脉,达到调和大阴和大阳,也就是督脉和任脉的目的。一开始我们没有针尖向肚脐,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后来借鉴了薄老师的腹针和齐老师的脐针,那么我们进行了一些转化,中脘呢,用三寸针平刺到肚脐,关元呢用三寸针六十度或者四十五度角斜刺到腹内壁,也就是肚脐下方,经过临床试验取得较好的疗效,也摸索出了它的适应症。后来就命名为“一气周流”针法,调节人体的相当于小周天,后来根据患者的症状,加入了背俞穴,平刺到督脉。这个针法适应于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虚证,六脉皆沉等情况,应用治疗一些,气逆,气乱的情况,疗效也是确切的,具体一些病症呢,包括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妇科病,不孕症,男科病,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等等。应用得当,手法过硬,临床上可应对自如。下面有2个病例,大家可以看一看。
1.口腔溃疡 上热下寒
张某女 45岁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多年,伴有口舌疼痛,大便溏稀。腹部切诊腹内有振水音,关元虚空。脉诊见左寸浮盛,双尺弱。给予针刺中脘关元。针后患者觉腹内温热,如阳光沐浴脏器一般舒适。热气上升至咽清凉如泉。十五分钟后,去针。厥阴俞,肾俞平刺至夹脊,透督脉。患者觉双下肢温热去针。三日针一次,前后四次,口溃,便溏消失。回访半年未见复发。
2.过敏性哮喘伴有肝硬化
李某男 39岁喘促反复发作多年,喉中水鸡声,发作则不能平卧。呼多吸少,感觉吸气不入。诊腹见关元虚空,探手入落陷阱。切腹短暂之卧,已觉喘促憋闷难平。针中脘,关元重按针柄约一分钟。患者觉喉中清凉,气随之落入腹中,呼吸畅快。十五分钟后去针,肺俞,肾俞平刺至夹脊透督脉。患者觉腰部温热如火,去针。隔日针一次,前后针灸约15次喘平。随后调节肝硬化,诊见双下肢脾胃经畸络,五日刺血一次。依脉针灸约三个月,西检好转。
如果有什么问题,还可以问我,谢谢。
王备战:刘老师习惯用多粗的针,这两针。
刘:补充一句,这两针层次一定要掌握好,掌握不好可能效果就不会很好,背俞穴平刺透夹脊过督脉,病人有微热感就好了,留针十到十五分钟,实际上病人有感觉就可以了。这两针就用三寸针的0.30的,或者0.25的即可。
叶军:请问中脘平刺是皮内平刺,还是皮下平刺?
胡英:老师天天扎吗?
任:请等刘老师讲完,各位。
刘:这个是皮下平刺,如果要说角度的话15度左右。天天打也可以,但我是隔一两天,很少天天扎。
任:感谢刘兆伟老师的分享,大家掌声感谢,有问题还可以提问。
王备战:中脘皮下,关元腹膜,都指神阙,酌加背俞。气腹后背,以求热微!隔日一次,以癒为期。
任:备战老师总结甚好。如此做来,调和阴阳角度上比较好理解,但人迎脉口脉弱的有效如何理解呢?
刘:任督二脉统领诸经,人迎脉口弱,这个任督二脉气血都弱。
任:为何取中脘调任,关元调督呢?
刘:取关元,任督冲起于胞中,我们对这个进行文献查阅,实际上就是这个关元穴。中脘呢,考虑到很多经脉都起于中焦,再一个,中脘是胃的幕穴,气血生化之源。
任:好,非常感谢刘兆伟老师。
刘:鄙人才疏学浅,错漏之处还望同道前辈不吝赐教,斧正。
(以上为网络文字实录,整理人:李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