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散文】梁玉东/手擀面

西南作家·散文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手     擀     面

梁玉东(四川)

又是麦天,已远离麦田二十多年的我,却实实想起了母亲的手擀面。

麦天是忙碌的。田里的麦子一天黄似一天,因为熟得过分热烈,有的甚至倒伏。这个季节风就是疯,说时迟那时快地带来满天乌云,瞬间电闪雷鸣,天昏地暗,大雨滂沱。如果说雷电是呐喊助阵,那么狂风则是摇旗增威。还记得每次暴雨后,我家竹林里的慈竹就有多根被放了响炮,父亲必去砍掉,然后细心给以处理,加工成篾背、夹背或雨帽,由母亲去场上卖掉,换取些许日用品。

当然,那黄麦子可就惨了,倒了一槽,一沟,一片。父亲和母亲心痛异常,立即开镰。在风雨过后的烈日下,在知了"热啊……热啊……热“的聒噪中,又在地气上升的烘蒸里,挥镰如飞,挥汗如雨。

还记得,放学后,即使是中午,也必顶着骄阳,带着咕咕直叫的空腹,一路小跑去麦田助阵,任务是捆麦子和背麦子。

每次和父母将麦子从小河边的长田大捆地背回,人就倒在麦捆上久久不能起来。当然,绝不是因为院坝上空的蓝天白云,也不是那满树招摇的嫩桃,更非那长着锋利芒刺的肥硕麦穗,是因为手上条条红痕,是因为满身不断溢出的虚汗,是因为小腿阵阵发酸。

父亲和母亲自是不会责备我们,他们顾不得歇息,默默地开始做一家人的午餐。

父亲就打开转角屋的地窖,取出些红苕,将烂处用刀削尽,装在淘篼里,拿上专门撞子(一种专用淘红苕的用具),到屋旁的沟里洗淘去了。而这时,母亲也开始做手擀面了。

她先从堂屋的柜子里撮来面粉倒在案板上,那面堆如一个小丘峦,母亲用除拇指外的四根手指,从山丘的峦顶上开始,在面堆的中间绞出一个大的圆坑,这时的面堆有如一座长年不曾活动的活火山。母亲接着就把从靠壁安放的石缸里舀来的小碗清水全倒入那"火山口",紧接着就是把面和水一阵绞和,这有如糊墙前将水泥和沙的绞拌。不一会儿工夫,那堆干面在母亲手中就成为一个大面团。这时,母亲用两只手掌在案板上揉搓,她明显用了很大的力气,两腿一前一后,肩头起起伏伏。

这揉面的过程就是辛苦,看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你会明白面的嚼劲就靠这揉面的功夫。应该是十多分钟后,母亲就停下手,把沾在手上的面打理干净,拿来一根擀面杖。还清楚地记得我家那根面杖足有一米长,光溜溜的,是足有些年成了。母亲用手掌分别撑住那杖的两端,在那和得很是瓷实的面团上滚好几个来回,团面在重压下渐渐展开。这时,母亲就将它卷在面杖上进行推擀,每推擀几周就打开,洒上些扑面,又卷上推擀,面杖在案板上的滚动声和着面皮打开时的清脆的"噼啪"声,还有扑面洒落在面皮上的沙沙声,可谓是和谐的奏鸣曲。

母亲的表演堪称绝技。慢慢地,面皮已和擀面杖一样长了,母亲并不停下来,还继续擀,直到她发现两端的面皮已长了许多,再擀就会把面皮甩坏时,他就停下来,将面皮摊开,洒上扑面,将面皮双叠;又洒上扑面,把不规则的一面反叠过来;再洒上扑面,又叠一回。然后拿来一把重刀,将左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压在面皮上,快速而有节奏地切起来。很快,一条一米多长的条形面皮就变成了均勻铺在案板上的面条了。就这样,一堆面粉在母亲手中就艺术地变成面条了。

而这时,父亲早已将红苕蒸在那口中锅里,灶上小锅里的水早也欢快地沸腾着,母亲将面放入锅中。

那口大锅也被点燃了,母亲又开始煮猪食。三口灶膛的火映红了母亲的脸颊,红润而满是汗粒。

作者简介:

梁玉东,中学教师,热爱诗词,有作品在各类媒体发表。

(0)

相关推荐

  • 原创散文: 第一次割麦子

    文/雁南飞 在农村,有句俗话,"麦子不喝夏水",意思是,麦子要在立夏之前收割完.      小麦成熟后,正是夏天,麦壳自然裂开,鸟儿吃,风吹雨打,麦粒掉落多,更为严重的是,不收割, ...

  • 住进乡愁

    吧啦原创文学,陪你走过每一个有梦的日子 编者按: 人年幼时,以为故乡就是全世界,同桌的她或他牵牵手就是一辈子.等到后来啊,故乡是酒桌上的想当初,爱恨情仇统统交付于笑谈.最后,故乡是睡梦中的牵盼,哪怕破 ...

  • 莫测:生产队那挂面房 |散文

    孙英杰:马莲的心事(外一首)|诗歌 文/莫测 [作者简介]莫测,重庆作家协会.散文学会.公安作家协会会员,重庆纪实文学理事.曾从事过文化教学.新闻宣传.报刊编辑等工作.偏爱文字,先后尝试过小说.散文等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最爱家乡臊子面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 最爱家乡臊子面    陕西 吴利强  在陕西关中,流传着一句老话:"三天不吃面,门上打乱转,五天不吃面,见活 ...

  • 缑氏往事(二)

    小时候,学过一首歌叫<幸福在哪里>.那时年纪小,歌词的意思没太领悟.后来老师也讲解过,但始终似懂非懂. 我们的上一辈,肯定认为吃饱穿暖即幸福:到我们这一辈,除了吃饱穿暖,大多数人还想着,努 ...

  • 吃在陕西 || 梁怀玉:父亲的包谷酒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西散原创】度金凯作品 | 一碗酸菜面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时序刚刚过了农历十月初一,母亲就拨出自 ...

  • 擀杂面

    昨天给父母打电话,本来说好了今年回老家过年,但现在到处在防控疫情,老家更不例外,农村防控尤其严格,村里大喇叭天天吆喝着各种注意事项,尤其要防范从外地回乡过年的人. 据说,从外地回家的先要提前报备,到家 ...

  • 亚凌随笔:童年的月饼

    [张亚凌,教师,<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数十篇美文被选作中考阅读文或各种考试阅读文,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地方语文精英教材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出版散文集三部,& ...

  • 【阅读悦读丨散文】刘学福《想起蒿子面》

    [阅读悦读丨书讯]<时光流沙·红颜殇>新鲜出炉! 文/刘学福 [作者简介]刘学福,文学学士,心理学硕士,现任教于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铜川市作家协会会员,铜川市新区作家协 ...

  • 散文||麦子黄了

    麦子黄了 八十年代,关中地区的联合收割机极少,大片麦子黄了都是靠人工收割.一连多日的大太阳把麦子烤成了金黄色,一片连着一片,一浪推着一浪,扑入视野.面对金黄的麦子,人们欣喜又着急,急着抢收,龙口夺粮, ...

  • 散文||筋道的手擀面

    筋道的手擀面 吃面条是豫东人的习惯,现在我们吃的面条,基本都是从市场买回来的,是机器压好的,主要图个省事.方便.真正好吃的面条,还数自己家做的手擀面,纯手工制作,没有任何的添加剂,自然的清香,筋道.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