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散文】马晓燕/电视的记忆

西南作家·散文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电  视  的  记  忆

马晓燕(四川南充)

四年前,家里搬新房,添置了一台55英寸4K超高清智能电视,这台电视的外观很精美,线条流畅,价格也不菲,挂在棕色电视墙上,交相辉映,有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我虽心疼一下子花掉这许多的钱,但介于它的美足够打动我,也满足了我那小小的“虚荣心”,就原谅了爱人的自作主张。听爱人讲,这台电视的应用功能很丰富,且还可当电脑用,遥控器背面就是键盘,只是我愚笨,至今仍未搞明白这家伙的繁复功能。

上周末,我和爱人又购回一台40英寸4K超高清带无线wifi的电视。只因了平时上下班图个方便,多数情况下仍居住在矿区那住了近20年的老房子,而老房子的那台电视说想必是知道自己“服役”的年限到了,说坏就毫无征兆地坏掉了。爱人一边安装电视,我一边自语:“咱现在还真挺奢侈啊!也不商量,说买就买了,想当初看个巴掌大的黑白电视都费老劲了。”

迄今仍清晰地记得,那是1985年的一个夏天,我正念初二。一天晚上,父亲兴冲冲、乐呵呵地抱回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全家人围着那台电视兴奋异常,比过年还要开心,这意味着我们家从此将告别无电视的历史。母亲左看右看,觉得这台电视咋瞅着也不像是新买的,便询问父亲电视从哪儿买的。父亲说,电视是托一个同事从太平乡一户农民家买的,足足花了一百三十元钱。“乖乖”,我们都吐吐舌头,啧啧嘴,这家伙可真够贵的。这台电视也成了我们家唯一的一件家用电器。虽然它是二手货,但丝毫不影响我们拥有它的自豪。重要的是,我们因此有了向同学、邻居“臭显摆”“穷得瑟”的资本。

父亲买这台电视是下了极大决心的。只因我们三姊妹 “不争气”,每天晚上匆匆写完作业后,不顾父母的喝斥、阻拦,撒腿就跑到邻居去看电视。那时,正热播《霍元甲》《陈真》《女奴》等电视连续剧,精彩、跌宕起伏的剧情牢牢地吸引了我们三姊妹,真是欲罢不能。自然,时间长了,去邻居家次数多了,加之我们“三只小麻雀”看电视时总是叽叽喳喳,惹得邻居很是不高兴,但碍于面子又不好撵我们,就时不时地问父亲怎么也不买台电视,让爱面子的父亲很是难堪。我们却不管这些,依然往邻居家跑。为此,我们挨了不少父亲的巴掌和母亲恨铁不成钢的责骂。

父亲见棍棒都阻止不了我们往邻居家“前进”的步伐,遂下狠心卖掉了圈里两头长势正旺的小猪,买回了这台旧黑白电视机。但由于是二手货,电视图像极不清晰,电视里的人也都是“大麻子脸”,画面还来回晃动,杂音也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乐滋滋地观看,并把它当心肝宝贝般爱护着。后来,父亲又不知从哪搞来一张红色透明的类似于塑料薄膜样儿的东西,贴在那巴掌大的电视屏幕上,说可以当彩电看,我们又是一阵欢欣鼓舞。那些日子,家里没有纷争,没有埋怨,大家每天都尽心尽力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晚饭后,全家围坐在一起幸福地观看电视,一切十分美好,母亲见我们如此开心,家里也这般和谐,也就不再唠叨卖掉的那两头小猪。

其实,也难怪母亲会心疼那两只小猪。那时,家里日子过得挺艰难的。母亲没有工作,爷爷刚过世,奶奶长期病卧在床,我们正在念书,又是吃长饭的时候,父亲每月不足百元的工资难以维系家里的开支。父母亲便开荒种了不少地,还养了猪、鸡、鸭等牲畜,以贴补家用。年少的我们只是随了自己的心思,未去体会父母的艰辛。

后来,我和姐姐相继参加工作,家里境况渐好,父亲决定换掉那台老掉牙、几乎每个月就要拾掇一回的小黑白电视。1989年,父亲从商店买回一台崭新的18英寸大黑白电视。

光阴流泻,转眼到了我结婚成家的年龄。1995年,父亲从商店一下子买回两台21寸的长虹彩电,其中一台给我做了嫁妆。我们家从此告别了黑白电视的岁月。

后来,家里条件不断改善,已不能满足于那台21寸彩电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又先后换了三次电视,还添置了组合音响、空调、数码相机、电脑、家庭DV、汽车等物什……说实话,这些东西搁在30年前,我是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拥有,而今这一切已成为寻常百姓家的必备之物,难怪上大学的女儿时常感叹:“生活在这个时代真美好!”

