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记忆:知了叫,棉袄要!

邮箱:3125136050@qq.com


知了叫,棉袄要!

作者:孙守让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阵秋风吹的树叶唦唦响,中间加插着知了的叫声,让我想起了六十年前的往事。妈妈从地里回来,一边做饭一边说:“秋凉了,知了叫,棉袄要,该给孩子们做棉衣服了”。

当时我们家里有奶奶、妈妈、大嫂和我弟兄三。大哥已出去当学徒,妈妈为了不影响我们前途,让我们都上了学。我刚上一年级。

奶奶、母亲、大嫂及我们弟兄四人的合影

三个孩子的棉衣得提早做,奶奶是远近闻名的弹花、纺线能手,纺的线又细又匀。妈妈、大嫂也是纺织、缝衣的把式。我们家的经济来源除了种地卖粮食,就是织布、做鞋、做衣服卖,供我们上学。

一场做棉衣的战斗打响了,我们上晚自习回来,总是能听见纺线的嗡嗡声、煤油灯下织布的咔咔声。妈妈一边纺线,一边给我们讲二十四孝的故事,一直到深夜。就这样三个人忙了一个多月,终于经过轧、弹、纺、织、染,一大匹漂亮的土粗布被染成黑、灰色,整齐的码放在妈妈的炕头上。

妈妈是村里有名的土裁缝,经常给人挂皮袄、缝礼袍。大嫂也是高级社缝纫部成员。妈妈裁剪,大嫂用缝纫机缝,几套棉衣一个礼拜就做好了。

霜降过后,妈妈把我们叫到房子,抱着一大包棉衣叫我们换上,二哥穿大哥的,三哥穿二哥的,我自然是穿三哥的了。我迷惑不解,咋不给穿新的呢?我穿上三哥的棉衣,又大又长,心里很不悦。妈妈弯下腰,拉了拉棉裤腰说:“孩子们,你们不是还在长吗?明年就差不多了”。啊!完了,今年新棉衣看是穿不上了!

寒假放了,冬至过了,大年快到了,就能吃饺子,穿新棉衣服了。三十晚上,全家人有的烧馍锅,有的和面包饺子,一直忙到半夜。妈妈看见我们都在打瞌睡,便催我们睡觉,而妈妈、大嫂还在忙。

初一一大早,妈妈叫我们起床后,给奶奶拜年。说着,从热被窝取出三套棉衣放在我们身边。啊!一件件三面新的棉衣裤散发着染料的芳香。穿上虽然大了点,我们能穿上新衣服,也就不再挑剔了。

这些事已过去六十多年了,我还是记得清清楚楚,历历在目。奶奶、妈妈、大嫂和我三个哥哥也都相继去世,一到秋末冬初,我就想起妈妈说的“知了叫,棉袄要”,就想到她“他‘’们—我的亲人们!我永远怀念他们!!

来源:作者供稿

(0)

相关推荐

  • 散文||逛 街

    逛   街 刘美英|北京 中午孩子二姑在厨房准备做饭,我进去帮忙洗洗菜,两人在厨房捣鼓半天.我这个不会做饭的就打打下手,洗个菜拿个碗什么的. 午餐完后,天气不是很好,一直下雨,还下得大.我走到卧室跟先 ...

  • 14 暖和的棉袄

    这几天实在是冷,珊瑚绒睡衣穿着暖和是暖和,可静电很厉害,动一动,身上就发出一阵"噼里啪啦"的声响,伴随着有一种轻微触电的感觉,整个人像个移动的小闪电. 对身上的睡衣忍无可忍,忽然想 ...

  • 张 云丨母亲做的棉袄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前几天雨水过后,冷风乍起,气温骤降,虽然加了衣服,但走在路上还是感觉很冷,看来,冬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在这个渐渐变冷的冬季里,不禁让我想起了小 ...

  • 105岁奶奶手缝棉袄,独自种菜做饭生活,82岁儿子常挨批评

    "有时候你惹着她了,她也得批评你两句,平时脾气都很好."今年82岁的严修奇大爷说起105岁的母亲,脸上洋溢着特别的幸福之感.俗话说:"人到八十还是有个娘的好!" ...

  • 刘媛玲 | 母亲的针线

    母亲的针线 文/刘媛玲 母亲有一手好针线活.听母亲说小时候家里外婆妯娌们多,做饭的事轮不到她,母亲就专心的跟外婆学做针线活. 在外婆的指点下,母亲学会了裁剪缝纫,做鞋刺绣,母亲绣的枕套花鸟虫鱼活灵活现 ...

  • 华州记忆:挖知了

    挖知了 作者:吉建军 知了是最能代表时光进入仲夏的昆虫了.这是广大关中农村最常见的夏虫,也是最没有杀伤力的夏虫.而我们的仲夏,就是从知了开始的.进入阳历的六月末,知了就渐渐开始爬树了. 我们这些娃娃们 ...

  • 华州记忆:生产队在麦场房内挖出了一陶罐碎银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家的打麦场 作者 郝庆年 我家(莲花寺水峪村)的打麦场在村南城外,七.八分地,东边一小半是我家的,西边一大半是堂叔父家的.一年大多时间都种庄稼:秋季种玉米兼 ...

  • 华州记忆之麦秸积

     华州记忆之麦秸积 作者:吉建军 华州产麦,麦秸成为麦子收割之后的副产品,对于农民们来说,麦秸是非常重要的生活资料而绝对不忍丢弃的. 往往在麦收之后,华州的农人们便把这些麦秸集中起来,堆积成小山包一样 ...

  • 华州记忆:撵黄鼠的少年

    撵黄鼠的少年 作者:吉建军 华州人幽默豁达的天性,在言谈中就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遇到家里念书不好的娃娃,就半开玩笑半愠怒地说:"你念啥书哩?撵黄鼠去把你叫上!"念书和" ...

  • 华州记忆:村里的老槐树

    村里的老槐树 作者:吉建军 关中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一棵供人们乘凉.歇息.闲谝,集会的老槐树,在夏日黄昏饭后,老槐树底下聚集着一群"吃了饭,没事干"的农人们.他们抽着呛人的纸烟或者旱烟 ...

  • 华州记忆之村遛子

    华州记忆之村遛子 作者:吉建军 村遛子者,游走于乡村的各类人也.在我有限的孩童时期的记忆中,村遛子的印象并不十分深刻,但有幸也遇到过几个,成为这种游走于乡村的特殊人群的弥足珍贵的记忆资料. 我记忆中的 ...

  • 华州记忆:村里娃的早餐

    村里娃的早餐 作者:吉建军 我上小学的时候,农村包产到户刚刚落实,种粮人经历了长期哄不饱肚子的艰难日月之后,总算能够松一口气了,一年到头都吃上饱饭了!这是几千年来从来没有过.且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虽然 ...

  • 华州记忆:村里的小卖部

    网友粉丝福利 村里的小卖部 作者丨吉建军 现在村子里的商店,大都是超市的形式.在至少二十年前,超市在乡村是绝迹的,唯一能够买到日常用品的地方,是每个村都有的小商店. 这些小商店很好认,一般都是临街村民 ...

  • 华州记忆:我的太平峪情怀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的太平峪情怀 作者 张发虎       华州五龙山东侧的太平峪,离我家五公里,是秦岭离我家最近的峪口.我和太平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地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