作家简介:

马晓燕,四川南充人,高级政工师,从事党务工作。四川省作协会员,中国煤矿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首届煤矿作家高研班学员。在《阳光》《中国煤炭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人口报》《精神文明报》《攀枝花文学》《攀枝花日报》等发表文学作品数篇,曾获“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文学征文大赛二等奖”、第二届“新视野”杯全国文学征文大赛二等奖、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二等奖、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二等奖、首届全国旅游散文大赛一等奖。

(0)

相关推荐

  • 散文《生命的纬度》郝跃文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接到合义电话,说是托他同村老乡我的邻居,捎来了母亲需要的干心白萝卜,还有一袋自己种的红辣椒和专门磨的新玉米糁, ...

  • 上世纪70年代末左邻右舍蹭看黑白电视节目的记忆

    中国最早于1958年成立北京电视台,全国仅有为数不多的黑白电视机30多台,到了70年代全国才有电视转播台和发射台80余座.1958年3月17日,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问世,从诞生.生产.流行到消失,黑白 ...

  • 【电视散文】宋春来:覃塘赏荷

    <覃塘赏荷>.撰稿:宋春来.摄制:梁华  蒋飞龙.本片曾获广西广播电视奖. 电视散文 贵港市作家协会 贵港广播电视台 贵港市大布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合出品 车出覃塘往柳州方向,不到十分钟 ...

  • 杨曙明作品《黑白电视》(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作家驿站>欢迎您!        本平台为: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专号>杂 ...

  • 狄树强丨祥哥“媳妇窑”(散文)

    祥哥的老儿子强子终于在今年的国庆节结婚了,婚礼结束后,祥哥送走了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拖着疲惫的身体,刚躺卧在沙发上就睡着了,就梦到自己结婚的那会儿. 祥哥祖辈生长在南埝村根,父亲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 ...

  • 父亲的衣裳我的痛

    父亲的衣裳我的痛 ** 尹 慧 有一处伤,它深藏在父亲的腋下,却像一块炭火炙烤着我的心房,即使,父亲的骨灰已在地下沉淀了十五年,这痛尚存留于我心坎,一天天地发酵.即使不去碰触,也会不时有浓烈的阵阵酸涩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我的开荒经历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我的开荒经历     山东  刘方计 要是给开荒下个定义的话,我会说,进行荒地开垦,就是开荒.荒地是指那些可供开发利 ...

  • 柴扉旧事(19)非黑即白的岁月 | 张国领专栏

    柴扉旧事(19) 非黑即白的岁月 张国领 一天晚上和老父亲聊天,听他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在老家神后镇的河清煤矿上承包工程,因为工程干得好,年底矿上总结时曾奖励他一台黑白电视机.矿上规定,如果不要电 ...

  • 柴扉别集(29)给清贫找个富裕的理由 | 张国领专栏

    柴扉别集(29) 给清贫找个富裕的理由 张国领 调回河南之后我就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同样是省会城市,郑州比合肥发展快,至少快十年. 这不光体现在城市的规模和建设上,更体现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上.光从外表看, ...

  • 【阅读悦读丨散文】李海燕《黑白电视》

    [阅读悦读丨小说]陶冶<掉线>(下) 文/李海燕 [作者简介]李海燕,1977年出生.在乡镇政府工作,现为本县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县级以上刊物.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1986年的某一天 ...

  • 母亲会看电视了

    我的母亲今年85岁了. 这些年里,母亲学会了看电视. 每天回家,母亲总会到我跟前讲当天在电视上看到的节目内容,向我询问电视屏幕上出现的不认识的字,母亲没有上过学,仅仅上过解放初期的扫盲班,识了一些字. ...